武冈市:产业扶贫“扶”出小康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产业扶贫全面完成任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产业扶贫全面完成任务(武冈市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全面完成任务

武冈市:产业扶贫“扶”出小康路

罗建峰 陈志强 陈仕球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近年来,武冈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依托县域现有产业优势,创品牌、建基地、搞加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92亿元,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目标,促进贫困人口67503人稳定就业和增收,夯实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长效基石。

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近日,武冈市隆重召开了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大会,再次吹响了产业扶贫行动“集结号”。

依托比较优势,选准扶贫产业

近年来,武冈依托自身比较优势产业,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做强重点产业为保障,做优新兴产业为支撑,依托传统比较优势,在“精准”两字上做文章,坚持从群众的内心愿望和发展实际出发,精准筛选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扶贫产业。

精细筛选,培育发展壮大传统优势种植、养殖业。武冈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卤菜、铜鹅、脐橙等品牌驰名中外、享誉世界。依托县域制种业比较优势,成功争取国家制种大县奖励项目,将制种业列入重点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将生猪、铜鹅养殖,蔬菜、脐橙、茶叶、药材、油茶种植等主导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项目大力培育。

精心挑选,支持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武冈是“中国卤菜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县,武冈卤菜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铜鹅、生猪、豆制品是卤菜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依托现有卤菜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既可保障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又解决了基地出产成品的销路问题,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利民实事。

精准招商,建成一批带动增收能力强的龙头项目。依托县域实际,大力招商引资、引技,着力在建设龙头项目上做文章。近年来,一批年产值高、带动群众增收能力强的大项目落地生根。全市多家省、邵龙头企业在45个贫困村都建有产业基地,陈氏金福元等11家企业分别在该市10个贫困村进行一对一帮扶。

“产业扶贫目的是为了贫困人口脱贫,必须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真正建立起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武冈通过组织市、乡、村三级干部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科学分析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等各方面因素,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精准扶贫方略,精心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项目,确保所选所配产业与群众实现无缝对接。

建强支撑体系,发展扶贫产业

千斤重担众人挑。武冈构建了产业扶贫战略大支撑,精准搭建产业扶贫平台,全面压实工作责任。精心制定了产业扶贫专项政策,调集驻村工作队301支、驻村工作队员1121人,包村科级干部294人、帮扶干部6485人,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6385户92321人;动员全市129个副科以上市直单位、31个省邵驻武单位、18个乡镇(街道)、59家“两新”企业参与帮扶工作与产业扶贫工作,实现“市团领导联乡镇包线、科级干部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包户帮扶贫困户”三个全覆盖。

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从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方面强化金融扶持,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放贷小额金融信贷,支持有偿还能力的贫困家庭发展或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通过分红增加家庭收入。

完善科技和人才服务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与科技团队对接力度,成功与农科院、湖南农大实现技术战略合作。鼓励各级技术研发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地方特色种植和农畜产品品种保护利用,提高群众种植、养殖业增收能力。

夯实市场支撑体系。全面实施25户100人以上院落通水泥硬化路(沥清路)和通村主干道“窄改宽”工程,改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成卤菜交易网等电商平台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52个、示范网店14个,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5.20亿元。

做实增收渠道,壮大扶贫产业

通过几年的努力,武冈依托粮食、脐橙、药材、铜鹅、生猪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 基地 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建成500多个产业基地,其中中药材、油茶、黄金葛、脐橙等特色农林产业基地6.38万亩,土鸡万羽养殖场18个、铜鹅示范场7个、黔邵花猪万头养殖示范基地3个、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9个、大型标准化制种基地9个、扶贫车间42个。

按“户贷户用户还”、政府投入、招商引资等办法,做强光伏发电、温氏养鸡等“大龙头”产业,完成投资7701万元建成温氏养殖产业园(小区)15个,年出笼鸡800万羽,投资1.63亿元建成光伏发电站25处。

建成了嗨花弄生态农业创意产业园、云山自驾友露营基地等2个县级示范项目,推出荷塘、里仁、浪石等重点旅游村及伴山湾等乡村旅游景点。

目前,全市产业扶贫形成了“大的产业顶天立地、小的产业铺天盖地”的格局,“六个一批”带动67503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云山脚下,资水之滨,春意盎然,扶贫产业花开烂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