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山海异兽大家基本上都熟知也没什么好讲的直接上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音或)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长什么样都寄到

山海经中的青丘九尾狐(图文解析九尾狐)(1)

观山海图

上解释:

从基山再往东三百里就到了青丘山,在这里山的深处住着传说中的九尾狐。这九尾狐样子像狐狸,长着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的啼哭。但这种兽会吃人,人如果吃了它可以摒除各种妖邪之气,如同后世佩带了神符秘策的道士一般。据当地有歌谣称,有幸看到九尾白狐的人便可为王。传说大禹三十岁时路过涂山。

山海经中的青丘九尾狐(图文解析九尾狐)(2)

网图

其形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九尾”,传说世平则出为瑞也。《瑞应图谱》中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焉。”而《宋书·符瑞志》则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但是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而早期也有吃人的凶恶形象。

而汉画像石中将九尾狐与兔、 蟾蜍、三足乌等并列于西王母身边,以呈示祥瑞与子孙兴旺。夏朝君主姒杼曾东征后获得九尾狐,但是即便是象征诸多祥瑞的九尾狐亦有其负面寓意。《郁离子》:“青丘之山,九尾之狐居焉。将作妖,求髑髅而戴之”, 《戊戌日记》:“《山海经》:食人之兽如:青丘之九尾狐”,《历代通鉴》:“性奸诈,号九尾狐”。

上古时代中的九尾狐象征着祥瑞,其音如婴儿,能吃人。实际上,九尾狐在先秦时略有巫术性形象,至汉代才转为祥瑞,象徵了多子多孙、吉祥以及帝王之兆。六朝时期风气逐渐转变,唐代之後逐渐没落,再度转回负面形象。

但也有学者认为《山海经》“青丘国”及“九尾狐”形象出于“东方青龙”中的“尾宿”,因“尾有九星”;禹在治水之时遇“涂山氏女”与“九尾白狐”的传说,是禹“治水”始于“箕尾”之间的曲折传承。

山海经中的青丘九尾狐(图文解析九尾狐)(3)

山海经

大禹娶涂山氏的故事

根据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记载:

原文: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白话文:

传大禹年过三十仍未娶妻,有一次行至涂山,心里突然被担忧填满,自己这么大岁数还不结婚,怕是不合乎礼法,然后大禹自顾自的说,如果我要娶妻,老天一定会有所回应,没想到,之后竟然真的有一只九尾白狐造访,大禹说“白色,是我衣服的颜色,狐有九尾,是我成为王者的印记”大禹认为,这或许是上天暗示自己赶快成家,造福四方,于是他娶了涂山女子为妻。

青雘

“ 青臒 ”qīng huò 。一种青色矿物颜料。一般认为即今石青、白青之属。古代常作涂饰用。

其中还有一些书写到了它

汉 张衡 《南都赋》:“绿碧紫英,青雘丹粟。”

《太平御览》卷八○八引

汉 刘桢 《清虑赋》:“入镣碧之间,出水精之都,上青臒之山,蹈琳瑉之涂。

虽然形容挺多,但是我并没有找到这种矿物的图片…

都看到这里啦给个小心心再走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