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王玉金,在整治村容村貌中突发心肌梗塞,不幸与世长辞,年仅56岁,他倒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倒在经过数年脱贫攻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家乡热土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村支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村支书(追记倒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村支书王玉金)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村支书

2018年12月9日,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王玉金,在整治村容村貌中突发心肌梗塞,不幸与世长辞,年仅56岁,他倒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倒在经过数年脱贫攻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家乡热土上。

王玉金逝世后,乡亲们用不同的方式悼念他,有的来到他的灵前烧纸,有的送来花圈,有的献上鲜花,有的在微信上发出祝愿:“好书记,一路走好!”

一位普通的农村支部书记,为何受到村民如此爱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走访了该村的干部群众,追寻王玉金生前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的足迹。

让乡亲们再不过穷日子

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在大同市城东30里处,村子大概因此而得名,三十里铺村位于采凉山南麓,全村558户,1267口人,5600亩耕地分布在被沙沟分割的沙板梁上,土地贫瘠,村民广种薄收。

寒风微微,冬阳暖暖。2018年12月21日上午,我们来到三十里铺村,街道整洁,墙壁粉刷一新,水泥硬化的街巷不时闪出仍挂着红红果实的丝棉木树。

82岁的冯德成老汉拄着拐棍在村文化活动广场散步,他用拐棍指着一件件健身器械,对我们说,他也叫不上名来,村里人有空就来这里活动活动,之后,他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村子,这几年变化真大啊;多好的村支书,可惜走得太早啦……”

冯德成老汉眼里闪着泪花,拄着拐棍一动不动地站在广场上,少顷,他对我们说,他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从解放到现在,三十里铺村换了八任村支书,就数王玉金好,他是一心为村民着想的好书记。

在村委会,我们见到了王玉金的弟弟王玉银,王玉银黑红的脸庞,说起他的哥哥,他的眼泪马上流了下来。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妈妈连着生了三个男孩,生下第四个孩子是女孩,家里日子难过,怕多一张嘴,把刚生下的妹妹送了人。在学校里,学生们说起妹妹送人这件事,他们兄弟两羞得抬不起头来。

穷给王家兄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络印,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穷是一个家庭最无奈的事,人穷在人面前就抬不起头。

为了改变家庭的贫穷面貌,王玉金初中一毕业,就贷款买上拖拉机跑运输,弟弟王玉银跟车装卸,接着王玉金又用挣得钱,包砖厂,办白灰厂,进大同市办修理厂,开屠宰厂。光阴荏苒,一晃30多年过去了,王玉金富了起来,他在村里办起了屠宰厂和驾校。

2013年5月,三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辞职后,王玉金和家里人商量,想在村里当干部,父亲在大集体时,当过生产队长,听到儿子想在村当干部,他生气地说:“你是放着好光景不过,想过操心的日子。”弟弟王玉银也不同意。王玉金说,回村几年,他看到乡亲们过穷日子,心里难受,因为他知道穷的滋味,他要让乡亲们富起来,让乡亲们再不过穷日子。

2013年5月11日,王玉金回村当干部,镇里让他主持三十里铺村的工作,这年年底的一个夜晚,王玉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4年年底,村委会换届时,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15年2月,王玉金担任三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

谋一条稳定增收的路子

三十里铺村地处大同市近郊,大张公路从村中穿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有油料加工作坊40多家,那几年,三十里铺村的麻油在大同市叫得很响,但由于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自己的集团优势,打出自己的品牌,几年下来,村中油料加工作坊相继关门,村里人开始买大汽车,拉煤跑运输,最多时,全村有100多辆,但好景不长,到2014年,全村跑运输的煤车仅剩10多辆,三十里铺村人处在两难的境地,在村种地挣不了钱,外出打工又荒了村里的地。

村会计韩子明说,村民的困惑,王玉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持村里工作不到一周,就得了牙痛病。他用手捂着脸,在村委会的院子里徘徊着,韩子明知道王玉金的心事。

2013年5月21日晚上,三十里铺村村委会办公室灯火通明,这一天注定要写进三十里铺村的村史,王玉金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商量流转土地的事,26个人将村委会办公室坐得满满的。王玉金先和大伙谈了自己的想法,最后经讨论决定要把村东南的土地,以每亩每年300元的流转费,流转给本县一家公司搞种植,流转期限30年,这一夜,揭开了三十里铺村村民流转土地的序幕,也拉开了三十里铺村村民增收的序幕。

2016年春天,三十里铺村118户村民,将1171.7亩土地,流转给河南老板种黄花;2017年4月,三十里铺村110户村民,将1210亩土地流转给本县一家公司种了槟果经济林。

我们在三十里铺村采访,村民告诉我们,从2013年到现在,先后有三家公司在三十里铺村流转农民土地,种黄花、种槟果经济林。土地流转后,年轻人可以放心地到城里打工,年老有劳动能力的人可以到这些公司,做劳务挣钱。河南老板流转土地种的千亩黄花,2018年已进入采摘期,河南老板雇村民给黄花浇水、锄草、采摘,全村村民每年增收400万元。

村民张进海,今年32岁,家里有20亩承包地,他说种的是“旱道梁地”,好年景亩产300斤,一般年景亩产200斤,父子俩忙上一年白忙。2016年将村北的20亩地流转给河南老板种了黄花,流转费每亩每年300元,30年的合同。

土地流转出去后,张进海给大同市一家个体户当司机,每月3000元工资,爱人在邻村加油站上班,每月工资1000元。他说,支书王玉金一个点子让全村人沾光。他们两口子在外打工,一年少说也得收入5万多元。

2015年,他们住进新建的房子里,花6000元安装了土暖器,2017年11月,花3万元买了面包车,张进海工作之余,还在大同市给客户搬运东西挣钱。

我们来到村民李玉家,李玉今年69岁,全家两口人,耕种着30亩土地,李玉不在家,他的老婆说,老汉年岁大,种不了那么多地了,是支书王玉金帮了她老汉,前年把30亩地都流转出去了,去年,李玉给种黄花的河南老板锄了100天黄花,每天80元工钱,挣了8000元钱。

到2015年年底,三十里铺村贫困户150户353人,全部脱贫。

建一个美丽宜居的村子

三十里铺村村北一条街,长约1公里,明清年间是“通京大道”,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如今,仅存的“元顺兴”当铺仍矗立在街中,彰显着昔日的辉煌。

相传当年慈禧太后西逃曾路遇三十里铺村,大概是地方官吏看上了村里好的环境,在该村为慈禧太后提前盖了“行宫”,但由于匆忙,等慈禧太后来了后,房子还没有干,潮气太大,慈禧没在三十里铺村“行宫”住。

随行的村委会主任石宏说,传说真假,无法考证,但它至少能说明在一百多年前,三十里铺村的人居环境比邻村好。石宏和我们回忆说,在2014年村里危房改造动员会上,王玉金铿锵有力地说,三十里铺村的前辈们能够建成村北一条街的“通京大道”;今天,三十里铺村共产党人一定能带领父老乡亲建起美丽宜居的家园。

村民们记得,从2014年8月13日开始,三十里铺村民在村支书王玉金的带领下,推倒世代居住已经漏雨的土坯房,重建新的家园;村民们记得,身为共产党员三十里铺村的当家人王玉金,为乡亲们建新房,跑前跑后忙碌的身影。

工程开工前,他到大同市考察了好几家包工队,从工程质量,到经济实力,生怕把村里的危房改造工程做不好,工程队没钱做成烂尾工程。

韩伟,今年68岁,他当了一辈子瓦工,他说在村里危房改造时,他是村里选派的质量监督员,让他当监督员,一是因为他懂得砌墙技术,二是因为他工作认真,性格耿直,敢说敢做,王玉金觉得他能当好这个监督员。

韩伟说,当时全村有四家小包工队,四个工地,他不停地转,看墙砌得是否平直,灰浆是否饱满等,生怕出了差错。开工十多天后的一个上午,一家包工队在浇注地圈梁时跑了模,韩伟没发现。王玉金不知在啥时转了过来。他对韩伟发火说:“你是干啥的,跑了模,你都不管?”韩伟让这家包工队马上重打地圈梁。

在村里危房改造的日子里,王玉金每天比包工队都起得早,等包工队干活时,他已将全村四个小包工队的施工点都看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秋末冬初,采凉山脚下出现了新的景观,三十里铺村714间青砖红瓦新房,映着朝阳,特别显眼,357户村民搬入新居,炊烟袅袅,三十里铺村一片生机。

三十里铺村村民笑了,王玉金笑了。

村委会主任石宏说,新房盖起后,泥土街巷,一下雨道路泥泞,人们出行很不方便,再加上村里人环境意识差,垃圾随地倒,污水满街流。为了让三十里铺村更美丽,更宜居,2017年夏末秋初,村党支部书记王玉金带领干部群众,开始实施乡村环境提升工程,经过两年的苦干全村大小街巷全部硬化,马路铺了马路牙子,便道铺了水泥砖,墙壁全部粉刷成灰黄相间的颜色,街巷两边新栽的树木在风中摇曳。

村里还新建了9个公厕,新建了菜市场、文化活动广场,办了新农民夜校、老年人活动室,街上安了太阳能路灯,安了“天眼”,三十里铺村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村里除组织全村村民集中整治村里的环境卫生,还组建了卫生清洁队,每天专们负责清扫村里的垃圾,村里的倒污水车,每天早晚挨家挨户倒两次污水。

三十里铺村变了,变得美了,变得宜居了。村委会主任石宏说,村里街巷便道铺何种样式的水泥砖,道旁栽什么树,墙壁粉刷什么颜色,支书王玉金都要到市区规划设计部门向专家请教。

三十里铺村人说,王玉金支书走了,他给我们留下了美丽宜居的村子,村里那一排排新建的房子记着他的好,村里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记着他的好,村里一扇扇的红漆街门述说着他的故事。

让集体经济逐年壮大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不少的村集体经济萎缩,甚至成了“空壳村”。近几年,三十里铺村集体经济逐年壮大。

村会计韩子明说出了其中的奥妙,他说村集体经济逐年壮大,关键是村里有一个好当家人,王玉金一分一分地抠,把村集体有限的钱,花在了刀刃上。

2017年在乡村环境提升工程中,村里想建文化活动广场,但苦于没有场地,王玉金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会上决定动用村集体7万元资金,购买两村民的旧院,平整硬化后做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村里的老年人,一到冬天就到村大庙前露天晒太阳,成为三十里铺村几十年的街景。2017年,在王玉金的建议下,村里开村民代表会,决定村集体花5万元钱,在村中心购买村民的两间房子,建老年活动室。我们来到三十里铺村老年活动室,10多个老年人正在活动室里下象棋,打扑克。他们说支书王玉金为他们办了一件好事。

三十里铺村有一个由大嫂、大妈组成的“欢声笑语健身队”,有20多人,天气好的时候,每天早晚在广场上健身,王玉金建议村委会为健身队买了音响、衣服、扇子,2018年健身队代表村里参加了“大同市挑战基尼斯广场舞表演赛”。支书王玉金逝世后,两位大妈代表健身队给支书送去两个花圈,她们说她们健身队的姐妹们,记着王书记的好。

2018年春天,泥土还未完全解冻,三十里铺村村西人声鼎沸,机声隆隆,村支书王玉金率领村民,在村集体流转的1230亩地里种植槟果经济林,王玉金边劳动边和村民开玩笑说,这是咱们集体的家当,是咱全村人的家当,她是咱们的孩子,是咱们的希望,一定要栽好,护好!

为了栽好集体的经济林,正月十五刚过,王玉金就坐火车到河北涿鹿、辽宁沈阳考察树种,最后从辽宁沈阳调回了秧大壮实且存活率高的树种,他还专门从东北请来林业技术员,指导村民种树。

2018年12月22日下午,我们随三十里铺村一位村干部来到村西的集体经济林地,这位村干部告诉我们,入冬时就浇了过冬水,一株株指头粗的槟果树,涨红着脸,挺着身子,站在田野里,他说,这些槟果树明年就要挂果,5年后进入盛产期,将为三十里铺村壮大集体经济助力,随行的村干部说,支书王玉金看到这一树树的红果,一定会含笑九泉。

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

三十里铺村村委会大院东面的围墙上写着八个鲜红的大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村干部说,这是村里粉刷围墙时,王玉金专门让人写上去的,意在提醒警示自己不忘初心,他不忘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时时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村会计韩子明告诉我们,王玉金当干部5年,没有因公出差为集体办事报过一分差旅费,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

他的弟弟王玉银说,村里危房改造时,按照村里规定拆几间建几间,他拆了6间建了5间,三弟王玉宝拆了6间建了4间。三弟王玉宝问哥哥王玉金,为啥少给他盖了两间?王玉金说:“三弟,你住的那条街巷子窄,需要往宽扩,再说谁叫王玉金是你的亲哥哥”。

村里人说,王玉金回村当干部五年,时时处处都想着村民和困难群众。

村民韩辉,今年35岁,2015年村里危房改造时,他的两间土坯房被推土机推倒后,他一下没了着落,因为再盖两间房,需要交两万元的自筹款,当时他家里没钱。村支书王玉金知道情况后,借给韩辉两万元钱,让他交了建房的自筹款。

据悉,2014年和2015年两年,王玉金为村里30户村民垫危房改造自筹款50万元,让他们顺利地建成了抗震加固房,得以安居。

张进录,今年49岁,全家6口人,3个孩子都念书,说起支书王玉金时,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他说,他家是贫困户,2015年脱了贫,支书王玉金数对他好,生怕他家返了贫,村集体有活总是照顾他多做点,多挣钱。

春天村里种槟果经济林时,王玉金让张进录开三轮车拉水浇树,两个月下来,张进录挣了6000多元。

村里成立卫生清洁队时,王玉金点名让张进录开三轮车倒污水,每月2000元工资。

王玉金去世后,张进录跟村里做纸扎的买了花圈,恭恭敬敬地放在王玉金的灵前。他说,不是支书王玉金帮他,他家不会有今天。

王玉金走了,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失去了一位好支书,全村父老乡亲为他流泪,村里人说支书王玉金走得太早了,三十里铺村有9家养鸡场,分散在全村,影响村里的环境,他答应村民要在村北建养殖园区,把村里的养鸡场都搬到那里,养殖园区场地已平整好了,新打了一眼机井,机井已经配套,全村的养鸡场就等着明年开春搬迁;王玉金还答应村民,村集体要组建建筑安装公司,既能组织村民外出承揽工程挣钱,又能用挣下的钱,给村民增加福利。王玉金,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

时下正值隆冬季节,采凉山下万木萧瑟,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街巷的丝棉木红的似火,一粒粒果实紧抱着果皮不愿落地,村民们说,村里绿化的树种是支书王玉金亲手选定从外地调回来的,这些果实是王玉金心头的血点亮的,望见红红的丝棉木,就像看见了支书王玉金。(孙掌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