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店做什么生意比较好(4S店转做汽修店有没有)(1)

文/老麦

4S店转做汽修店有没有“钱”途?这是我向广州华胜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胜汽修)创始人周大军先生抛出的一个问题。

汽修店做什么生意比较好(4S店转做汽修店有没有)(2)

广州华胜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大军

与一贯保守示人的汽车后市场老板不一样,华胜汽修的创始人周大军先生从2010年开始积极面对媒体,参加各种论坛,阐述其经营理念,这种开放合作的姿态,其实是非常必要的。

民营企业在初创和快速发展期间,老板(包括公司管理层)一定要多和外界沟通,这是保持信息通畅、迭代学习的重要一环。越是姿态开放,越容易吸纳人才、获取资源。完全封闭是不可能的,而且毫无必要;还容易错失发展机遇。当然,和外界积极沟通,引进外脑,必然泥沙俱下,可能会冲淡原有的企业文化。怎么办?建立兼容并包的系统。一旦有了系统,融汇新生事物加以转化、为我所用,不是更好吗?即使方向错了不要紧,及时改正就好。就怕企业固步自封,不知道错在哪里。

周大军先生创办华胜汽修的经历颇为曲折,限于篇幅,寥寥简述。说起来,周总算是汽修行业的高学历从业者,他于1993年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曾留在校办汽修厂2年,1995年于佛山创业失败,复盘总结,认为自己管理、运营经验欠缺,于是“回炉锻造”,边打工边学习,遂于1998年4月在广州天河创建华胜(综合修理厂)。

从1998年到2004年间,华胜汽修也遇到发展瓶颈,重新开始寻找自己的企业定位:专做宝马等豪华汽车品牌的维修。2004年元月,首家华胜宝马专修店开业,“配件假一罚十、质量返修赔500 、交车超时赔500、平价收费(收费标准约为4S店的60%)贵一赔三”等诸多承诺深得客户信赖,华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迄今,华胜汽修的连锁经营模式已经发展到90余家,致力于“打造中国汽车维修行业第一品牌”。

OK,回到正题,4S店转做汽修店有没有“钱”途?

周大军先生的回答是:很难。包括国外大型连锁快修快保集团,进入中国鲜有成功案例,why?周总给出的解答是:

1、国内维修行业的业态,基本都是草莽起家,综合型的大店以经营当地关系做事故车为主,小的保修快修店以夫妻老婆店为主,竞争极不规范,你是正规军,人家打游击,成本低。长此以往,区域门店竞争不过游击队,员工就看不到未来,心态就会有变化,进而影响行为,服务体系跟着出现连锁反应。

2、国内的服务行业很难通过职业化去解决。汽车修理行业的人才素养低,决定了很难职业化。说到底,时下想要经营汽车维修企业,不是靠薪酬方案去推动的,而是靠骨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3、靠砸钱开连锁,这种转型没戏。因为品牌、人力、供应链、技术都跟不上。过去,4S店体系多是靠厂家的标准化运营、绩效考核、薪酬体系来支撑,自有体系不健全,光靠资本去砸,是不能长期持续的。资本是双刃剑,如果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是助力企业发展的。如果老子有钱就任性,资本就是灾难。

华胜曾经吃过仓促开店的苦头,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引进2000万资金开跨区域连锁,由于标准、组织、流程、制度不完善,导致出现大面积店面亏损的情况,至今仍留下十余家问题店,这个教训周大军先生记忆犹新。

4S店开快修连锁店真的没有钱途吗?对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自己很认同周总的说法,而且想强调一点:企业不但要守住分寸,而且要珍惜核心用户。

熟悉美国汽车流通业态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美国的4S店与快修连锁美容等业态基本上各占半壁江山,4S店掌控和服务保修期内的客户,出保的客户会更多流向快保、快修连锁企业,双方各自安身立命。

相比而言,国内基本以主机厂授权下的4S店业态为主。近年来,大量宣称借助互联网 的新兴业态,借助O2O概念风行一时,诸如上门保养快修等业态丛生;另外,后市场领域兼并重组频频,例如PAG收购新奇特和美车堂、新焦点扩张兼并,包括汽车4S店集团也在借助资本力量迅速布局,比如和谐集团已开办数十家售后连锁门店。

整个行业似乎都在巨变前夜,但是沸沸扬扬的喧嚣表象下,企业老板一定要沉下心,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差异点,找到核心用户群,按照战略格局循序渐进,切忌迷失心性。

周总对此深表认同:“就像我们(维修连锁企业)如果刻意要做保修期内的车,那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去做跟路边店争那些低端的、对价格很敏感的不太注重品牌的客户,也是错的。所以我觉得业态其实是分模块的,4S店它应该把保修期内的车主服务好,提升客户的体验,尽可能延缓保修期后的客户流失,靠自己的服务竞争。但是过了几年之后,车主可能就觉得这动不动成千上万的维修费划不来了,很自然就需要降低维修成本。所以大家要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核心需求是什么。”

小结:4S店要不要转型做售后维修快保呢?一定需要。人才流失率高,开店成本巨大,投资回报率低,不做转型怎么办?但是转型肯定会交学费,肯定会很痛苦曲折,要有心理准备。毕竟跟从草根做起来的维修企业相比,4S店的连锁模式无论市场体制和思维习惯都有差别。4S店要想清楚,如果没有厂家的支撑,相应的打法要变化;原来厂家有零部件供应,价格体系、技术体系无需操心,但是转型开维修连锁,可能扩张速度越快,死得就越难看。倒不如先将核心业务做好,价值链条整合清楚,将用户利益放在心上。想当年,华胜仅用了25万起家,做到今天的成绩。为什么?因为得到用户的认可。虽然当下的时局已然不同,但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平台也提供了更多机遇,看谁抓得住了。

2014年9月,华胜汽修收购了汽车零配件销售公司上海隆丰的核心资产,试图整合优质零配件资源实现配送到店服务。上海隆丰汇聚了四五十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零配件产品代理权,在周大军先生看来,汽车配件和汽车维修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两个业务版块。

如果能保障零配件渠道正规,在各大中心城市构建仓储物流体系,就能解决零配件最后的五公里;再结合线上互联网平台,让信息透明化,就打通了O2O。

说起O2O,最难的并非线上,而是整合线下渠道。凡是线下服务型企业,都很难标准化。服务行业,绝对不是谁懂互联网,谁就可以颠覆行业的。对于不诚信经营、信息不对称的环节,互联网的去中介化,有助于用户得到更大实惠。但如果违背商业本质,一味采取免费砸钱的模式,何来服务的价值?而且短期看,其实是搅乱行业格局,伤人一千自损八百。

在这个意义上,反而是传统行业 互联网更有希望走向成功。作为汽车专修企业的代表,华胜汽修的周大军先生认为:如今汽修行业无外乎是技术、零部件、管理三个环节,信息也更加透明,很多技术资料已经相对公开,尤其是德系汽车零配件信息。最难的反而是制订标准环节。

牛逼的企业都是制定标准的企业,华胜这么多年,正是因为没有主机厂的支持,反而量身定制了一套标准,集合了4S店的优势,把不太实用、效率低的流程加以改造。对于华胜摸索出来的这套标准,周总认为,现在差不多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所以,2015年的华胜汽修重新做了市场定位:为整个汽车维修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很多修理厂老板有本地人脉,也懂行,缺乏的是品牌、体系和标准支持,华胜每年投入到管理、研发、TT系统上的资金近3000万,如果把这些标准输送给加盟商,会给门店提供很大的价值。

基于这种考虑,华胜开始扩充加盟店。目前,网络基本覆盖华东的浙江、江苏、上海和华南地区,分为面向高端宝马、奥迪、奔驰品牌的华胜专修,面向中端品牌如大众、别克系列的宜修。今年计划一二线城市以直营店为主,三四线城市开放加盟,加上已有的90多家直营和加盟店,店面数量预期年底达到110家。

汽修店做什么生意比较好(4S店转做汽修店有没有)(3)

华胜汽修连锁店

对于加盟商来说,华胜能输送什么呢?

首先,是华胜经营了17年的品牌。华胜的品牌来自一贯的承诺和坚持,比如配件假一赔十,返工超时赔500,比如华胜的业务中,事故车是很少的,平均占比不到20%,4S店可能50%都靠事故车,事故车里面灰色诸如回扣类的的问题多,就不当重点去做,这些细节都是一种诚信经营、规范运作的品牌意识。而好品牌能带给客户信赖,建立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助力企业招聘员工。

“我给企业的定义就是,靠组织靠系统支撑,靠制度流程支撑,时间久了就有品牌,我们所有的总经理上任前都要当着全体员工宣誓诚信誓约,签责任状,如果违反,该开除就开除了,这个约定是要挂到墙上去接受公开监督的,现在行业竞争那么激烈,你凭什么吸引消费者,品牌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周大军说。

为了提升加盟店投资者和管理者的投入降低管理难度,华胜期望通过整合汽车零配件构建低成本采购优势,建立基于互联网管理的信息化优势,让加盟店聚焦于执行,提升整体经营效益。比如润滑油,华胜通过集中采购,有的产品进价甚至只有加盟商原采购一半的价格。像管理的信息化,每月3号系统会产生财务报表及目标进度表,将门店的利润构成数据全部分解剖析,毛利率太低?客户流失率太高?成本控制不行?经过培训后财务根据数据能精准分析具体是哪个岗位出现了问题,需要通过何种培训或者措施加以改进,8号为经营者提交财务分析报告。“这套东西,行业内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周大军说:“我们已经把复杂的经营管理数据分几个层级全部细化解决掉了,包括早会要做哪些安排,夕会要汇报哪些数据,SA每天要跟几个电话,全部都有细节要求,像检测快保这块,我们叫精保,4S店叫快保,是由很多精细化的检测手段和工艺标准流程组成的,与员工的培训考试结合起来,我们每家一、二线城市的区域标竿店就是人才孵化培训基地,加盟商可以定期派员工实训,获得认证后才能上岗开通系统。50%的客户到店是来做保养的,保养不仅仅是换个机油,还需要将隐患问题排查出来,华胜全透明的精保流程用数据、报表说话,赢得了许多客户的好评,在这个基础上真正有其它问题客户也愿意维修,通过为客户提供可靠、安全的服务,店面也可以有更好的业绩。”

其次是利益共享的合伙人制。没有这个基础,店面开多了肯定出问题,或者说同城没问题,跨区域就会出问题。在华胜的直营分店,一般是通过员工或者当地合作伙伴入股的方式,骨干员工要拿真金白银出来,当然也可以借款给员工算利息,或者按照约定送期权。做老板一定要把钱分好,这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人而异,因条件而异,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基础,都不一样。关键是怎么达成共识,把核心的目标和利益融合在一起。对于加盟店的管控,华胜有两套手法,一是认同华胜的价值观。对加盟商严格审查,有审查委员会,会做出判断,判断主要基于两点,首先是交流中形成共识,其次要做行业口碑调研;收取的几十万品牌加盟保证金也是一种制约,双方责权约定清楚:有任何不诚信的行为导致客户投诉、媒体曝光,损害华胜品牌,第一、二次处罚,第三次终止合作。对投资人或管理者的要求是必须懂行,不懂,那就找个懂行的合伙人,其次是必须有技术维修的班子,最后要看资金实力,目前华胜的维修连锁店,根据场地情况,标准店投资额300-500万,因为当地市场、客户需要培育期,第一年很难挣到钱,所以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支撑。如果没有团队,没有行业经验,没有资金周转,肯定要失败。

教育和培训是最核心的一环。维修企业70%的成功率取决于一把手和核心团队,所以店总、经理都必须要经过培训。纯技术层面的问题,反而并不是难题,华胜能提供支持的不仅仅是很多年经验的师傅,如果解决不了,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技术分享平台和总部的技术专家解决问题。当然,任何标准毕竟是人去执行的,如果空有标准,没有价值观教育和培训支持,都是没有用的。

“企业文化的渗透,需要人去执行,这是一个很难、很慢的过程。如果员工各有各的干法,各有各的想法,就乱套了。纸面上的标准,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植根于员工内心的,很多企业都是做着做着就变形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周大军说,三个字:组织力。对于门店的员工就是执行力。而组织力的强弱,唯一可仰赖的,只有持续不断的教育、培训和检核。

作者简介:老麦,中国汽车经销商微信发起人,该微信是目前中国流通行业经理人数最多的自媒体(目前覆盖近15万会员),长达8年深耕汽车一线采访和撰写经销商稿件。

分享和发现更多汽车行业的价值,欢迎关注中国汽车经销商(autodeal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