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亲切的老南京话、非常熟悉的老街名、非常地道的老吆喝——今晚在南京洪武北路国民小剧场上演的原创话剧《丹凤街》,老南京味十足。

话剧《丹凤街》经过半年的休整复排,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丹凤街》话剧改编自张恨水的小说《丹凤街》,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真实记录了一帮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像。该剧为我们描述了充满市井之气的丹凤街,“领略人家铜臭气,每朝一过唱经楼“在这最市井的街巷,住着一群朴实憨厚的南京人,他们不畏强权,有情有义,为爱拼搏,抗争命运,张恨水在小说结尾称这群可敬的人为“丹凤街的英雄”,并由此对抗战及中华民族的未来寄于了厚望。台词细节处彰显民国风格,在舞美设计、灯光造型、服装设计等方面均翻阅了大量的史料,最大程度地在舞台上还原那个时代的南京历史,在该剧中既能感受民国之美、民国之风情、民国之气度,又能从上而下,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发生在南京城丹凤街的那段历史。

话剧《丹凤街》还邀请了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主持人——“马大嫂”陈弘芹,在话剧中饰演了“杨大嫂”一角。而她在剧中凭借精湛的演技,和一口让大家都亲切无比的南京话,也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话剧《丹凤街》除了陈老师饰演之外,还有一位“重量”级演员哦,她就是在话剧《丹凤街》中饰演“许小姐”的孙岚。“她”是江苏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江苏综艺频道:《情感超市》、《超级震撼》,江苏卫视《迷情追击-探案俱乐部》,饰演阿加莎探长“她”是电视剧《潜伏》中的“许宝凤”“她”是湖南卫视《特警力量》重案组组长“路瑶”“她”是《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中的“张海燕”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爽朗的“岚姐姐”,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对身边的朋友无比照顾,在《丹凤街》剧组中对年轻的演员无比耐心,每次排练,对台词时,岚姐姐还会给年轻的演员讲解她对原著的理解,对剧情的理解和对角色的理解,她还是个称职的老师。正因为这些好的电视剧、电影作品的演绎沉淀,才让岚姐姐在话剧《丹凤街》中的许小姐更加的活灵活现,深入人心。

“丹凤街”不仅仅是真实存在于南京的一条街道,历史早已为它赋予了无数的意义,而其中最深沉的,还是生活在它其中的人们的爱恨情仇。

我们怀恋张恨水《丹凤街》里的那条“丹凤街”,无非是我们还怀念着世上所有的正义与美好。话剧《丹凤街》,把所有的感动与美好,重新带到了我们眼前。

话剧古城大街邀请函(从一条老街走进一座城)(1)

话剧古城大街邀请函(从一条老街走进一座城)(2)

话剧古城大街邀请函(从一条老街走进一座城)(3)

话剧古城大街邀请函(从一条老街走进一座城)(4)

话剧古城大街邀请函(从一条老街走进一座城)(5)

话剧古城大街邀请函(从一条老街走进一座城)(6)

话剧古城大街邀请函(从一条老街走进一座城)(7)

话剧古城大街邀请函(从一条老街走进一座城)(8)

话剧古城大街邀请函(从一条老街走进一座城)(9)

丹凤街,是众多老南京人心中最具南京味儿的地方。由江苏天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长江路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原创话剧《丹凤街》】一经上演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得到了媒体的争相报道。

但其实这些只是他的人生的一个小切面。张恨水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祖父做过参军,父亲张钰也会武功。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小说里总带有一种浪漫的“正义”。

他写的虽然多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却也不失侠义之情。而这种侠义精神则被他赋予到了他笔下市井中,一个个挣扎生存着的小人物身上。

在南京传世名著推荐书目中,张恨水上榜的是最能体现南京味道的《丹凤街》一书。书中,南京人义字当头的文化性格特征和民族大义,更是让人五体投地。

每一个作家笔下都有一座独特的城,张恨水一生执着于城市叙事。在他的笔下,塑造了北京、重庆、天津、上海等众多城市,其中,处于“时代漩涡”中的南京对张恨水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意象,它融合了历史、时代、社会、民族、道德等多重意义。

作为鸳鸯蝴蝶派的第一人,张恨水在这部小说中恰恰没有写风花雪月的故事,而是冷静客观地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观察,真实记录了一帮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像。

《丹凤街》书中童老五等“义士”,暗合张恨水的“名士才情”与价值期待的理想化的市民文化人格。而当时国难当头的时代,以熟悉的国都南京为背景来展现这种理想化的市民精神。在该书序言中张恨水直言:“读者试思之,舍己救人,慷慨赴义,非士大夫阶级所不能亦所不敢者乎?朋友之难,死以赴之,国家民族之难,其必溅血洗耻,可断言也。”书中,童老五等“重然诺,助贫弱,尊师、敦友”的“丹凤街的英雄们”,最终也走上了街头,报名参加抗日集训,担负起抗日救亡的重任。

“ 在中国新文学的长廊里,还没有一部长篇小说能够像张恨水的《丹凤街》这样生动地描绘出民国首都南京的市井文化风俗长卷的。”南京大学教授丁帆认为,《丹凤街》虽不是张恨水最顶尖的力作,但在风俗画、风情画和风景画的描写上足见功力,是民国南京的“清明上河图”。

在这条丹凤街上,生活着南京最底层的人民。他们不畏强权、朴实善良,对贫困落难的人施以援手。他们敢爱敢恨,勇于抗争,无所畏惧,向死而生。

这是张恨水笔下最侠义的丹凤街,也是最让我们向往的丹凤街。

如今八十多年的岁月已经过去,丹凤街也早已变了模样,但在张恨水笔下,那些曾经在丹凤街活过的人们,我们却久久不能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