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相敬如宾”特指夫妻间的相互恩爱、敬重,在《左传》中记载了一个人,就因为对妻子做到了相敬如宾,因而给自己带来了好运。

上回说到,公元前 630年,晋文公结束郑国的行程回到了绛邑,就在他回来的这一年,晋国北面赤狄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天灾,粮食欠收,给当地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赤狄的各部首领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便联合起来举兵南下,在晋国边境上大肆掠夺。

晋文公坐在朝中,每天都会收到边境上发来的警报,晋文公不堪其扰,决定在边境上增兵,长期抵御赤狄的骚扰。

相敬如宾的典故主人公(典故说春秋86相敬如宾)(1)

这个时候,狐偃、狐毛兄弟等很多跟随晋文公多年的老臣都已经相继过世,大量职务空缺,所以晋文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新的将领人选。

说来也巧,一个多月前奉命外出的胥臣恰好在这期间回到了绛邑,并按照程序来向晋文公汇报工作,在谈论的过程中,他得知了晋文公的犹豫之处,还不等晋文公发问,他便当即表示说自己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晋文公顿时来了兴趣,忙问胥臣说的那人是谁,胥臣清楚的向晋文公说出了两个字:“郤缺”

晋文公听完之后脸上的笑容顷刻间便消失了,原来胥臣所说的这个郤缺,晋文公再熟悉不过,他的父亲正是当年谋反叛乱,后来被秦穆公诱杀的郤芮。

郤芮被杀以后,晋文公为了追究他的罪行,下令将他一家老小全部治罪,郤缺也因此遭到连坐,被贬为了庶人,晋文公如此恼怒郤芮,对他的儿子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印象。

胥臣当然清楚晋文公的心思,为了证实自己说的没错,胥臣又向晋文公谈起他推荐郤缺的理由:“臣前日奉差出使,回来的路上途经冀地的时候,正好看见郤缺自家田地里除草,当时时间已是正午,没过多久他的妻子就来到田里给他送午饭,臣发现他夫妻二人在闲谈交往时礼数周全,对待对方如同宾客一般,如此之礼的人,定是一个能把君王和百姓放在心里的人,所以把新军交给他,主公大可放心。”

相敬如宾的典故主人公(典故说春秋86相敬如宾)(2)

成语“相敬如宾”就是出自郤缺的这个典故,他也因此成为后来夫妻的楷模。

晋文公虽然相信胥臣说的都是真的,但心里还是有个疙瘩,想了想又问胥臣说:“他的父亲毕竟犯过大罪,郤缺真的可以信任吗?”

胥臣答道:“圣人治国,只会惩罚有罪之人,绝不牵扯到他的兄弟子侄,当初舜帝因鲧治水不力而罢免了他,但仍旧让他的儿子禹治水,最终取得成功,齐桓公不计管仲箭射之罪,而终成霸业,只要能做到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天下有学之士必然倾心投靠。”

晋文公一听到霸业二字,心情为之一动,在反复琢磨了胥臣的话之后,终于下定决心,于是便指派胥臣前往郤缺家中向他传达这一旨意。

晋文公又让人翻看黄历选择良辰吉日,等吉时到了之后,他就正式将郤缺任命为下军副帅。

随着郤缺职务的确定,新军扩编的事情也圆满完成,晋文公下令两军分先后火速赶往边境抵御赤狄,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总算遏制住了赤狄的势头,晋文公也可以在朝中安坐了。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的冬天,69岁高龄的晋文公因病去世,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层层磨难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他在位期间,对内发展经济、改革政策,对外强化军队,积极扩张,不但他本人成为了春秋的第二任霸主,也为晋国日后数百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文公死后,他的儿子驩即位,是为晋襄公。

晋襄公上任后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晋文公的葬礼,而晋襄公没想到,在晋文公的葬礼举行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异事,并且伴随着晋文公的死,晋国的战事也接踵而来。

那么晋文公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晋国之后又出现了什么麻烦?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厉兵秣马”将会为您揭晓答案,敬请关注。

(或关注典故大杂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