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一条驭人之道(南怀瑾曾国藩的成事之道)(1)

01飓风起于萍末,大问题出自小事情

我们看了《春秋》,看了春秋战国时候的历史,孔子在《易经》的《系传》上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当孔子写《易经·系传》的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动乱的时候。但是孔子认为“非一朝一夕之故”——不是一天所形成的。

道家的庄子说:“飓风起于萍末”,飓风就是现在广东话、福建话所讲的台风,现在西方人用中国语音译过去,也叫台风。我们看到台风的力量这么猛烈,但它在水面上初起的时候,只见到水面上的一叶浮萍,稍稍动一下,紧接着水面上一股气流冒上来,慢慢大了,变成台风。道家这句话是说,个人也好,家庭也好,社会、国家、天下事都是一样,如果小事不在乎,则大问题都出在小事上。

“飓风起于萍末”,大风暴是从一个小风波来的。所以孔子在《易经》中说的上面那一段话,说明天下事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几乎没有偶然。平常听人说:“这个机会很偶然”,实际上没有偶然的事情。

以中国文化《易经》的道理来说,认为天地间的事都有原因,有很多因素的。譬如有人捡到一块钱,“这多么偶然!”

但仔细分析,一点不偶然,它的前因是什么?因为他走出门来了,如果没有走出门这个前因,就不会有捡到一块钱的后果。或者说,坐在家里就掉下一块钱来了,这该是偶然了吧?但是因为他坐在家里,这块钱掉下来他才捡得到呀!假如他出门不坐在家里,掉下来的钱,也不会是他的了,所以坐在家里不出去,也是得到这块钱的前因。因此这些都是因素,“其所由来者,渐矣。”都是慢慢转变来的。

《易经》告诉我们,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02
人生要想成功一件事情,没有任何一点小事可以马虎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经常引用曾国藩的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为曾国藩深懂老子的道理,深懂道家。也有的人说只看大处,不必斤斤于小处;当然做事不能斤斤计较于小的地方,要顾全大局。但小处也要注意到,因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很小的、不相干的事,常常会产生大纰漏。甚至于养生之道,也是如此。

天气热的时候,很多人生病,常看到青年同学因天热而贪凉,我告诉他小心啊!不要吃冰的东西,回来喝杯午时茶。同学们有时候笑笑,他们心里想,老师就是这样,把我们看得好像都很脆弱。

过了几天,很多人都在吃药了,而我一点事也没有。所以说饮食气候种种,尤其在立秋、立夏这些节气前后,气候无常,一些学佛的人,应该晓李清照的词——“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将息”就是保养。

这是春天写的一首词,到了秋天可改为“忽冷还热时候,最难将息”。“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这两句,是很好的人生修养哲学。所以,这一首词在我们生活当中,尤其是关于修道,非常重要。你不要认为打坐可以治百病,不要忽略了生活的细节,一忽略了细节,往往变成重病。

比如最近有一位朋友,一向静坐工夫很好,很自恃,我注意到了,就吩咐他小心啊!他说:“不会啊!不对我就打打坐!”我只好对他笑了。结果,这两天倒了,不是打坐倒了,是倒在床上了。这就是忽略了“大事必作于细”的原故。所以人生要想成功一件事情,没有任何一点小事可以马虎的。

欧阳修有两句名言,我经常上课时引用。他说:“祸患常积于忽微”,大祸经常出在小地方,很不注意到的地方。那些毫不相干的小毛病累积起来,就成为大毛病。还有一句,“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个人有智慧,有学问,有大勇,可是他有时一点都用不出来,因为你有所溺爱,就会有偏向。甚至情绪上的一点偏向,习惯上的一点偏向,就把你蒙蔽了,你的智慧判断就错误了。这是“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所以“大事必作于细”,也就是这个道理。(《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曾国藩的一条驭人之道(南怀瑾曾国藩的成事之道)(2)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享受早鸟价75元(原价108元)



03小毛病不重视,就要吃大亏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这是孔子的名言,是中国文化的中心,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记得。这几句话大家千万要背得来。我们看《三国演义》,后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的故事,那不是小说,是事实,正史、小说都有记载。

刘备告诉自己的儿子阿斗刘禅说:“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善小而不肯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有的人以为这是小善,我何必干呢?没有什么意思。不知道小善也是善。他又说:“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一件小事情,马马虎虎可以原谅。你要知道,积小恶就成大恶,到那个时候就可怕了。

刘备快死了,为什么对儿子讲这两句话呢?要知道刘备书也读得不错啊!他也是卢植的学生。与他同时的荆州刘表,还是《易经》大家,有著作传世。三国时代的这些人,都读过书,都很了不起。曹操的诗文更好。不要认为他们都是只会打仗的老粗啊!刘备告诉他儿子这句话的精神,就是从《系传》这里来的。

我们中国人骂人时,说这个人很坏,快要完了,就说他“恶贯满盈”。贯就是跟铜钱一样地串起来,满盈就是像电脑资料库装满了,装不下了。到了这时候就开始报应了。所以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佛家常常教人要惜福,珍惜自己的福气,不要享受得太过分了。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成名就是成功,一个人想成功要做好事,但不是说做了一件好事你就可以成功了。你今天跟人家打架,报纸登出来,你成名了,这个名靠不住啊!善要慢慢地累积起来,才有真正的幸福。做坏事也一样,坏要累积起来,不累积还不至于灭身,上天还不会马上报应你。所以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个原理一般人不清楚,有些人以小善没有多大意义而不为。路上见到一块石头,应该马上捡起来放在路边,以免后来的人碰到了跌倒,这是我们小时候的教育。现在我们经常看到马路上的香蕉皮,尤其基隆、高雄在过去几年,那真是司空见惯。如果把石头、香蕉皮捡起来,避免人家跌交,就是勿以小善而不为,积小善可以为大善。所以不要“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小毛病就要改,不能不改,不改累积起来就成大恶大患,就要吃大亏。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自己不要以为有点小毛病没有关系,累积起来就是大毛病。“故恶积而不可掩”,掩饰不了,到了罪大恶极的时候,永远也无法解决了。(《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编辑 | 小舟 监制 | 南北 购书 | 阅读原文

曾国藩的一条驭人之道(南怀瑾曾国藩的成事之道)(3)

第一本南师日历 问道南师365日

曾国藩的一条驭人之道(南怀瑾曾国藩的成事之道)(4)

【限量签章版】南怀瑾国学日历2020,南怀瑾先生第一本日历产品 人生难题问南师

今年是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百年世事兼身事,樽酒何人与细论。南怀瑾先生在近百年的沧海横流中,巍然自拔,朝乾夕惕,在众多领域为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

值此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做这本《南怀瑾国学日历2020》,是向逝去的大师致敬,传续先生的无尽心灯。

面对着人生中的彷徨无助、困顿迷茫、荣辱毁誉、悲欢离合,愿它能够像暗室中的灯,作为你前行的导航。你还可以将这份满载着智慧的礼物,送给父母、孩子、朋友,点亮更多人的心灵。

曾国藩的一条驭人之道(南怀瑾曾国藩的成事之道)(5)

曾国藩的一条驭人之道(南怀瑾曾国藩的成事之道)(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