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分残缺(表意不明,缺什么补什么)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从而使句子无法被正常的阅读或理解。
例如:“听了报告,收到了教育”。谁受到了教育,缺主语使意思表达不完整。
“期末临近,开始努力学习”。谁“开始努力学习”。缺主语使意思表达不完整。
“学校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缺宾语,使得句子表意不明,“学校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活动”。
“这次考试,考了第一名”谁考了第一名,缺主语。“这次考试,我考了第一名”。
2.用词不当(滥用词语或词语)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楚,就很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使用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使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这家伙相当顽强,死也不肯坦白。”“顽强”是个褒义词,这里应该使用“顽固”。
“这家伙相当顽强,死也不肯坦白。”
“顽强”是个褒义词,这里应该使用“顽固”。
三.词语搭配或用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和生活常识,造成了病句。其中也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和感情色彩的误用。
例如:“要想大家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好煽动工作”。“高昂的斗志”和“煽动”,一个褒一个贬,搭配不当,应该改成“要想大家都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好鼓动工作”。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符合事理,删去“劳动”即可,“这最后一天”是“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报晓的公鸡是集合的信号”。(“公鸡”是“信号”,显然不合生活常识,应该改成“公鸡的报晓是集合的信号”)
“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夏天”是“地方”,显然不合常识,应改成“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态度”和“提高”显然搭配不当。应该是“学习成绩提高了”。
四.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
例如“所有人都到了,只有小明还在教室里” 所有人就包括了“小明”。
“我估计他一定没做家庭作业”。“估计”和“一定”前后矛盾。
“他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能否”和“充满信心”前后矛盾。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应该是四个国家,应改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五.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奶奶养了可爱的一只小狗”语文对我很感兴趣。”量词修饰形容词放在形容词之前。“可爱的”和“一只”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一只可爱的小狗。”
六.重复赘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显得重复啰嗦。要把重复的词语或词语去掉。
例如:“漫山遍野到处都是鲜花”“漫山遍野”和“到处”重复啰嗦。 应删去其中之一。“改为“漫山遍野都是鲜花”。
“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座谈会”。“全校师生”和“校长”重复啰嗦,应删去其中之一。 改为“全校师生都参加了座谈会”。
他兴高采烈地跑过来,高兴地说:“这次考试,我考了第一名。”“兴高采烈”和“高兴”重复,应删去其中之一。
“小组讨论会上,小明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首先和第一个”重复,应删去其中之一。改为“小组讨论会上,小明总是第一个发言”。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黄河、长江、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这句话的作者没有弄清“工程”这个概念念,“工程”是人工建造出来的项目,黄河与长江都是自然界的杰作,不能算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应删去。
正确改法: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指四项发明,而造纸术只是其中之一,正确应改为:“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八.不合逻辑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客观事理,即不符合逻辑,没有道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漆黑一团”怎么还有“灯火辉煌”)
“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把“安心”改为“放心”。
“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
“我对于数学不感兴趣”)。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九.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我同意这种
主张。”句中“这种主张”到底指哪种主张并不明确,可把后一个分句改为“我同意前一种主张”或“我同意后一种主张”。
“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句中的“他”是指“刘度”呢,还是指“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张红和丽丽是邻居,她经常到她家玩。”
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她”,哪个是指“张红”,哪个是指“丽丽”呢,不明确。这里只需将第二个“她”改为“丽丽”,那么第一个“她”便自然是指“张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