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学位服在校园留影,已经成为不少毕业生毕业前夕的规定动作。如今又是一年毕业季,校园随处可见长袍方帽的毕业生合照留影。那么,学位服到底有何学问?毕业典礼穿的学位服从何而来?为什么学位服的颜色五花八门呢?

学位服是学位获得者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穿戴的正式礼服,是其获得学位的标志。世界各国学位服基本款式大同小异,然而都很肥大,像神父、修女所穿的圣袍,那是因为学位服起源于基督教。

各个大学的学士服(清华彭林教授不穿学位服)(1)

学位服的西方教会起源

穿学位服至少要追溯到十二世纪欧洲。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灭亡,希腊和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走向衰弱,罗马基督教会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由于基督教的发展,陆续出现了修道院、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教会利用这些场所,对教士和修士进行教育,形成了被称为“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儿何、音乐、天文)的学习课程。这些学校的教师在意大利被称为博士(Doctor),在巴黎则称为硕士(Master)。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镇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长袍,寒冷的大厅和透风的建筑使得人们不得不披上拖及地板并连着头巾(hood ,兜帽,又叫坎肩)的长袍。这些长袍和头巾制作的原料和颜色,由各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决定。

在早期大学中的学者都是神职人员,或是立志成为神职人员,因此并不崇尚过度装扮。他们的穿着与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长袍,用头巾保护他们的头。于是,这种修士的黑色长袍和头巾演变成了今天大学流行的礼服,不但学校毕业典礼的仪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庆典也穿。

各个大学的学士服(清华彭林教授不穿学位服)(2)

后来,长袍和头巾开始采用较为明亮的色调,不同学位的礼服也逐渐变得不同。学士、硕士、博士的礼服样式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头巾上。过了一段时间,头巾不再与长袍相连,成了一件单独物品。到了十五世纪,帽子开始流行,学校礼帽应运而生。

学位服传入我国

明朝时,学位服传入我国,当时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传教士兴办教会学校,并附带了学士服。鸦片战争后,更多的传教士来华,以及清朝留学生到美国留学,加深了人们对学士服的认识。

我国目前实行的学位服,分为校长(导师)服、博士服、硕士服和学士服四种,每套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组成,款式、颜色与世界惯例大致相同,区别仅仅是学位袍在袖口处绣有长城图案,袍的前襟纽扣采用中国传统的布制黑色“如意”扣,套头二角兜形垂布米用织有中国民族特色花纹的织锦缎制作。

各个大学的学士服(清华彭林教授不穿学位服)(3)

应该改革“学位服”,彰显文化自信

我国第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位服体系设立于1994年。当时历史条件下制定的学位服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环境对学位服提出的要求,人们对当时所设计的学位服及其礼仪功效产生了不满。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就不穿学位服!

我国现行学位服本身及其礼仪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该立足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站在民族自信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和设置学位服的要素,真正从学位服上彰显文化自信,使身着学位服的民族精英更好做到内心认同、行动同向,服务于国家民族复兴伟业。

对此,你怎么看?

@艾剖有话说 爱国有你有我,欢迎关注

#学位服##我要上##怎么就不能设计制作出中国特色的毕业学位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