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普玛江塘的雪山与草原美景。人民日报记者 张璁摄
民警在普玛江塘开展治安巡逻。资料图片
普玛江塘,位于西藏山南浪卡子县,海拔5373米。作为全国海拔最高的行政乡,空气含氧量仅内地的40%,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全乡人口仅1027人。2012年,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成立,一群矢志守边的民警从此驻守在这里。
“85后”的索朗达杰从2016年起,在普玛江塘干了4年边境派出所所长,前不久才刚刚调任浪卡子边境管理大队。早在前往普玛江塘采访前,我们就听说不少他在边境冰川上“生死救援”的故事,因此记者这一次出发探访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首先就邀请他一路同行。
高原上的“南泥湾”
8月17日由拉萨出发,在海拔4000多米的浪卡子县城休整一晚后,记者一大早就乘车直奔该县最南端的普玛江塘。
一路上,海拔随着蜿蜒曲折的盘山道不断升高,索朗达杰向记者反复提醒两个字:吸氧。他说,在海拔逾5000米的普玛江塘,内地来的民警因为缺氧,都会不同程度出现高原反应,即使是长年在西藏工作生活的他,一开始也同样有些不适应。“还有,到了上面千万注意别感冒。”索朗达杰说,缺氧不只会带来高原反应,前两年派出所有个河北来的民警,一天突然咳嗽不止,后来到医院一查竟然是肺水肿。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最后是送到了拉萨才治好。
在高原地区,生产环境的优劣有一个很直观的标准:有没有树。海拔越高,树木就越难存活,甚至有时能有一些绿色都格外可贵——当我们的车开到普玛江塘后,发现这里连一棵树的影子也看不见。
想种出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第一棵树,这是索朗达杰始终惦念的。然而,初到这里的他却发现,派出所里一开始连棵草都没有。
“既然守在普玛江塘,就要有点‘南泥湾’的精神。”看着派出所里“寸草不生”,索朗达杰就带着民警来到附近219国道的工地上,把修路挖出的草皮一块块搬回所里,修整铺齐,一到夏天这些“野生”的草坪上竟然还长出了不少金蘑菇。看着战友们因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而导致嘴唇发紫开裂、指甲凹陷、口腔溃烂,索朗达杰主动向专家教授请教高原种植技术,通过反复实验逐一攻克低温、冻土、人工授粉等一系列难题,成功带领派出所民警在普玛江塘种出了土豆、白菜、黄瓜、西红柿等7种果蔬,其经验做法在山南被迅速推广。
记者在派出所看到,经过三年多的辛苦耕耘,如今这里果蔬种植种类已经扩充至16种,年收获各类蔬菜瓜果500公斤以上,自给率达到了67%以上,是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海拔5000米以上的单位中,第一个自给率超过60%的派出所。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记者在所里还发现了几棵栽上不久的柳树苗。“现在是夏天,目前长势不错。”索朗达杰在所里时每天都关注这些“小家伙”的状态,他说期待着它们能给普玛江塘带来新的奇迹。
守护边境,温暖人心
“有人说在海拔最高的普玛江塘‘躺着都是做贡献’,这话我不同意。”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副所长洛桑曲扎说,对于一个移民管理警察,守边固边是他们最重要的本职工作,其中首先就是边境巡逻。而普玛江塘的一段边境在冰川上,所以巡逻也就在冰川上。
8月19日,又到了出发巡逻的日子,记者跟随民警一道上了路。从派出所通往边境的路先是柏油路,走着走着就成了砂石路,后来干脆就没有了路,全凭民警们多年的经验“导航”,而冰川上的巡逻道路则全靠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
巡逻来回,都要途经“帐篷卡点”。在方圆几十里空旷无人的高原上,两顶蓝色的帐篷静静扎守,格外醒目——辅警罗杰和护边员旦增曲扎已经在这里值守几天。这个执勤点设在前往边境冰川的必经之道上,既是为了查控前往边境的人员,也可以防止部分游客误入。只是“帐篷卡点”设施太过简陋艰苦,民警、辅警、护边员们必须几天一轮换。正在执勤的罗杰告诉记者,“昨晚还拦住了一车游客,让他们在执勤点过夜,不然真要夜里进冰川发生事故怎么办?”
守边固边,守的不光是边境,还有人心。
与孤寡老人欢度藏历新年,定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发动牧民共建群防群治网络……在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事情不分大小,只要群众期盼、需要,他们都主动去做、全力去帮。索朗达杰之前还担任过乡小学的法制副校长,看到加央旺姆和拉旺措姆两姐妹家庭贫困,他第一时间把两姐妹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有时候,被民警们救援的游客为表感激,想给派出所捐款捐物,索朗达杰婉拒之余,也会主动提议不如为乡里的孩子多捐一些学习用品。
人心稳,边境就稳。如今在普玛江塘,下辖的6个行政村人人都能认得索朗达杰,驻守民警们的工作更是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这个边境乡也创造了连续5年无任何刑事案件的新纪录。
冰川绝境的“逆行者”
普玛江塘山高路险,却常有“驴友”到访,缘于其边境上的那座“网红”冰川——岗布冰川。然而,这片原生态、未开发的无人区却陡峭险峻、豁隙交错,处处潜伏着危险。近年来已先后有2名游客在此失去生命,23名游客因迷路被困后获救。冰川救援,也成了这个边境派出所的重要工作之一。
记者在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荣誉室看到,四面墙上挂满了全国各地游客送来的锦旗,见证着他们一次次挑战身体极限的舍命救援。
“一年我们要完成40多次救援任务。”翻开派出所几大本厚厚的接处警记录,2019年3月30日的一次任务让索朗达杰印象深刻,他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岗布冰川平均气温达零下30摄氏度,最高风力达8级。
那天普玛江塘派出所突然接到报警称,岗布冰川有4名游客被困。警情就是命令!二话不说,索朗达杰立即带领民警前往事发地。可是冰川区域方圆几十公里都是无人区,没有任何参照物,他只能依靠经验对事发几率高的区域逐个摸排,1小时、2小时、3小时……6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发现。
此时民警们体力已经严重透支,更糟的是突然天气骤变、风雪越来越大,这时继续在尖石密布的冰川山脊前行,稍有不慎就可能身陷险境。索朗达杰深知这其中的危险,但救人第一,他用背包绳将大家依次联结起来,一步一步试探着在布满裂缝的冰川小道上前行。好几次因为冰面太滑,索朗达杰摔倒在地,险些落入悬崖,双手也被冰凌划伤,但他顾不上包扎,用雪水简单清洗伤口后,又继续搜救。
最终经过8个小时的搜索,4名被困游客在一处冰缝中被找到。其中,2名游客因极度缺氧加上长时间低温,引发了严重的高原肺水肿,生命危在旦夕。民警们又强忍着剧烈的高原反应,将游客送往医院救治。这次救援结束后,每个民警手脚不同程度被冻伤,一些人就连脚和鞋冻在了一起都未曾察觉。
这样的生死救援,其实是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日常。据统计,仅索朗达杰在担任派出所所长期间,就先后组织救援100余起,累计徒步行程达700余公里,解救被困游客400余人,车辆200余台,搜寻辖区失踪群众5次7人,他们是冰川绝境上真正的“逆行者”。
誓言无悔守边防
驻守在海拔5373米的高原上,最难克服的不是艰苦,而是思念。
四郎德西是索朗达杰的妻子,可婚后一家人却长期“三地分居”:她在山南,索朗达杰在普玛江塘,两个孩子则由在拉萨的父母照看。为此,索朗达杰一直都觉得对妻子很亏欠:生老大时妻子月子还没坐完,他就不得不返回工作岗位;生老二时,他更是因为工作耽搁,没能陪在妻子身边。
虽然感到有点委屈,但四郎德西非常理解丈夫身上的责任,只是要求索朗达杰每次出警到冰川执行任务前,必须给她打个电话;回来了一定要再给她报个平安,“每次他出警,我都会一直等,直到听到那句‘平安’才放心。”
民警阿旺平措是个“95后”,去年从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毕业后,就分配来到了普玛江塘。尽管阿旺平措也是山南人,但之前总听人说普玛江塘是“生命禁区”“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当知道要分到这里,一开始心情很是低落。“不过等真的到了普玛江塘,肩上有了责任,我反而释然了。”只是阿旺平措担心海拔太高,母亲身体受不了,母亲每每想来看望,他总是找理由推脱。
在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的是丈夫和妻子都是人民警察,一年也见不到几次;有的是从内地来这里守边,每次休假回家路途再远也甘之如饴;还有的年轻小伙儿与女朋友只能在视频“相望”中体味着甜蜜与苦涩……他们是妻子的丈夫,是母亲的儿子,是孩子的父亲,这群矢志坚守在高原之巅的青年警察,他们的人生比普通人更多一份苦辣酸甜。
很多来过普玛江塘的人都会问:这样的坚守和奉献值得吗?每一个驻守在普玛江塘的民警都坚定地回答:值得!他们说,边疆安宁关乎国家安宁,能够用自己的汗水换来边疆安宁,感到无怨无悔。
不曾有过这种艰苦淬炼,可能难以体会普玛江塘民警们那股强烈的爱国情、使命感。一个曾经驻守过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即使离开了普玛江塘多年,仍始终忘不了那片播撒过激情和汗水的雪域高原,于是他为在这里坚守的英雄谱下了一首名为《高山之巅》的歌曲:
“你在高山之巅,背靠着信念,自己也成了靠山。满天繁星像你的眼睛,点亮了夜晚,也点亮了边防线。爱国使命融进你血脉,刻成了信念,也托起了蓝蓝的天。”(记者 张璁)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3日 第 19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