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这个太有关目山了”“没有那么多关目山”“你搞什么关目山?有什么事情直说好了”……“关目山”是江苏地区地方方言,有的地方又作“关目三”“关木山”,意思就是一个人花样多、主意多、名堂多。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民协会员李赞扬向记者讲述了流行于镇江的一个传说。
老新街是镇江古运河南岸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是当年运河进入长江的重要卡口。元代,这里设立了“河泊所”,向过往船只收税,起初只是向货运、客运木船征税,后来发展到向渔民征税。到了明代,这个卡口被保留下来。管理“河泊所”的官吏级别很低,但欺压百姓、敲诈勒索、索贿受贿,成为祸害一方的社会毒瘤。老百姓没有办法,只好不断地到京城告状。朱元璋得知此事后,派人明察暗访,发现事情属实,还发现全国“河泊所”的官员都存在贪污受贿的问题。朱元璋立即在全国各地抓捕“河泊官”,定罪入狱或斩首示众。此后,镇江老新街河泊所来了一位叫“关木山”的税务官员。他衣着朴素,平易近人,清正廉洁;经常访贫问苦,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和来往的船民真心交朋友,大受贫苦人的欢迎。他最终累死在任上。朝廷为了表彰他,把镇江河泊所改成“关木山所”。朱元璋死后,这个税务所又成为腐败的孳生地,老百姓见了此地税务官员,极为痛恨。因为税务所名字为“关木山”,民间就以“关木山”代指税务所官员,渐渐成为搞名堂、玩花样的代名词。
江苏省作协会员陈学文在撰写的《〈水浒传〉里的兴化方言举例》文章中则提出应为“关目三”。《水浒传》的第一一四回《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中有言:“看官听说,这回话都是散沙一般。先人书会留传,一个个都要说到,只是难做一时说;慢慢敷演关目,下来便见。看官只牢记关目头行,便知衷曲奥妙。”
戏曲中有“关目”的术语
陈学文认为,“关目”,原是戏曲用语,指情节的安排和构思。上述“关目”应该用的是本义。但“关目”一词,在现代方言中已经发生了变化,泛指事情、名堂,兴化口语中常用“关目三”一词,如“搞什么关目三”,就是“搞什么名堂”的意思。
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南通大学教授万久富认为,关目山(三),文献无载,前人无释。关目,指戏曲、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又特指男女之间的情事。“山”只是尾音,“关目山”演变成“耍滑头、玩噱头、搞花头经”的意思,可能与男女之事有关。
泰州市文旅集团拍摄的视频《方言有礼》,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关目,指关闭双眼;关目山,指挡住双眼的大山。说明是看不见的,被蒙蔽的。其引申为不为人知的门道,刻意的讲究或“小九九”。比如,行行也都有自己的关目山,走南闯北谈打招呼都有关目。
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呢?可投稿邮箱454891013@qq.com,说出你的观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编辑: 姚依依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