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风,又把蒙古的沙尘暴卷到北京,给首都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
实际上这已不是我国第一次受蒙古沙尘暴影响,而且每次都被韩国媒体甩锅到中国身上。
那么这个人们印象中的草原大国,为什么会频频刮沙尘暴呢?
©Christopher Michel
在大多数人眼里,蒙古是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游牧大国。
说它是游牧大国确实是准确的,该国人均拥有畜牧量位列世界前列,日常最不缺的就是牛羊肉。
但除了草原以外,蒙古国境内也遍布戈壁荒漠,而这种占比是一年比一年严峻。
气候演变,全球变暖加速
3400万年前的蒙古,以及中亚地区,拥有广袤无垠的原始丛林。
这里巨树密布,大型巨兽活跃在丛林里,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地方。
但之后的2000万年时间里,蒙古湿润的气候逐渐变得干旱。
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森林退化成草原,多样性的生态结构也日渐变得单一。
这种气候演变从未停止过,全球变暖更是加剧了它的演变速度。
几十年来,蒙古降水量日渐减少,夏季干旱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冬季风暴雪灾也是应接不暇,不时还有火灾、病虫等灾害。
这些连锁反应带来的自然灾害,不仅影响着牧民的经济生活,也在一步步地破坏着脆弱的草原环境。
气候变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它涉及到政治、经济、能源、科技等方方面面。
目前短时间内是很难得到有效地解决,除非未来百年内人类科技有一个质的飞跃。
未来的事,谁知道呢,归根结底还是得靠自己来应对。
然而,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蒙古,面对环境与经济的抉择何止是一个难字。
过度放牧,超过环境承受力
蒙古农业约90%来自畜牧业,全国大约有25%人口靠草原放牧为生。
畜牧业不仅是蒙古的国本,也是其外汇的主要收入来源。
全国超过7000万头的牲畜,能产生大量的出口产品,是其GDP的重要贡献力量。
羊毛、奶制品、牛羊肉市场刺激下,蒙古牲畜的养殖数量早已超过草场所承受的空间。
过度放牧,落后的养殖模式,以及山羊对草地啃食草根的灭绝性破坏,都使得草原迅速退化,产生荒漠化的危机。
牧民对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太多的大局观意识。
这里放牧的草地变成了沙地,那就再赶着牛羊换一个地方生活。
地下水不够了,那就再挖深一些,多开几口水井,以确保牲畜有充足的水源补充。
这是世世代代游牧民族的逐草而居生活,只是不同的是现有的环境已承担不起。
采矿业无休止,水土流失严重
除畜牧业以外,破坏蒙古生态的元凶,还有采矿业。
铁、煤是蒙古对外出口的重要矿产,也是其经济突飞猛进的关键。
但由于过度开采,且没有针对采矿进行及时恢复绿化,也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并最终导致沙化等危害。
根据数据显示,蒙古国有76%的土地处于荒漠化之中,目前大约有33个戈壁沙漠。
虽单个戈壁沙漠不大,其中最大的沙漠有7万平方公里,但一旦草地全部失去,这几十个戈壁沙漠逐渐发育壮大,那势必连城片,形成一个超级大沙漠。
或许到那时,自驾蒙古与去中亚其它国家相差无异,放眼望去不是沙漠就是戈壁。
事实上,现在的许多草原便与沙漠相邻。
而作为蒙古的邻国,我们也常常把自己治理荒漠的宝贵经验积极分享出去。
这几年蒙古也有一些动作,包括限制养殖数量等措施。
但归根结底,它涉及到自己单一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执行力等各方面,还真不是几年就有所成效。
所以之后,你还会看到我们“背锅”的韩国造假新闻。
【图片为环球旅行摄影师Christopher Michel授权使用,未经许可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