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很多很厉害的文人墨客,他们游走于名山大川之中,留下了名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其中的一些,更是成为了人们信手拈来的一些典故。

但是,人们只知典故,却不甚清楚这典故背后的故事,而这些典故又是历经了多少岁月,才逐渐积淀下来,成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例如,“白云苍狗”,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

例如,“凌波微步”,用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但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在《洛神赋》中用“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又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被称为上巳节,也叫春浴日,是纪念黄帝的节日。

这原本看似普通的一天,却因为一次声势浩大的文人雅集而诞生了一种全新的习俗。世人由此熟知了“曲水流觞”的典故,更是将聚会中的饮酒做诗看作是一件风雅之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典故背后的意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东晋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同谢安、孙绰、支遁等好友及子弟等四十二人,在山阴兰亭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修禊活动。

这里所说的“修禊”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相约在每年三月初三这一天到河边洗濯,认为这样可以洗去不好的运气,后来演变成一种春游活动。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朋友之间一起聚会在一片寂静的竹林间,听着百鸟争鸣,沐浴着徐徐清风,置身于山川环绕之间,顿时觉得心澄如镜,朗如清月。

王羲之与朋友们兴致勃勃的在水边饮酒赋诗,还玩起了极富雅趣的“曲水流觞”的游戏。

侍从们把盛了酒的羽觞放在曲曲弯弯的溪流中,大家分排座次,分别列在溪流两边的小杌凳上;羽觞顺水漂流而下,倘若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尽羽觞中的酒,并即兴赋诗一首,如果哪一位作不出诗,便要罚酒。

“曲水流觞”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经常做的一个很古老的游戏,期间,诞生了许多千古绝唱。而兰亭雅集,更是将这个游戏变成了经典,而“曲水流觞”在后世则演变为了文人雅趣的代名词。

这就是“曲水流觞”的典故由来。

这次的兰亭雅集,四十二人一共做诗37首,下面这首便是王羲之当时的作品:

《兰亭修禊诗》(王羲之)

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为了将这些作品保存下来,大家决定将其汇总成集。那么,由谁来给这本诗集作序呢?

借着酒劲,有人推举这次机会的召集人王羲之来做序。于是,半醉半醒的王羲之,乘着酒兴,即席挥洒,写下了二十八行,字字遒健、千古流芳、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和曲水流觞的由来(从兰亭集序探究)(1)

一、曲水流觞含义以及历史文化探究

“曲水”是游戏的关键,选择的水流要清浅平缓,不易冲翻酒觞,又要蜿蜒曲折,保证酒觞能流经每一位宾客面前。

“流斛”的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外形椭圆、浅腹、平底,小而体轻,底部有托,仿佛一只小船。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

兰亭集序和曲水流觞的由来(从兰亭集序探究)(2)

从战国到晋代,上至王侯公卿,下至士大夫商人,都在觞的往来间酒肆欢筵。不少诗篇中也都能找到“羽觞”的踪影:

《楚辞》:“瑶浆蜜勺,实羽觞兮。”

张衡《西京赋》:“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由此可见觞在早期中国酒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兰亭集序和曲水流觞的由来(从兰亭集序探究)(3)

二、曲水流觞习俗沿袭: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把酒言欢的雅举

或许是因为兰亭雅集的故事太过深入人心,人们总是会认为“曲水流觞”的典起源于魏晋时期,殊不知,它其实早已是中国古今的一种传统习俗。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上巳节祛灾祈福的传统风俗,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盛行。

“流觞”本是一种祭水仪式,在《尔雅·释天》中就曾有“祭川曰浮沉”之说。

在那时,河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滋润了土地,从而为人们带来粮食的丰收。为了表达人们对河流滋润土地,带来风调雨顺好收成的感谢,同时也是对来年的美好期盼,人们会在上巳节这一天,带来鸡蛋等物,放入小河或小溪中,祭祀河流。之后,再将鸡蛋捞起吃掉,来共同分享上天赐予的福气。

曲水流觞作为宴饮游戏的源头则可追溯到周公旦的“曲水之宴”。

徐坚《初学记》引《续齐谐记》曰:“昔周公卜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

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会选择在这一天追随周公的脚步,在春暖花开、微风拂面之际,约上三五好友,寻一寂静的小溪,饮酒做诗,好不快哉。

因着文人墨客浪漫的天性,将原来一个很简单、很庄重的祈福的活动,演变成了一场浪漫风雅的文人之间的集会交流活动。

随着岁月的交替更迭,“曲水流觞”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印记,也成为了文人聚会的一种标志。几个知己,聚在一起,纵论古今,谈天说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曲水流觞,既可以与兰亭结缘,又可以与醉翁亭结缘,还可以与青山绿水结缘。只要有情有景,随处都是曲水流觞。

沿袭古人留下的传统,珍惜与朋友间的相聚,故事中有酒,酒中亦有故事,纵酒狂歌,这也便是曲水流觞的意义所在。

兰亭集序和曲水流觞的由来(从兰亭集序探究)(4)

三、曲水流觞的后世演变:习俗没有消失,只是在随着年代发生着相应的与时俱进的演变

后世,曲水流觞承载着诗意人生的态度,变换着形式和内容,却从未从我们的生活中消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转折期,在时代审美变化和文人雅士风潮的推动下,曲水流觞的景观经历了向自然小巧方向的逐步转化。这种演变酒形成了 在唐代园林中较为盛行的流杯亭等的建筑形式。

流杯亭中凿有弯曲回绕的水槽,客人们围坐成一圈,由酒杯在水槽内随水波流动,在微风与阳光的陪伴下,饮酒赋诗。

据统计,北京地区有过至少七座流杯亭。其中圆明园的两座已不存;妙高峰上七王别墅只剩下刻有水槽的石座。现存中南海里的流水音、故宫乾隆花园里的禊赏亭、恭王府花园的沁秋亭、潭柘寺的猗玕亭。

兰亭集序和曲水流觞的由来(从兰亭集序探究)(5)

明代万历年间的版画《环翠堂园景图》中描绘了园林桌面流觞席场景:方桌上挖了水渠,文人雅士就围桌子而坐。书童斟水,使得水在槽里面流,进而带动酒杯在槽里醉晕晕的漂浮至客人席前。品一口美酒,放松身体的每个毛孔去感受当下这人间仙境,诗意便呼之欲出。

这种桌面流斛席是一些达官贵人们方能享用的。

在现代,“曲水流觞”也被加以符号化,运用在现代建筑。比较著名的是由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其四绝九粹十八景之一的“曲水流觞”,在设计上不仅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同时融合了北方园林布局的特点。

“曲水流觞”,这一古老的祭祀活动,亲历了岁月的冲刷与洗礼,也在逐渐演变。

无论其形式如何变化,“曲水流觞”都传承了浪漫洒脱的生活理念,成为朋友间推杯换盏、碰撞心灵、放松身心的良好契机。真正的“曲水流觞”,只要有情有景有友,就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