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暮春时节,在浙江峡石一带的山间、田野,经常听到“快快归去,快快归去”的鸟啼声,音调凄切,昼夜不绝。这种鸟叫杜鹃鸟,又叫“子规”’。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

关于杜鹃鸟的真实故事(杜鹃鸟又名子归)(1)

距今大约一千二百年的中唐时期,有个大诗人顾况,弃官还乡,隐居在茅山(在今硖石镇斑竹园一带)的一所草庐中,膝下惟有一个还不满十岁的独生儿子,品貌端正,聪明过人。顾况晚年得子,故而爱之如命。

不料这一年当地疫病流行,他的爱子染上了“瘟症”,虽经多方延医服药,都未奏效,没几天就死了。顾况还指望儿子将来长大成材,如今暴病身亡,几次都哭得昏厥过去,痛不欲生。他茶不思,饭不进,成日里痴痴癲癫地在岩石边,丛林中游转,说是儿子走失了,要去寻找回来。有时仰天长叹,有时低声饮应,嘴里老叫着儿子的名字。因为老人内心万分悲痛,就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悲翁”。还写了一首《哭爱子》的诗:

老人哭爱于,

日暮千行血。

心逐断猿惊,

迹随飞鸟灭。

老人年七十,

不作多时别。

一天傍晚,悲翁蓬头垢面地独坐在茅山的石径上,迟迟不愿归家。山中夜雾蒙蒙,老人还在那里怀念他的爱子。这时,从不远处的山谷里传出“快快归去,快快归去”的声音。悲翁一听,这声音多么熟悉,正是自己娇儿的声音呀!他转悲为喜,高兴地说:“儿呀, 我是该归去喽!”可是,等他定神细看时,哪里有儿子的身影!于是又伤心地哭泣起来。

关于杜鹃鸟的真实故事(杜鹃鸟又名子归)(2)

“快快归去!快快归去!”声音比前次更近了,好象就在眼前。悲翁于是随着声音寻去,只见前面一棵松树上,停着一只黑灰色的鸟儿,正朝着自己啼叫。悲翁想,这就稀奇了,你又不是我的儿子,我归去不归去关你什事?但是这鸟儿却象有灵性似的。悲翁走到哪里,它就飞到哪里,一直追随在悲翁左右,嘴里不停地啼叫着:“快快归去!快快归去!”而且啼声愈啼愈高,愈啼愈凄切,口中连血也啼出来了!

关于杜鹃鸟的真实故事(杜鹃鸟又名子归)(3)

悲翁听了,肝肠寸断,就对那鸟儿说:“你这样规劝我归去,莫非真是我的爱子不成?”那鸟朝他连连点头。悲翁又说:“你既然是我的爱子,那就飞下来我们一同归家吧!”谁知话声刚落,那鸟儿竟乖乖地飞了下来,停在悲翁的手掌上。老人用手抚摸着鸟儿的羽毛,只见它口中血渍斑斑,就怜惜地说。“儿呀,你不要再悲啼了,我不哭就是了。”

关于杜鹃鸟的真实故事(杜鹃鸟又名子归)(4)

此威况每天与鸟儿为伴,见到它就像见自己已经死去的儿子一样。因为那鸟儿用带血的啼声来规劝自己,所以顾况给它取个名字叫“子规”。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推荐评论,你的支持,就是我坚持的最大动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