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可以改变一个群体的命运。”作家何建明曾经这样说,他也做到了。《浦东史诗》让上海人对何建明的创作不仅熟悉,而且赞赏。昨天,在苏州举行的第二届何建明文学创作学术会上,与会专家对何建明40余年的60多部作品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研讨。

你已经拥有那么多东西了(拥有那么多第一)(1)

图说:时代歌者——何建明文学作品展 主办方供图 (下同)

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说:自本世纪以来,何建明始终勤奋创作,他是中国文坛同时代作家中创作作品尤其是报告文学作品最多的一个;是获国家奖最多的一个,他三次获鲁迅文学奖、五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第一个在中央大报头版——2004年7月9日在《光明日报》头版和二版发表了阐述科学发展观理论起因的《永远的红树林》报告文学,由此开创了“中国报章报告文学”先河;他的报告文学作品被拍成影视作品最多;他也是作品被翻译到国外最多的报告文学作家,目前已有18部作品被翻译到世界各地;他还是第一个获得俄罗斯国家图书奖的中国作家;他也是全国作家中唯一的劳动模范。在几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当国家建设和现代化事业呼唤时,当人民和党组织需要时,何建明总是出现在现场、出现在第一线。每次冲锋与出击,他都为这个时代和人民创作出了优秀作品。

“文者,贯道之器也”,强调做文章要反映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20世纪90年代,何建明创作的《共和国告急》揭露并批判为了金钱和利益对矿山滥采滥挖导致矿难频发的社会现实;而他的成名作《落泪是金》引发全社会关注贫困大学生热潮;更有讲述了“真实红岩故事”的《忠诚与背叛》成为全党学习的读物;何建明应外交部之邀创作的《国家》,真实再现了利比亚撤侨行动这一历史事件,是新中国以来首部反映国家重大外交行动和外交队伍精神风貌的纪实性文学作品;被中宣部列为“纪念建党百年”的重点献礼书《革命者》,将沉睡在历史深处的年轻革命者唤醒、激活,全国围绕此书开展红色主题讲座、读书活动超200场次,线上线下听众超千万人。

你已经拥有那么多东西了(拥有那么多第一)(2)

图说:何建明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说:几十年来何建明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当今的报告文学骨干相当一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评价何建明是“时代文学的思考者”:“以何建明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作家是‘以人民为中心’文学思想最热情的响应者、最积极的践行者和最坚定的开拓者。”

上海作协负责人谈到,何建明写出了讲述上海抗疫战斗的《第一时间》和《上海表情》,给上海市民以极大的鼓舞;他的《浦东史诗》让一代浦东创业者感者心潮澎湃;他创作的《革命者》,是讴歌中国共产党诞生地革命史诗较为精彩的一部作品。

学术会前,“时代歌者——何建明文学作品展”在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开展,何建明的64部作品如同一幅壮阔波澜的画卷,浩浩荡荡又气势恢宏地展现在现场。本次活动由苏州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工业园区宣传和统战部、上海何建明文学研究院主办。(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