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海新

继环保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后,近日,北京、天津、河北三个主要治理地区的地方版《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相继出炉。河北省在《方案》中提出了13个方面、40项强化措施要求,确保今年河北省秋冬季细颗粒和重污染天数实现双下降15%。(9月25日长城网)

同呼吸,共责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备受各界关注。各地方案的出炉,宣告冬季雾霾攻坚战提前打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地提前擦亮防霾治污利剑,我们在这个冬季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白云蓝天。

从以往数据来看,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8%,与2013年相比下降33%,京津冀区域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6.8%,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稳中向好,取得这样的成效,源于从上到下凝聚的治霾共识。但作为用煤大省、产钢大省,河北的雾霾治理注定是一场攻坚战,要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必须要做到铁心、铁策、铁面,才能为百姓撑起更多的蓝天。

坚决守护蓝天(利剑出鞘卫蓝天)(1)

铁心——治霾的内生动力。治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假如把霾比作一种病,我们既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也要做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准备。换言之,我们要有决心,还要有耐心。近年来,我省在治霾战中擂响的一声声战鼓,针对“散乱污”挥出的一把把利剑,指导产业跨过转型阵痛、困中求变的一条条政策,源于政府对治霾工作的清醒认识,源于治霾防霾的执行力。今秋,在霾到来之前的主动出击、果敢应对,是“死磕”雾霾的宣战,是对百姓的承诺,也是治霾“铁心”的彰显。

铁策——治霾的“战略部署”。《方案》对散煤污染控制,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综合治理,错峰生产和车辆油品管控等方面均提出硬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这项专为治霾制定的方案中既有宏观规划,也有细节设计,大到企业的排放管理、“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小到车辆管理,都做了制度化的部署,为我省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铺开一张“治霾网”,为全民攻坚治霾、共建蓝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铁面——治霾的责任担当。没有监督的政策是纸上谈兵,没有处罚的措施是隔靴搔痒。治霾要铁心、铁策,同时还需铁面。据悉,河北省大气办已组织培训了170余人的专项督察队伍,组成6个督察组,一直到2018年3月中旬,开展五轮次专项督察,着力解决压力传导不够、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此外,河北统筹全省环境执法和督查力量,组成30个现场执法监察组,进驻各地开展机动执法,强化“点穴式”、突击式暗查暗访,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治霾不力,严厉问责!数据造假,立案处罚!强有力的处罚措施架起条条治霾防污的高压线,为治霾利剑又增锋芒。

坚决守护蓝天(利剑出鞘卫蓝天)(2)

铁心定盘,铁策求保,铁面施政。我们期待更多的蓝天,也相信这场蓝天保卫战,利剑出鞘,必能凯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