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油炸一切的饮食时代。

梦溪园,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沈括完成了著名了《梦溪笔谈》。这部伟大的作品,被称作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油炸一切,先是从北方开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橘子滴香油烤熟(麻油煎万物毕罗包众生)(1)

《梦溪笔谈》

就在沈括生活的时代,春卷开始流行于中国的南方。不过,那时的春卷并不叫春卷,因为形状像蚕茧,叫做“春茧”。后来,时间长了,“春茧”便被叫成了“春卷”。

春卷不是突然出现的,它跟另外一种美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橘子滴香油烤熟(麻油煎万物毕罗包众生)(2)

春卷

早在大唐时代,中国就流行一种美食。这种美食的名字,今天听起来仍然是怪怪的,叫做毕罗。为什么叫毕罗?当时的唐朝人,自己也不是太清楚。一种说法是,这个美食的源头并不在中土:毕罗早在南北朝时,就从当时的西域传入中原了。另外一种说法是,毕罗就是万物皆可包罗的意思,一张饼皮,什么都可以包裹起来。

毕罗是一种卷饼,两头是空的,跟今天客家人吃的卷饼的样子差不多。客家人今天吃的卷饼已经不需要放在油锅里煎,毕罗是需要放在油锅里油煎的。

橘子滴香油烤熟(麻油煎万物毕罗包众生)(3)

卷饼

唐代最有名的毕罗,叫做蟹黄毕罗,已经是南方化的一种美食。京都和北方流行的毕罗有天花毕罗。当时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还能够用樱桃做毕罗,而且,做成毕罗后,樱桃还不变色。跟今天的油炸香蕉可有一比。另外,唐朝人还喜欢吃猪肝毕罗、羊肝毕罗、羊肾毕罗,确实称得上是毕罗万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