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人类史前文化遗存和社会文明,西安半坡遗址是绕不过去的。

作为“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位于西安浐河东岸的灞桥火力发电厂于1951年动工建设。1953年春季,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彩色陶器。随后,中央考古训练班西北文物清理队在半坡村附近发现了红烧土、红烧土层、灰坑、灶坑、灰土层和夹杂在文化层中的锛、斧、笄、刀、针等生活用具。

陕西半坡遗址出土了什么(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盆禁止出境展览)(1)

西安半坡博物馆

为了调查清楚半坡遗址的范围,在经过精心的准备之后,由1954年秋天开始到1957年夏季,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五次对半坡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清理。在三年的发掘工作中,考古队在一万多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房屋遗迹40余座、窖穴200余个、窑址6处、墓葬250多座、圈栏遗迹2处,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上万件。

195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在半坡遗址发掘出土了一个彩陶人面鱼纹盆。这个陶盆用红陶细泥制做,卷唇敞口,底平腹突,口沿绘有断黑彩带。盆子口径近四十厘米,盆高近17厘米。

这种彩陶先是做好陶坯,再用铁和锰等矿物质为原料,用软头工具在陶坯手工描绘出人面鱼纹后,入窑火烧。由于当时的水平所限,火窑密封程度不高,导致烧制出来的东西呈现红黑两种色彩。经过考古发掘,彩陶是最常见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遗物,仰韶彩陶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人面鱼纹盆的内壁用黑彩绘成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装饰三角形的饰物,人眼眯成一条缝,人嘴的两边各有一条小鱼,而鱼嘴又似乎衔着人的双耳。画面简单而不失灵动、自由而又不失奇妙、对称而又不显古板。

像这样的人面鱼纹彩陶在半坡发现了七件。为什么半坡人普遍使用人面鱼纹盆?这些器物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半坡遗址位于浐河、灞河、沣河附近,半坡人生活在河谷的二级台地上,那时候人们以农业耕种为主,渔猎又是生活必不可少的方式。鱼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已经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鱼喂养了人的身体,更颐养了人的精神。半坡人面鱼纹图案或许成为一种信仰,或许鱼已经成为半坡人心中的神灵了。

陕西半坡遗址出土了什么(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盆禁止出境展览)(2)

人面鱼纹盆

简单的线条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内涵。半坡发现的人面鱼纹图案直到今天都在让人们猜想。

但是,这种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考古人员发现,这些彩陶盆在发掘出土时都在儿童的瓮棺之上。原来,这些艺术价值很高的彩陶盆是作为棺盖使用的。

那时候,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处于母系氏族社会。作为社会未来主人的儿童受到了重视,他们的夭亡埋葬自然是成人们非常在意的事情。所以,我们不难猜想半坡人埋葬儿童的仪式感、神秘感和神话感。

1955年,人面鱼纹盆出土后作为标本,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把它带回了北京。

半坡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让我们清晰地认知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1956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来到了半坡遗址,详细了解了遗址的发掘状况,提出要修建一座半坡博物馆,用来展示半坡人的原始村落和生存状态。

人面鱼纹盆后来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1961年,半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元月,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陕西半坡遗址出土了什么(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盆禁止出境展览)(3)

半坡遗址

2006年初,西安半坡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协商,双方决定让这件国家珍贵文物“回故乡探亲”。人面鱼纹盆像“游子”一样离开陕西半个世纪,人们禁不住要问:“你在他乡还好吗?”

当年的6月9日,人面鱼纹盆在西安半坡博物馆正式展出,人们奔走相告,争着一睹尊容。

一件器物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文明。当我们探寻原始社会人们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的时候,人面鱼纹盆实在是一本无字的书籍,让人充满了好奇和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