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总统死亡对谁有好处(海地总统被刺之余)(1)

7月7日,在海地太子港,工作人员在海地总统莫伊兹的住所旁开展调查。 (新华社 库坦/图)

2021年7月7日凌晨,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夫妇的寓所遭到一伙不明武装人员袭击,莫伊兹本人身中12枪,伤重不治身亡。第一夫人重伤送医,生死未卜,震惊全球。

国家元首死于非命不算奇闻,但总统在本国首都的自家寓所内遇袭身亡实属罕见。发生这样的怪事,折射出海地作为失败国家的底色。

海地是一个岛国,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的海地岛。不过,海地只占了海地岛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剩下的部分属于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国土面积仅2.78万平方公,比海南岛还要小一圈。人口仅1100多万。其中95%是黑人,是殖民时期种植园黑奴的后代。

大量国民只能吃“土”充饥

海地是一个小国,也是一个穷国。极端贫困是这个国家多年来最受世界瞩目的标签,海地穷到了大量国民只能吃“土”充饥的程度。这是一种当地人称为“特雷”的食物,在海地随处可见。“特雷”的制作很简单,就是泥浆里加入少量盐、糖、油脂,做成薄饼的形状,晒干即可。如果使用的泥土是从粘土矿中采集的,土质较为纯净,算是上等货。

海地人吃土传统的起源不可考,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从非洲老家带来的,一些非洲部落至今仍有相似的食泥习惯。但是,美洲的非裔中并没有其他人像海地人那么浓厚的“思乡之情”,并不流行“特雷”。反而在美国时髦的进步主义者对这种纯天然有机素食产生了兴趣,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还为“特雷”做出了科学的背书,他们研究发现食用“特雷”可以增强免疫力、补充微量元素。

这一“善意”的结论被海地公共卫生部门硬怼,他们指出“特雷”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细菌、寄生虫,对消化道有严重的伤害,而且没有营养。也许,这可以算是科学含量最低的科学争论之一。

海地人顾不上“补充微量元素”,他们急需大量的营养。全球所有贫困指标榜单上,海地都名列前茅,其中就包括营养不良的人口比例、初生婴儿的死亡率。他们吃土是为了充饥,而不是出于热爱大自然的闲情雅致。

“贫困控诉学”的贫困

海地的贫困超乎人们的想象,也很难做出准确的解释。她的邻国多米尼加虽然也不富裕,但是和海地相比,就显得光芒万丈了。2019年多米尼加的人均GDP为8282美元,经济增速超过了7%。而海地的人均GDP是754美元,不到多米尼加的十分之一。这对海地岛的“双生子”国家,在各方面都很相似,却是贫富悬殊、冰火两重。这让拉美地区流行的“贫困控诉学”显得苍白无力。

“贫困控诉学”是把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殖民历史的伤害和外国干涉,可是多米尼加和海地在这两点上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多米尼加还多了一段被海地“殖民统治”的历史,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独立,1821年这个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就赶走了多米尼加的西班牙殖民者,统一了海地岛。可是,海地人充公土地、关闭大学,还把青壮年男性全部纳入了军队。但是并不给他们发军饷,以至于这些多米尼加“军人”只能以掠夺为生。海地人对多米尼加的统治在一片混乱中结束,留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经济破产的国家,以至于多米尼加再次成为西班牙的“属国”,这一次是他们主动要求的。

不过,多米尼加人也许不应该过于责备海地人,因为海地人在治理本国的表现更为糟糕。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即便是阿富汗、索马里也曾有过好日子,而海地没有。自海地独立后,这个国家始终处于自由落体状态。

海地的“帝国时代”

海地的独立战争始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著名的黑人革命家杜桑·卢维图尔,最终享受胜利成果的是他的战友们。但是,杜桑·卢维图尔的亲密战友让-雅克·德萨林自称皇帝,建立了“海地帝国”。皇帝陛下并没有统治多久,就遇刺身亡。让-雅克·德萨林对白人施行了杀人夺产的报复,却也没有善待黑人同胞。他重建了种植园制度,用严厉的措施将劳动者束缚在所签约的地方,并处罚那些逃跑和藏匿逃跑者的人,把获得解放的奴隶打回了契约奴的处境。

让-雅克·德萨林死亡后,海地并没出现好的变化,南北分裂后,海地有了一位国王和一位总统。后来总统打赢了国王,但总统又被新的总统赶下台,如此往复。1843年到1847年,海地换了四位总统,以至于国民们记不住总统们的名字——海地的国民大部分都是文盲,至今犹然。

1847年,又一位新总统被捧上了宝座。他叫福斯坦-埃利·苏鲁克,此前担任国民警卫队司令,但他确实是被选上去的。参议员们选他的原因是,他已经61岁了,而且是个文盲,感觉他易于操纵。然而,这位参加过独立战争的总统很快显示出了老当益壮的铁腕,逮捕和杀死了那些企图操纵他的政客们,顺利掌权。

然而,夺权有力的苏鲁克总统,先是称帝,苏鲁克总统成了苏鲁克皇帝,举行了豪华的登基仪式,正式宣告这个穷得只剩棺材板的小国又一次成为帝国。皇帝的治国方针很简单,杀死所有反对者,这在海地倒也算是正常的。还有就是大搞宗教——巫毒教——一种非洲、南美原始信仰和天主教杂糅的巫术大杂烩。至今,巫毒教还是海地的主要宗教。

海地第二帝国和第一帝国一样短命,苏鲁克皇帝在位12年后被推翻,流亡海外。结局比上一位海地皇帝要好得多,让-雅克·德萨林皇帝死于非命,但是细节不详。

政变死循环与杜瓦利埃家族

海地的“帝国时代”就这样告终了,此后是一长串总统。接替苏鲁克上台的是他手下的热弗拉尔“公爵”。热弗拉尔对海地帝国的公爵头衔不屑一顾,又做回了总统。热弗拉尔在位期间发展了和美国的关系,靠美国的支持摆脱了西班牙的干预。同时,他放弃了历任海地统治者对多米尼加不切实际的野心,顺势大幅裁军。在国内加强了教育,搞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他任内,对巫毒教进行了打击。1863年,一个六岁的女孩被巫师医生活活打死,他下令深入调查并对该巫师举行了公开的处决——手段谈不上文明,而对手更不文明。

当然,在推行正确的政策同时,热弗拉尔总统生活还是很奢侈的。然后,他被政变推翻了——既然海地总统是如此的肥缺,觊觎者当然是大把的。海地总统的政治生涯如出一辙,军队政变上台,然后和支持自己的利益集团分赃,搞到不可收拾后被政变搞掉,开始新一轮循环。

这一循环被一个传奇家族打破,那就是杜瓦利埃家族。1950年代,海地宣扬黑人至上、混血人和白人都是坏的。杜瓦利埃王朝的创建者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就是旗手。老杜瓦利埃是出身中产、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虽然不知道他的医术如何,但是他的政治宣传能力很强。他写了《黑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和《黑非洲文明与海地问题》等著作,深受黑人中产和农民的欢迎。

正值当时的海地总统、军人出身的独裁者马格卢瓦尔不得人心,老杜瓦利埃就成了反抗独裁的政治新星。1954年,海地遭遇飓风灾害,可是国际救援的巨额救灾物资“消失”了。引发了全国大罢工和大规模反抗,马格卢瓦尔下台流亡。老杜瓦利埃接掌政权,又一个“解放者”在海地登顶成功。

也许是因为巫毒教看上去更黑更非洲,这位医学院毕业生却是巫毒教的强力支持者。他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自己是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巫术大能、巫毒教祭司,四位“国父”的精神附体,可以长生不老。

在政治上,老杜瓦利埃把政府各个关键部门都换成了家族成员,杜瓦利埃总统召集杜瓦利埃部长们开会,是海地的政治梗。至于对反对者,那是非常血腥的。

在老杜瓦利埃的治理下,海地的经济长期衰退,巫毒教势力猖獗的农村凋敝,人口涌向了城市。首都太子港成了贫民窟城市。

1971年,64岁的老杜瓦利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把权力留给了儿子小杜瓦利埃,小杜瓦利埃确实很“小”,接任总统时年仅19岁。小杜瓦利埃掌权后,这个国家的一半政府开支用于各种军事组织、警察部门和情报部门,公共服务支出少得可怜。中学与监狱的比例是1∶35,监狱比中学还多,堪称举世无双。

1985年,杜瓦利埃家族的统治在一片混乱中结束。小杜瓦利埃带着他的财富和家人流亡海外,而海地几乎一片废墟。全国的文盲率高达75%,失业率达50%。

至今仍在泥潭中苦苦挣扎

全世界终于摆脱了这个海地政治家族,没有人为他们感到惋惜——至少当时看上去是这样的。被长期政治失败搞得民不聊生的海地成了“世界孤儿”,援助海地成了联合国和各大国的长期事业。

然而,大量的援助物资、资金并没有带来发展与繁荣。外援粮食的进入,反而让本地农业更为衰败。至于工业,外国投资不仅缺乏安全保障,还会遭到政治污名化,经济侵略、经济剥削等等拉美式的控诉政治在海地广有拥趸。

海地这个国家,某种程度上很神奇,皇帝、国王、总统,选举、世袭、独裁、私有制、国有制、奴隶制,在这片土地上统统试验过,然而,她至今仍在泥潭中苦苦挣扎,如何才能从政治失败、经济凋敝的死循环中走出来?

江东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