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

9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教材学习7如何区别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教材释疑】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什么不同?

从描述的语言中体会二者的不同,如木炭燃烧(化学变化),木炭能燃烧(化学性质)镁条燃烧变成白色的氧化镁(化学变化),铜绿受热会分解(化学性质)。

变化指的是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过程,如酒精燃烧、研碎胆矾块状固体,水加热沸腾就变成了水蒸气、木棍受力后就会被折断等。

性质指的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常用“能”“会”“可以”“是”等词语进行描述。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镁条可以燃烧、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区别也有变化反映性质,性质决定变化;变化是表现形式,性质是固有属性。

2、什么是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氧化性 、还原性 、金属性 、 非金属性、 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 酸碱性 、腐蚀性、毒性等。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

3、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色 态 味可以直接感知)

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实验仪器测定)

溶解性、氨水及浓盐酸的挥发性、碘的升华、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金属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延展性、铁的磁性等。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感知或实验方法测定,不一定通过物理变化来体现。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区别:二者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或实验仪器测定直接获得,如观察颜色、状态,测定密度、溶解度等,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才能表现出来,如氢气通过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生成水才能体现出其可燃性。

5、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什么意义?

(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如氮气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做助燃剂。

(2)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

如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氧气不能。

二氧化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更快。

(3)根据物质的性质妥善贮存物质。

金属钠密度比水小、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要保存在煤油中。

(4)利用物质的性质制取需要的物质。

如 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