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是一种智慧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哲学三大终极问题(生活的哲学)

哲学三大终极问题

不抱怨,是一种智慧

先来听听约翰·库缇斯的故事。

1969年,约翰·库缇斯出生在澳大利亚,他天生下肢严重残缺,医生断言他命不久矣。

可奇迹发生了,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由于个子非常矮小,周围的一切对约翰来说都是庞然大物,他非常胆怯,对任何比他大的东西都会心生恐惧,连家里的狗都会欺负他。

上学后,学校里有很多调皮的学生,天生残疾的约翰被同学当成怪物,经常受到他们的捉弄。

他们会掀翻约翰的轮椅,弄坏轮椅上的刹车,有一次还把他绑住,用胶带封住他的嘴,扔进了垃圾桶里。

面对残酷的生活,约翰回家后嚎啕大哭,甚至萌生了自杀的念头,他想:“为什么只有我的生活这样悲惨,我只是让人开心取笑的对象,这样的日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这时,母亲紧紧抱着约翰,她说:“约翰,你永远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孩子!”

在母亲的安慰和鼓励下,约翰改变了消极的生活态度,开始勇敢地投入到生活中。

他积极参加体育训练,后来还获得了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冠军,板球、橄榄球的二级教练证书,甚至成为了一名世界励志演讲大师,曾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同台演讲,也受到曼德拉总统的接见。

约翰的一生都在和病痛、恐惧、侮辱甚至死亡抗争,回想往事,他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伤痛和苦难。有人在烦恼,有人在哭泣。面对命运,任何苦难都必须勇敢面对。”

是的,我们无法改变糟糕的处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面对糟糕处境的态度。

选择抱怨,生活会变得越发暗淡,选择勇敢,所有困难都会为你让路。

这一点,正好和古罗马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提出的观念不谋而合。

受控的,不受控的

爱比克泰德出生于古罗马时期的一个奴隶家庭,跟约翰相似的是,爱比克泰德也有一条腿残疾。

爱比克泰德生活清贫,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家人、没有自由。

即使后来脱离奴隶身份,他也因自己崇尚自由的哲学思想而受到罗马帝国驱逐。

幸运的是,他的第二个主人很开明,允许爱比克泰德跟着当时最伟大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鲁弗斯学习。

“斯多葛”一词原来指雅典市场角落上的石柱廊,一些有学问的人经常会聚集在这,向路人分享哲学思想。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自由人还是奴隶、希腊人还是外邦人,只要愿意听,他们都会无偿讲授。渐渐地,就形成了“斯多葛学派”。

斯多葛学派兴起时,正值罗马帝国征伐希腊,时局动荡,斯多葛学派的核心主张因此正好反映了这点。

斯多葛学派认为,如果能用理性克服对外在环境的依附或厌恶,你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保持泰然自若。

爱比克泰德将自己总是面临囚禁的痛苦生活经历融入这一主张,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坚毅哲学”。

如何在不稳定的状态下,保持冷静和坚强?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不被人左右?

爱比克泰德的答案是:不断提醒自己,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

他列了一个不受我们控制的事物的清单:我们的身体、财产、名声、工作、父母、朋友、老板、天气、经济、过去、未来、我们将要死去这一事实。

其中有一些东西并非完全在控制之外,像是我们的身体。

我们可以吃得很健康,可以多锻炼,甚至可以去整容,让我们的身体尽可能变得完美。

但说到底,人类的身体虚弱、无力,最终即使拼尽全力,也改变不了死亡的结局。

那么,我们能控制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信念。

爱比克泰德说:“抢劫你自由意志的人不存在。”

我们必须承认,以我们的力量去改变外在世界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能意识到我们有权控制自己选择思考什么、相信什么,我们就不会受到外界动摇,让自己一直陷在不良情绪中。

2个错误,让你痛苦

爱比克泰德认为,我们大多数的痛苦在于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我们总是试图全面控制不受我们控制的事物。

所以,当控制不了它们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助、失控、愤怒、愧疚、焦虑或抑郁。

第二,我们总是忽略可以受控制的思想和信念,把自己的痛苦归罪于外界,归罪于父母、朋友、爱人、老板,归罪于经济、环境、社会等等,最终让自己感到愤愤不平,仿佛蒙受了天大的不白之冤。

很多情绪上的紊乱都源于这两种致命的错误。

那么,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呢?关键在于: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

一方面,别因那些超出掌控范围的事情自责。

乐乐从小脸上就有雀斑,本来小孩子对这些没有什么概念,但奶奶却认为这是见不得人的事,一遍又一遍地跟别人强调乐乐脸上有雀斑,不好看。

乐乐想尽了各种办法消除脸上的雀斑,对外貌的不自信还让她感到深深的自卑,不喜欢照镜子,也不喜欢看照片中的自己。

乐乐一直生活在奶奶的打击教育下,传统的审美让奶奶觉得雀斑不好看,而乐乐又因为奶奶的行为而怪罪自己。

虽然乐乐无法控制奶奶的想法,但她可以改变自己的观念。

脸上的雀斑是天生的,可以化妆遮盖,也可以用医学手段消除,有时候一些小瑕疵也不失为个人的特色,没必要因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去苛责自己。

另一方面,别拿他人当借口。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够好,因为原生家庭的缺陷,让自己过去和当下陷入痛苦和焦虑。

但很多时候,原生家庭也不能百分百决定每个人的未来,更重要的是个人的选择。

如果一味用因果论来分析事情,一有不顺心的事就讨伐原生家庭,这会让我们裹足不前,事情不但不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还会把自己变成一个装满负面情绪的定时炸弹。

每个人的人生起点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们能够提醒自己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

既不能认为一切“全都是我的错”,也不能认为“全部都是别人的错”,这两种想法都太极端、太简单了,我们要学会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