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杰

荠菜白蒿做法(春天的馈赠白蒿)(1)

浪漫情怀,从食野味开始。

农村老话“正月的茵陈,二月的蒿,三月把它当柴烧”。说的就是春天里老百姓很稀罕的一种植物——白蒿。

白蒿多生长在河滩、沙梁、荒地等贫瘠的土地上,采摘也是相当的不易,在干枯的蒿草根部,一簇生长,弄不好会被干枝戳伤,受点皮肉之苦。

农历正月,白蒿才刚萌芽,药用价值最高,具有清热利湿、抗炎、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经常食用养生保健,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蒿经冬不死,春天则因陈根而生,故中药叫它“茵陈”;白蒿长势较快,进入农历二月,棵大苗壮,虽然好采但是药性有所减弱,适宜食用,叫“白蒿”;农历三月时叶败株黄,药性不再,嚼起来干腊垫牙,只能当柴烧了。

白蒿最好吃的做法就是蒸麦饭。将采摘好的白蒿择洗干净,控水分(不能控得太干,否则缠不上面粉),切碎,拌上一些面粉,拌匀,揉搓,上笼蒸十多分钟,再用热油一泼,就是一道香味扑鼻的白蒿麦饭。

错过了太阳,还有月亮;错过了新年,还有阳春;错过了正月,还有二月。今年春节期间,正赶上新冠肺炎爆发,全民不得不禁足在家,自我隔离。往年正月二十日开始一定到田间地头挑白蒿的习惯,只好推迟。过了农历二月二,妻子说再不挑白蒿,想吃白蒿饭就得等到明年了。于是,我们来到城南工业园区所在的沙窝窝开始挑白蒿。

王维在《终南别业》 里写到“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确实如此,疫情过后,第一次到乡间,桃花红,梨花白,春和景明一览无余。

游走田陇间,鸟语人影乱。碧水尽眼底,春意满胸怀。

挑白蒿,消耗的是体力,收获的是清新的空气和萌动的春天;择白蒿,消磨的是时间,磨砺的是坚毅;洗白蒿,淘漉的是泥沙,留下的是清气;蒸白蒿,磨损的是刀刃,氤氲的是烟火;吃白蒿,尝出的是新鲜,品出的是苦涩。

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劳动,香中略带药味的白蒿麦饭终于端上餐桌。除此之外,也可以把洗净的白蒿阴干(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就失去了药效)当茶喝,长期饮用,效果也相当不错。

桃花笑春风,清气满乾坤。不禁想起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里的诗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荠菜白蒿做法(春天的馈赠白蒿)(2)

作者简介:

李志杰,大荔县城关中学高级教师。微信昵称“心在云水间”取自“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早年上学就是“枣花文学社”成员,喜爱文学,尤其喜欢古诗词和抒情类散文。

荠菜白蒿做法(春天的馈赠白蒿)(3)

(来源:大荔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