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裘雪琼

非典型约稿(慢半拍错过窗口期)(1)

2016年以来,网大在数量上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仅爱奇艺一家视频网站,每天收到的成片就有几百部。横店影视城影管中心统计,2015年影视城共接待171个剧组;截至2016年8月,影视城入驻剧组已达222个,其中网大剧组80多个……

经过2014年的虚火、2015年的浪潮、2016年的爆发,网大行业游戏规则已经逐渐形成,同时也预示着网大“躺着赚钱”时代的终结。

“网络大电影”烧出来的虚火

2014年是很多从业者个人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现在想来,那是虚火,是业内人自high的年头。”北京“三人禾”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秦教授说。

那是他来北京以后“最苦的日子”。此前,2014年7月,秦教授的网大处女作《鬼局之僵尸都去哪儿了》上线。这可能是大陆第一部融入僵尸元素的现代电影,尽管僵尸只出场了2分钟。秦教授记得,当时市场上对僵尸片的喜好度很高,平台审完样片后希望增加僵尸戏份,“哪怕是穿帮的、拍废的都无所谓,就是要看到僵尸”。

非典型约稿(慢半拍错过窗口期)(2)

这部成本17万元的影片,获得全网2300多万点击量,盈利100多万元。计算收益时,点播收益属于出品方,秦教授没拿剧本费、导演费,还倒贴了一部分钱。

同样是2014年下半年,距离北京1300多公里的横店镇上,惠祥意边拍戏边经营一家纪念品超市。作为积攒了十余年拍戏经验的老“横漂”,惠祥意在多部电视剧里有过不错的表现。

那时候的惠祥意正准备执导人生中第一部网大。他看得很清楚,相比30分钟以内、以广告提成分账的微电影,按点击量分成的网大“肯定要起来”。

微电影是网大的前身,一度被视频网站当作与电影院线差异化竞争的王牌产品。它们被放在网站的免费频道,只有前贴广告的CPM(Cost Per Mille,每千人成本)分账一种商业化方式。爱奇艺影业投资项目部总经理窦黎黎回忆,当时如果哪部微电影分到2万元,片方就相当庆幸了。

2013年年底,爱奇艺率先将一些长度、质量较好的微电影移至付费频道,效果意外地好。2014年3月,他们顺势将那些播放时间超过60分钟、符合电影叙事规律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网络上发行并以付费点播模式分账的电影集合起来,包装出一个崭新的概念——“网络大电影”。“网络”二字区隔了院线电影,而“大电影”一说则与“微”电影划清界限。

爱奇艺在2014年3月启动“网络大电影计划”,并在年终盘点时公布了成绩单:“不到一年时间,累计已上线网络大电影超300部,平均每天至少推出1部新作品,累计年度网络票房超5000万元。”

“如果那时候抓住先机,真的,现在就不得了咯。”惠祥意吸了一口烟,语气中透着遗憾。他当时的推进速度非常慢,光是讨论、编写剧本就耗去大半年,正式开机已经是2015年5月了。拍摄到最后一天时,投资人欠债跑路,摄影师扣下拍摄素材,录音师带走录音素材,共同奋斗6天的剧组四分五裂。

惠祥意几乎放弃了。他将精力和积蓄投入青年客栈的装修上,但心里终究放不下这部“真心想好好做”的片子。惠祥意咬牙向一个山东哥们儿借了3.8万元买回素材,又请他的公司帮忙剪辑、发行——《非法同居》这部耽搁了一年多的处女作,终于在2016年5月下旬全网发行。

《道士出山》火了,网大浪潮来了

网大的浪潮很快来了。

2015年4月,网大《道士出山》横空出世。导演张超和演员彭禺厶一举成名,他们以28万元成本、2600万元回报的成绩创下票房纪录。此后的第二部、第三部,成绩依然惊人。这真正促使网大市场成熟升温——嗅觉灵敏的投资者不再旁观、犹豫,纷纷开始向这个新兴新领域砸入真金白银。

“人家的命比我好,那会儿我手上连几万元都没有。”秦教授至今还有些懊恼,“要是能预见网大能有现在这局面,我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我去借高利贷,怎么都要凑出30万元把它拍了。只是当时,市场、网站,包括我自己对这件事都没有信心。”

非典型约稿(慢半拍错过窗口期)(3)

《道士归来》播出两个月后,《僵尸归来1》22万元的投资成本才算凑齐。“这些投入,就算赔也赔不了多少,不敢冒大风险嘛”。

6天5夜,河北涿州影视基地,全组成员几乎连轴转。场地、道具、服装租现成的,住宿、吃饭、车辆找最便宜的。这部网大里,最让秦教授得意的是僵尸服装——用的是电视剧《雍正王朝》剧组剩下来的清朝官服,而不是像后来那些同题材网大,“衣服都是从淘宝上买的,70块钱一件”。

2015年9月,《僵尸归来1》全网播出,市场反应特别好,爱奇艺点播次数近6000万,腾讯视频点击量超过1600万。一鼓作气,秦教授写了《2》和《3》的剧本。不断有投资人主动联系他,商量合作事项,最终敲定的投资数额较第一部翻了3倍。

孔奇力也赶上了这波浪潮。

初到横店时,孔奇力只是人肉背景、无名小角。经人介绍,他先做了一个抗战剧的跟组演员,早上五六点钟上山,今天演八路军被枪打死,明天演国民党士兵被木桩戳死……孔奇力觉得挺幸运,能说上5句台词,还拿了4次5〜10元不等的红包——剧组有规矩,要给演“死人”的演员发红包“冲喜”。

一年前还不知道“网大是什么”的孔奇力,意外获得在一部网大里饰演男二号的机会。此后,网大剧组的邀请纷至沓来,且大多是主要角色。至今,孔奇力参与拍摄了20多部网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月拍了3部,拍得最快的一部戏只用了50小时。

“要是没有网大,我不太可能这么快冒出来。”孔奇力说。

低成本高收益的“躺赚时代”结束

有时候,惠祥意不免纳闷,一些品质差到无法容忍的网大,居然还能赚钱?横店一家规模较大的影视公司投入60多万元、邀请小有名气的演员出演的网大,却只有几万元票房?

非典型约稿(慢半拍错过窗口期)(4)

秦教授也经历过亏损。因为后期制作的周折,先后有两部网大折戟沉沙。什么样的片子能火,这是众多从业者试图破解却始终无法清晰回答的一道难题。他们清楚,打造一部像《道士出山》那样的爆款需要运气,但自从2016年网大市场进入红利疲软期以来,这样的运气就再也没有降临过。

更严峻的现实来自内容监管——这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了下来。

国家有关部门的首次出击,毫无预兆又来势汹汹——没有任何沟通余地,不给任何整改时间,凡涉嫌封建迷信、过度性暗示和裸露镜头、非正常关系以及特殊职业、蹭IP等问题的影片,一律以“违反广电相关政策”为由下架。

秦教授的工作节奏不可避免地被打乱了。由他担任导演、原定于11月20日开机的《小明的历史课》,不得不停下来进行二度风险评估,延迟了两周才开机。

他花费大半年心血的《僵尸归来4》《僵尸归来5》也面临延期。按照进度,计划于12月上线的《4》,很可能推迟到2017年春节之后。这段时间,秦教授一边担心“僵尸”题材触及监管底线,一边以爱奇艺仍不断上线僵尸类网大宽慰自己。他唯一能做的,是对已经创作完成的剧本进行“自我审查”,把可能“触雷”的部分先行修改掉。

经历过两年的“野蛮生长”,行业的游戏规则逐渐形成——至少体现在投资力度上。惠祥意发现,眼下“有良心”的网大,都是一两百万元的制作成本。

与网剧的发展趋势如出一辙,网大朝着正规化、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迈进。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已然布局网大自制环节。来自电视剧、院线电影的导演、编剧、制片人不再抵触网大,这些新玩家开始寻求与视频网站的深度联合。

网大市场,低成本高收益的“躺赚时代”结束了。

转载自博客天下,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