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汛抗旱的工作指示(这个堰塘为何无法蓄水)(1)

湖北日报讯(记者周鹏、通讯员郑红霞、袁野)旱情告急,正是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发挥作用的时候,而咸安区高桥镇王旭村的帅家新塘的水却见了底,稻田干裂了口,农民心急如焚。为此,8月15日晚,“咸宁问政”问政咸安区水利和湖泊局、农业农村局。

短片显示,帅家新塘于2014年开工翻修,内容包含水源工程、渠道衬砌、拦水堰修复等,2016年咸安区水利局验收。但是翻后的塘,本可以灌溉附近几个村300多亩稻田,却因为漏水,仅能满足约80亩农田的灌溉。

村民说,该塘翻修时就漏水,翻修后仍然漏水,多次向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无果。咸安区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表示,农村大塘属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因2019年机构改革,原水利局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已划转至区农业农村局。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则回复,根据《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该局认为由区水利和湖泊局调查处理。

两家单位互相推诿,塘里的水位越来越低,村民也越来越着急。

“作为曾经主导翻修这个塘的主管部门,你们是不是应该主动问一下?”“下一步该怎么做?”问政现场,主持人向两位局长火辣开问。

咸安区水利和湖泊局局长张浩业说,当时翻修时应该先止漏,再做堤身加固等,但施工时没有这么做,让工程成为“花架子”。现在正值大旱,该局将对全区塘堰进行排查,把问题列出来,千方百计整合资金,把有问题的塘堰全部整修好。

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盛斌则说,当务之急首先要解决水源的问题,把水源找好;其次是提供设备,该提水的提水,该灌溉的灌溉;三是这段时间全局上下全部下基层,和百姓一起抗旱。

咸安区副区长丁玲说,这个问题是两个部门相互踢皮球所致。下一步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对两家单位维修过的堰塘全面自查,并查看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的问题,一旦发现,必将严惩。针对旱情,区委区政府已成立领导小组,将想尽一切办法调水,目前已从四门楼水库、南川水库、鸣水泉水库以及王英水库引水,保证田里有水。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