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效应分析(人口经济发展与收入)(1)

美国1960年代婴儿潮成熟期的消费曲线(人口出生高峰滞后于家庭消费高峰)数据来源:美国劳动统计局。

我国在1960至1970年代的20年间有一波人口出生率高涨的时期,人口数量大幅上扬。在1980至2010的三十年内,这一批人口支撑着国家的生产和消费主力,也是最辛苦的一代人。我国在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攻坚期,政策变化快,社会保障力度和覆盖面不够充分,住房改革使得这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贷款,还有下一代子女的教育和就业,经济生活负担和工作压力都很大。

这一时期的消费曲线与经济增长率及收入增加三者成不规则的正比例关系,总体是消费增加的最快,其次是收入,最后是经济增长率,三条曲线变化的层次非常明显。在国家脱贫攻坚和建设小康政策的指挥下,投资推动了消费,城市化带动了人口聚集,消费力成为经济总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产能建设的目的方向。

现阶段,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减少,老龄化日趋严重,工资收入水平增加致使人力资本抬升。由于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导致了部分产业向东南亚转移,这减少了国内的就业和中低端就业人口的收入,同时国内的低价实耐用商品占比在逐渐减少,致使消费金额增加而消费数量减少,有部分人口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徘徊不前甚至下降。这一变化,导致收入曲线超过了消费曲线达到第一高度,经济增长率曲线仍然排在第三层次。

纵观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产业保持增长优势的根本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以此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这有利于增加就业和保持收入消费水平。

在未来,正如现在的曲线布局,科学高效的运行状态是,第一层次是收入曲线,第二层次是消费曲线,第三层次是经济增长率曲线,而储蓄与投资始终处于良性的增长状态,储蓄与投资相互转化,是属于同一增长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