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于股市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先人一步,预期股市上涨,尽快买入,然后大赚一笔,在下跌前赶紧抛出。当然,能够及时止损也可以。

每个股民都希望找到股市的规律,可以成为股神巴菲特那样的人物。

股市的规律说复杂也不复杂,因为它必然遵循这样的规律:有繁荣就有衰退。再复杂一点,股价伴随经济而运动,与经济发展规律一样,有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与复苏期,不可能长久高涨或低迷。

不管是政府政策,还是企业生产、制定发展战略,投资人投资、商业活动等等,都会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依据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因为每个阶段经济活动的变化都不一样。

在繁荣期内,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企业有不错的效益,市场上是欣欣向荣一片大好的景象。但在这些好消息的背后,通胀水平也在增加,埋下了一些不稳定的因子。

经济经历过快速发展,繁荣过后就会出现衰退。经济衰退并不代表经济发展退步,只是经济发展的脚步放缓了,但依然在发展,不过市场正在逐渐失去活力,因为企业在繁荣期快速扩张,在衰退期产能已经过剩,商品整体上供大于求,企业的盈利受到影响。

经历过经济衰退以后,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都下降了,经济特别缺乏活力,在这个阶段失业率增加,大量厂商倒闭,这就到了萧条期。经济动荡不稳,人们对前途缺乏信心,社会也有可能不稳定,有些国家可能爆发政治或其他社会事件。

然而,经济萧条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一旦投资需求开始增长的时候,经济开始进入复苏期。随着经济复苏,企业的效益也在逐渐好转,一切都在向着经济繁荣再次迈进,在复苏期,经济恢复速度不会太快,但是随着经济恢复的不断完善,经济上升速度开始加快,又进入下一个繁荣期。

经济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周期循环,下一个周期又开始了。

当人们这样去思考的时候,就具备了发展变化的眼光。

经济周期规律内容(经济周期与四时变化的规律)(1)

经济周期是人类活动形成的周期,看上去像是人类自身活动形成的规律,但是它依然逃脱不了一种自然规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在中国就叫四时变化,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类依据自然规律形成的思维模式。

经济周期虽然能解释一些现象,人们也能依据经济周期去做一些事情,免不了还是被动,免不了不知道怎么动。而四时变化,看上去是农业活动的时间规律,实际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依据四时变化而来。

就拿经济周期来说,繁荣期对应着夏天,衰退期对应着秋天,萧条期对应着冬天,复苏期对应着春天。这样你就能清楚看到,当经济处于衰退期,也就是秋天的时候,就要为即将到来的冬天这个萧条期做好储备,其实更高明的人,在繁荣期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到冬天的时候,虽然萧条,却已经有希望的种子埋在地底。到复苏期春天的时候,才能生根发芽,进而进入下一个周期。

如果只是经济活动遵循四时变化的规律,让人类知道在经济发展的繁荣期居安思危,在萧条期保持乐观的态度,还是低估了四时变化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可以是实在意义上的春夏秋冬,也可以是一件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

宇宙、星系、生命、人类文明、国家、朝代……有生长,有繁荣,有衰退,有萧条,哪一个不是遵循四时变化的规律?只不过,一个人的生死,人类文明的变化,朝代的变化我们能看得到,而宇宙依然在膨胀,人类仍然处于繁荣时期,不跳出这个情境,很难看到变化而已。

我们中国人非常懂得利用这个规律,在繁荣时期懂得功成名遂身退,这是天之道。

很多非常智慧的人,尤其那些跟着将来成为君王打江山的人,打下江山之后功劳都是一等一的,但是他们立即选择把自己隐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巅峰意味着下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所以,一定要退,没病也称自己有病,要不然就是告老还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毅力也来源于具备这样的思维模式,就像前面所说的,智慧的人早早种下希望的种子,度过黑暗时期就能生根发芽,而普通人的毅力也来源于,冬天过后,必然是春天。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四时变化的规律同时还是基准线,任何背离这条基准线的行为都会产生问题。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做不同的事情。

经济周期规律内容(经济周期与四时变化的规律)(2)

如果有人夏天穿羽绒服,冬天光腿穿短裙,你知道,一定有什么情况发生。家长让一岁的孩子开始学数学,两岁背几百首唐诗,你就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家长没有遵循孩子发展规律来教孩子。

人的发展是这样的,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六岁之前,以做人做事的习惯养成为主,六岁开始启蒙,学习各种各样的规则以及做人做事的知识,然后才是各种做事能力的培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古代人教育孩子是按照人的发展规律、时间节点来教的。我们现代的教育,就不太重视对于做人的培养,而偏重于对技能的培训。

过去,我们每家每户都有一本老黄历,上面写着日期,节气,宜做什么,忌做什么。过一天,撕一张。一年分为四时,时间比较长,可以用来考虑一年的安排。一年分为12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农民根据节气来种庄稼。每天分为12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后来又分为24个时辰,这样细分下来,人们会不自觉地按照四时,月份,节气,时辰等等来思维,但是思考的问题中,依然隐含着四时变化的过程。所以说,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一直是随着自然规律而行的。

经济周期规律内容(经济周期与四时变化的规律)(3)

具备经济思维的人不仅遵循规律,还要利用规律,如何利用呢?

四时开闭既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它是任意一个情境发展变化的过程,既然是一个情境的过程,那么从终到始,其中可操作的空间就很大。

一、从终到始

为什么是从终到始,而不是从始到终?因为我们站在现在,不是面向过去就是面向未来,过去已经过去,而未来还没有发生。所以,我们一定看向目标,看到的一定是一件事情的终点。你想当演讲家,那么,你看到的是未来你当演讲家的时候,站在演讲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讲,台下万人鼓掌的场景;你的目标是企业发展壮大,你看到的是未来的你在开会的时候,下面几百几千名员工,或者在几大城市布局的门店的场景,你的目标是帮助孩子考上某重点大学,你看到的是孩子在大学里行走,上课的场景。

经济周期规律内容(经济周期与四时变化的规律)(4)

在秋天收获果实也意味着下一个目标开始。

所以,《大学》中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目标即是终点,那么,再从当下往目标走,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从原来的“无”,变成“有”的过程。

变动的逻辑一定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基本伦理,次序不会变。

二、转化的过程

种长化收藏,收藏化为生长。

这个“化”可以是化学的“化”,可以是融化,可以是教化,感化,可以是文化,可以是关系的转化。万事万物的生长都是转化的过程,事物跟事物之间是有转化的,你可以把事物从这个地方转化到另一个地方,或者由无转为有,由少转为多。

一粒大豆的种子种下,通过浇水、施肥,适宜温度,可以转化为更多的大豆,更多的大豆种下,得到比原先多的大豆。企业生产产品,是从原材料加工转化为成品,通过销售,企业得到资金,再投入下个生产周期,这些都是化。

这世界上的事情,不管多复杂,都有最基本的属性,阴和阳,就跟二进制一样,二进制是0和1。也就是说,要么有,要么没有,有是从无当中产生的。

比如说,在你没有找到工作之前,没有工资。找到工作之后,老板也不会先给你发工资,而是你先去工作,然后才有工资。如果我们单纯的看工资,就是从无到有,工资是你一个小阶段的目标,是无,拿到工资,是有,是目标实现。你之所以能够拿到这个工资,是因为你用行为,使从无到有之间形成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无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工作,没有工资。你去工作了,这就是为这个无加入了一个有的因素,阴阳就开始互动了。你认真的工作,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到月之后,你的行为上的有,就变化成了收入的有。

经济周期规律内容(经济周期与四时变化的规律)(5)

三、因果关系

经济周期是这样的图形,而我们的图形是一个圆,这个圆会随着收藏化种长而扩大。种、长与收、藏是因果关系,种瓜得瓜,得豆得豆,只不过这个瓜是多是少而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也是因果关系。如果说一句话,结果让别人气得跳起来,我们就要把这个因果关系搞清楚,目标是什么?是要促进关系的良性发展,还是推开别人,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

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我们依然要从前面开始找原因,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是种的时候环境不合适,还是种子本身质量问题,是出现了旱灾,还是虫灾,我们要如何解决?

就像孩子的成长,很多孩子上了大学,或者工作之后很迷茫,这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冬天的时候,也就是孩子小的时候为他们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和志向,孩子只是吸收知识,考高分。考上大学,孩子的目标一旦达成,就要进入新的目标,然而,孩子并没有新目标,自然就缺乏前进的动力。

经济周期规律内容(经济周期与四时变化的规律)(6)

把一个情境中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种四时变化深深印刻在大脑里,你在思考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用,你会思考这个问题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个问题的人、事、物的关系,你处于什么阶段,情境中的其他人处于什么阶段,调整什么、如何调整。长期思考的结果,就是你的经济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思考问题非常全面。

那么,在一个情境的四时变化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问题如何改善,这些都会在接下来的经济思维中讲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