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荀彧(yu)字文若,东汉曹魏集团曹操的首席谋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因为荀彧担任尚书令十数年,故时人尊称他为“荀令君”。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从此以后,“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潘安)一样,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自杀之谜

荀彧简介及故事(东汉美男子留香荀令)(1)

就在荀彧谋士生涯达到人生顶峰时候,有一天,曹操送来一个盛食品的锦盒,荀彧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荀彧顿时明白了,处理完手头公务,在午时三刻服毒自杀,死时五十岁。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午时三刻自杀呢?要想解开这个谜,还得从头说起。

劝奉天子

荀彧简介及故事(东汉美男子留香荀令)(2)

但荀彧却持相反意见,对曹操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晋文公迎纳了当时周天子周襄王,之后,各诸侯都以晋文公马首是瞻,晋文公成了诸侯的领袖。汉初高帝时,刘邦令全军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披麻戴孝,声言为义帝报仇,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昔日曹公起兵,也是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而今天子归来,将军却不纳,实难自圆其说。再者说了,百姓们想安定下来,都企盼有人恢复汉室、统一中原。曹公此时顺应民心,百姓怎不感激涕零。

曹操认为荀彧言之有理,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奉迎汉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显现出来了,这也使曹操一举成为了东汉末年最有实力的军阀。所有这一切,荀彧功不可没。

官渡之战

荀彧简介及故事(东汉美男子留香荀令)(3)

自曹操奉迎天子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袁绍出身名门,四世三公。是雄居北方的大家族。有一天,袁绍给曹操写了封信,信中都是些曹操过去的糗事。曹操看后大怒说:“袁本初欺人太甚,我必伐之”。将领一听纷纷摇头说“袁绍事大,不可轻取”。

曹操一时拿不定主意。又不想忍了这窝囊气,于是他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曹操说:“吾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荀彧简介及故事(东汉美男子留香荀令)(4)

荀彧说:“古之成败者,如有其才,虽弱必强,如没其才,虽强易弱”。刘邦、项羽之存亡,足以说明问题。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

荀彧继续 说道:我总结公有四胜,绍有四败。“说来听听”曹操说。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其绍败一也。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一也”。荀彧开始了他的分析。

荀彧简介及故事(东汉美男子留香荀令)(5)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此绍败二也。公能断大事,应变有方,此公谋胜二也。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此绍败三也。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三也。

荀彧自顾自的继续着他的分析。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此绍败四也。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四也。

荀彧缓了口气接着说道

荀彧简介及故事(东汉美男子留香荀令)(6)

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

“分析的太棒了”曹操击桌而道,荀彧说的曹操有点飘飘然了。荀彧并非妄言,有拍马屁的成分但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曹操闻后大悦,于是下定了讨伐袁绍的命令。

自杀原因

官渡一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强大的袁绍,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随着战争的深入,汉献帝虽然知道曹操并不是诚心恢复汉室,但表面还得封官许愿、加官进爵,这样使得曹操位及人臣,名义上一人之下。实际他才是皇帝,汉献帝就是个傀儡。荀彧本是汉献帝的臣子,食汉朝俸禄。也非曹操个人的臣子。为国事分忧也是本分。

荀彧简介及故事(东汉美男子留香荀令)(7)

在刚入仕举孝廉时,荀彧在朝中亲眼目睹了“董卓之祸”,他愤然辞去官职投奔了曹操,本以为找到了一个光复汉室的明主,可是后来曹操所做所为,令荀彧特别苦恼,尤其是建安十七年(212),发生的这件事,让荀彧彻底看清了曹操本来面目。

事情是这样的: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听后,十分的不高兴。

荀彧简介及故事(东汉美男子留香荀令)(8)

由于荀彧的极力反对,此事暂时搁置了下来。从这事以后,曹操开始有意疏远荀彧,全没有以前礼贤下士的对待荀彧了。

为什么荀彧极力反对曹操加封九赐呢?原来,人臣封九赐是顶格封赐了,董卓就是封九赐,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往往都是得陇望蜀。再想进一步,那只有夺皇帝位了。荀彧对此特别敏感,所以反对曹操加九赐。

曹操信条是“宁负天下人,而不被天下人负己”荀彧的劝谏,深深触动了曹操容忍底线。在曹操征孙权时,他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荀彧是个明白人,知道曹操想弃用自己,曹操所要的结果荀彧心知肚明,汉室复兴只是荀彧心中的一个梦。荀彧万念俱灰,不久忧虑而死,这是荀彧之死其中的一种说法。

后人赞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可惜曹公并不领情。

荀彧简介及故事(东汉美男子留香荀令)(9)

我们来看文章开头那种史书同样记载的一种说法。荀彧打开空的锦盒,一下子明白了,我食汉朝俸禄已经到头了,以曹操之性格,对加九赐这事不会善罢甘休,要么我死,要么曹公加九赐,今天的空食盒不正是暗示自己——锦盒无食(午时),请君自采(自裁)吗?所以,荀彧刚好处理完公务,于午时三刻服毒自尽。

有人说,荀彧是大汉朝最后一个忠臣,自荀彧死后,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曹操加封九赐,在荀彧死后两个月,曹操接受了进爵国公,加封九赐的封号。

荀彧之死,实因其性格所造成的,当初他弃袁绍投曹操,就是一种错误选择,曹、袁本就一路货色。

投刘备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