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彧的祖父荀淑被人尊称为"神君",其八个儿子被称为"八龙"。

荀彧的父亲曾任济南相,而叔父中更有人官至司空。荀彧继承家族的优良基因,年少便学识过人,被南阳名士何颙称赞为"王佐之才"。

曹操的谋士荀彧是怎样死的(荀彧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1)

永汉元年(189),荀彧被举孝廉,成为守宫令,侍奉在皇帝身边。董卓夺权后,荀彧弃官回乡,带领宗族迁移到冀州。

当时占据冀州的袁绍一听荀彧前来,便诚挚地发出邀请,将荀彧迎为座上宾。

到了初平二年(191),荀彧觉得袁绍难成大事,辞别袁绍,转而投靠曹操麾下。

曹操的谋士荀彧是怎样死的(荀彧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2)

在曹操这里,荀彧受到了极大的优待。

曹操非常庆幸荀彧加入了自己的阵营,大赞荀彧是"吾之子房"。而荀彧终于寻到了这一位自己看中的值得侍奉的主君,也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帮曹操谋天下的大业之中。

在荀彧和曹操二人结缘的这一年,荀彧不过二十九岁,正是气血方刚、胸怀大志的年纪。此时的荀彧一选定曹操,便是下定了决心为他鞠躬尽瘁,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他。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间,荀彧多次为曹操修订夺取天下的谋略。

荀彧虽不直接领兵,却将军队运用的出神入化,力克吕布和袁绍。

他还帮助曹操实现招纳天下贤士的心愿,举荐了钟繇、陈群、杜袭等一大批人才。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建安八年(203),曹操心念荀彧的种种功劳,将他封为万岁亭侯。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曹操手下的大功臣,却在建安十七年(212),在他五十岁之际,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猝然离世。

曹操的谋士荀彧是怎样死的(荀彧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3)

《魏书春秋》记载,建安十七年(212),"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而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对于荀彧的死因,人们却说是"以忧薨"。

荀彧到底为何离世,成了千百年来,人们所疑惑的问题。

《三国志·卷十》记载,就在荀彧离世的这一年的早些时候,"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对于曹操是否应该去追求这样的殊荣,荀彧是坚决的站在反对一方的。

但是曹操这次却不能理解荀彧的想法,对横加阻挠的荀彧心生不满。

曹操的谋士荀彧是怎样死的(荀彧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4)

当时正逢曹军将南下征讨孙权,有人便上表建议曹操派荀彧去谯县慰问将士,用这种方式将违背曹操意思的荀彧"发配"出去。等到军队行至濡须的时候,倒是荀彧因为身染恶疾,不得不暂时留在寿春。没过多久,荀彧辞世的消息就天下皆知。

关于荀彧的死,《三国志》等书中提到的"以忧薨"这一说法,这种说法其实是相对笼统而有弹性的。荀彧到底在忧虑什么,无人知晓,却又有万般可能。

他可能在忧虑自己的病症,结果适得其反,恶疾加剧,最终夺走了他的性命。

他可能是在忧虑,自己因阻止曹操进爵受九锡一事,可能受到曹操的疏远。那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就因此付诸东流。

曹操的谋士荀彧是怎样死的(荀彧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5)

他也有可能是在忧虑,自己这么多年以来都在曹操身边尽心尽力地辅佐,为曹操出谋划策。而在自己不能为主君效力之时,曹操是否会有需要自己的地方,他是否会因自己的缺席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上种种,都可能是荀彧在病中忧虑的事。而在此之外,他还可能有另一种忧虑。

作为一个东汉百姓,荀彧效忠的最高对象,在他看来,应该是皇帝。他出仕为官跟随的第一位主君,便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而在曹操身边的这些年,荀彧所作的,实际上是帮助臣子反叛。

曹操想要获得九锡,正像是钟杵,敲醒了梦中的荀彧。

曹操的谋士荀彧是怎样死的(荀彧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6)

当荀彧能够静下来反思自己的作为,能够有时间思考自己真正的追求,那么他很可能想到《三国志·荀彧传》裴注中所提到的"世论"一类的东西。"世之论者,多讥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荀彧忧薨,很有可能是他心怀对汉室的愧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