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一书中曾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语言,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的天赋。

通过它,我们可以与他人快速交流,表达彼此的内心所想,或以暖心之言拉近关系,或以绝情之语划清界限。

若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语言就是心灵的大门。

口中所言,未必都是心中所想,但无意中的谈吐,或生活中的言谈习惯,却能恰如其分的将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暴露出来。

有些人素质修养很高,待人和善,言语中也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而有些人则喜欢虚与委蛇,在说话时总是夹带私货,实则内心根本看不起对方。

正所谓“看人看心,听话听音”,经常和自己说这3种话的人,无论是谁都别深交。

一个人不愿意和你说话是讨厌你吗(经常这样跟你说话的人)(1)

01

轻蔑无礼的傲慢言语

与人交往,彼此礼貌相待是最基本的前提,以和为贵也是长久为友的正向回馈。

偏偏有人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说话时充满轻视他人的傲慢,仿佛自己已经凌驾于他人之上,甚至连基本的修养都不具备。

东汉末年,祢衡因文采和学识而闻名一时,他的朋友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求贤如渴的曹操自然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但祢衡性格狂傲,一向看不起曹操这样的人,先是称病不去,后又当着曹操的面,脱下自己的衣服,赤裸着身子,口出狂言羞辱曹操。

曹操大怒,但又不想杀他,便将他送给了荆州刘表,刘表一开始也欣赏祢衡的才气,可我行我素的祢衡,却依旧死性不改,对待刘表也是态度狂傲。

刘表于是借刀杀人,将祢衡转头送到了性格暴躁的黄祖那里,没过多久,就传来了祢衡被杀的消息。

狄德罗曾说:“傲慢的表情只会偶尔伤害你,而傲慢的言语却会使你不断受到伤害。”

傲慢源自内心的偏见,自负也将开启毁灭的大门。

眼中只有自己的人,只懂得孤芳自赏,永远看不到镜子以外的世界。

任他静静的自我欣赏,彼此互不打扰,各自生活就好。

一个人不愿意和你说话是讨厌你吗(经常这样跟你说话的人)(2)

02

敷衍了事的不屑回复

现代社会,忙碌是大部分人的主旋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无法兼顾所有事情。

只有对自己在乎的东西,才会不惜付出时间和精力。

而面对内心不屑一顾之人时,态度语气必然会敷衍轻佻,觉得多回复几个字,都是一种浪费,你的滔滔不绝,在他眼里不过是白费口舌,没有任何价值。

余耕的小说《如果没有明天》中,主角余欢水的朋友吕夫蒙,曾经从他这里借了13万,几年后对方咸鱼翻身,但却从未想过还钱的事情。

余欢水缺钱买车,问对方讨要欠款,吕夫蒙在电话里言之凿凿,承诺好时间还钱,到了日期却依旧赖着不还,直接电话关机,查无此人了。

再后来让对方还钱的时候,吕夫蒙便开始含糊其辞,每次都草草几句便断了联系。

直到余欢水将他抓了现行,他才不得不承认,自己根本就没打算还钱,自己就是要戏耍余欢水,因为在他眼里,对方根本就不值一提。

百般的敷衍,只是粉饰好的虚伪,一旦说破,彼此无言又无颜。

用自己的苦口婆心,去换他人的惜字如金,只会让自己的尊严变得廉价。

一个人不愿意和你说话是讨厌你吗(经常这样跟你说话的人)(3)

03

虚假客套的夸奖赞扬

真情相待的交往,尤其让人记忆犹新,许多人怀念上学时的美好,多是因为当年的感情纯真且善良。

随着年岁的增长,尤其在步入社会以后,这样的真实便渐行渐远。

饭桌上的推杯换盏,只是逢场作戏的刻意堆笑,说一些虚伪客套的假话,实则另有所图。

有人听了对方的夸赞以后,一时志得意满,放下戒心,觉得对方讲得皆是真心实意,其实只是早已设计好的陷阱。

花言巧语,最容易让人的耳根变软。

这是人性使然,纵使对方夸大其词,说得有些天花乱坠,自己也心知都是些不找边际的胡话,但就是会虚荣心作祟,“迫使”自己开始相信。

满心欢喜以为对方尊崇自己,于是便无意中将自己的底牌透露,说着溢美之词的人,则会抓住这个契机,抓住自己的软肋,最终受制于人。

真正诚挚的情谊,既不会贬低,也不会捧高。

就像阿布巴卡说的那样:“骗人很容易,付出真诚之心却很难,所以真的朋友总是很少。”

太多的口蜜腹剑无法提防,皆是因世人太喜欢听浮夸的称赞,而对一针见血的劝告置若罔闻。

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实事求是的提出建议,并非是揭露短处,而是善意的提醒。

拨开巧舌如簧的迷雾,才能看到朗朗晴空,同时从镜花水月的迷幻中跳脱而出。

一个人不愿意和你说话是讨厌你吗(经常这样跟你说话的人)(4)

非常欣赏鲁迅先生的处世之道,他在《理解尊重》中阐述了自己对社交的理解: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唯有内心保持清醒,懂得明辨是非才不会误入歧途。

在岁月中积累智慧,不断沉淀自我,与真正优秀的人同行,而不要为不知所谓之人而蹉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