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新闻网□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聊城市农村环境整治排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聊城市农村环境整治排名(环境整治初显成效)

聊城市农村环境整治排名

来源:聊城新闻网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关键看行动。我市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大力开展“平清种增改”自主治理行动。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我市部分乡村,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实地采访。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初步成效,村容村貌有了一定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均有较高,但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村庄规划相对滞后,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工作进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宜居乡村仍任重道远。

环境整治标准不高

以往,“垃圾堆、废物堆、柴草堆、粪堆”是农村环境“脏乱差”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清理“四堆”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和重点。

在冠县桑阿镇白佛头村一条东西路两侧,柴草杂物、塑料袋、废弃大棚薄膜、废弃橡胶制品等生活垃圾、农业垃圾聚集成堆,随处可见。

有的垃圾虽然经过了一定的清理,但工作标准不高。在白佛头村一处写有“刘家大院”的居民家门口和月阳超市附近,经人收拾后的啤酒瓶和砖块长时间堆砌在道路两侧,无人进行后续处理。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白佛头村有不少残垣断壁,在影响村庄形象的同时,还给群众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在桑阿镇桑桥村一条东西向道路上,路边存有刚刚焚烧完的垃圾,黑色的燃烧物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惹得不少路过的居民掩鼻而行。

工作推进力度不大

平整土地,本是为了改善环境,使群众更好地出行,但在白佛头村村东头一条道路上,记者看到,虽然土地经过了平整,但道路两侧的土堆中仍有烟盒、塑料袋等垃圾,清理出来的树根、枯树枝等被随意丢弃在道路两侧,影响群众方便出行。

记者在白佛头村看到,村内各条胡同普遍没有进行道路硬化,下雨后群众出行留下的车辙印十分明显,道路坑坑洼洼。

胡同中,垃圾往往被随意丢弃,废弃石磨、石碾、石条等弃置在道路中央或两侧,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的同时,还影响了村容村貌。

长效机制亟待完善

“我们从早上7点半就开始打扫了,白天加黑夜,已经连续干了3天。”在白佛头村内一条南北干道上,一位头戴黄色帽子的保洁员对记者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个保洁员正在清扫道路两侧的落叶等垃圾,但因为道路没有硬化,每当有机动车经过,道路便扬起大量尘土,骑车经过的群众只能下车掩住口鼻、推车而行。

记者在白佛头村内看到,村内不少垃圾桶都已被各类垃圾填满,多余的垃圾只能放置在垃圾桶周围。“白佛头村有1300多人,村内有500多个蔬菜大棚,形成的存量垃圾数量较大,但村里一共有4个保洁员,虽然每天都打扫卫生,但清洁力量不足。”白佛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中格告诉记者。

在桑阿镇务头村,记者看到,村内建筑物、墙壁、灯杆、树干及其他公共区域还存有不少乱涂、乱画、乱张贴的各类小广告,由于缺乏长效机制,这些“牛皮癣”已然成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毒瘤”。

来源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