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因果轮回的说法。即一个人去世后,若生前积德行善,则可转世投胎;若生前作恶多端,则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转世投胎的人,需要经过一个叫“奈何桥”的地方,喝下一碗孟婆汤,其目的就是让转世的人忘却前世的记忆,了却一切牵挂和羁绊,好重新投胎为人。

从现代文明科学的角度来讲,以上说法显然是一种封建迷信。但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存在很多关于“再生人”的传说。

什么是“再生人”?简而言之,就是有一部分投胎转世的人,也许是因为没有喝下那碗孟婆汤,他们虽然重新来到了人间,但却拥有前世的记忆。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1)

他们的前世可能是遥远的几百年前,甚至有些人前世与今生的相隔仅有几年,这也导致了他们的思维和记忆发生错乱,出现了很多异于常人的言行举止。

那么,这种听起来玄之又玄的传说,究竟是真还是假呢?

在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有一个神秘的村寨,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它就是怀化市通道县坪阳乡。

坪阳乡地广人稀,全乡只有七千多人口,其中既有汉族,也有侗族,在漫长的岁月里,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融合和交汇,孕育出了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文。

坪阳境内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神秘传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再生村”。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在这个村子里,生活着很多自称是“再生人”的村民。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2)

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地处偏僻加上消息闭塞,“再生村”的传说仅在当地流传,并没有被外界所熟知。直到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小村寨才慢慢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为了验证“再生村”传说的真假,曾有很多专家学者前往当地调查走访,那么他们得出的结论究竟是什么呢?

“再生村”位于当地的一条名为都垒河的旁边,村名叫垒阳寨。在村里的很多“再生人”中,一个名叫石爽人的侗族农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石爽人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她刚出生的时候,与正常的小女孩并没有什么两样。但随着她逐渐长大,家人在她身上发现了很多异常的现象。

在她只有三岁的时候,石爽人有一天突然告诉家人,她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姚家安,这里也并不是她长大的地方,她真正的家在河对面的另外一个镇上。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3)

三岁的孩子正处于懵懂无知的年纪,却突然说出这种奇怪的话,石爽人的家人被吓了一跳,因为她出生后从没有去过别的地方。但他们当时并未把这句话放在心上,以为只是小孩子的胡言乱语。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在她身上的怪事越来越多。石爽人所在的村寨大多是侗族人,平时交流用的语言都是侗语,但神奇的是,在没有任何人教她的情况下,她很小就会说流利的汉语,这也让她的家人和村民们大为惊讶。

而在石爽人上学的时候,更离奇的事情发生了。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按惯例要先逐一进行点名,当老师念到何双燕和何逢春的名字时,石爽人表现得非常激动,几乎要从座位上跳起来。

何双燕和何逢春是一对姐弟,他们来自另外一个村寨,石爽人此前从未与他们见过面。按常理来说,双方彼此之间肯定互不相识,那么她为何会有如此表现?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4)

原因就在于石爽人认为他们是自己前世的孩子,她清晰地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所以才会感到格外地激动。

在现实生活中,她所认为的“女儿”何双燕比她足足大了三岁,“儿子”何逢春则比她大了十个月。

为了避免孩子们受到惊吓,石爽人思来想去后,还是决定暂时不和他们相认,把这个秘密独自埋藏在心底。

在那个年代,当地的乡村小学由于教学条件简陋,采取的是混班制,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以石爽人每天上学都能见到何家姐弟。

虽然不能相认,但石爽人每次下课后都要找机会和他们玩耍,还经常从家里带好吃的给他们。时间长了以后,同学们都感到了异样,何家姐弟心里也很纳闷,不明白石爽人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好。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5)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石爽人拥有前世记忆,何家姐弟是她前世的孩子,这些传说在学校里很快就不胫而走。

何家姐弟听说此事后,连忙回家告诉了他们的奶奶,也就是石爽人前世的婆婆。奶奶是一个迷信的老人,对于再生人的传说她也早有耳闻,为了验证石爽人的真实身份,她叮嘱孙女放学后将这位“妈妈”同学带回家玩,这样她就可以暗中观察,从而确认这一传说的真假。

出人意料的是,石爽人没有让何家姐弟带路,自己就轻车熟路地来到了何家,似乎对那里的一草一木十分熟悉。

到了何家后,姐弟俩的奶奶向石爽人问了很多问题,包括了一些只有家里人才知道的隐私,石爽人竟然全部答了上来。

姐弟俩的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后,又反复地打量和询问石爽人,最终他确定眼前这名还不到十岁的小女孩,真的就是自己前世的妻子姚家安。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6)

他之所以敢如此肯定,是因为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记得姚家安生前喜欢唱一些红色歌曲,嗓音也很优美动听。而石爽人竟然也会唱这些歌曲,她的唱腔抑扬顿挫,几乎与姚家安一模一样。

石爽人对前世的经历如数家珍,她不但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生辰忌日,还记得自己24岁时死于高烧不退。

据她回忆,1960年5月的一天,正是农忙时节,她和自己的妯娌结伴去地里种豆子,但刚走到半路,她们就被路边草丛里的什么动物咬了一口,大腿很快就肿了起来,回到家后就开始发高烧。

由于那时农村的医疗条件还比较落后,再加上她的体质较弱,最终她没能扛过去。在弥留之际,她感觉自己的身体轻飘飘地飞了起来,浮在了半空。

她抬头往下看,只见亲人们正在床边悲声痛哭,她的丈夫更是捶胸顿足,埋怨她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撒手不管。她本能地想去安慰丈夫,却发现身体根本不受自己的控制,一动也动不了。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7)

后来,她只感觉自己一直在半空中漂浮,直到降落在了一座桥上,之后的事情她就记不清了。等她再次来到人世时,已经出生在一个侗族村寨了,但从她记事开始,对于前世的记忆就愈发强烈,所以才会发生了这一连串离奇的事情。

听完石爽人讲述的来龙去脉,何家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但眼前的事实让他们不得不相信,她就是前世的姚家安。

不过,前世的姚家安已经成为今世的石爽人,尽管再次相聚的一家人很高兴,但按照迷信的说法,再生人的前世尘缘已了,是不能回到过去的。

所以,现实中的他们无法实现相认,更无法生活在一起,石爽人只能隔一段时间来看望他们一次,以慰藉自己的思念之情。而那两个和她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私下里也会称呼她为妈妈。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8)

久而久之,石爽人是再生人的说法在当地广为流传,她的父母为了让她健康成长,就按照侗族的传统习俗,在她的手腕上佩戴了一副银镯子,用来驱魔辟邪。

不知是否是这副银镯子起了作用,石爽人后来一直都平平安安,结婚成家后生儿育女,如今家里已经是四世同堂。而她和何家的来往也一直没有间断过,虽然已不是亲人,但却比亲人更为亲近。

石爽人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但在当地还有很多关于再生人的传说。专家学者在调查走访时发现,他们普遍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在面对记者的镜头时,他们往往会表示沉默,并不愿讲述自己的前世经历,只有对家人才会吐露一二。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前世大都是由于非正常死亡离去的,所以对他们来说,讲述前世的经历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正如石爽人那样,他们虽然活在今世,但却仍然对前世的人和事有着深深的眷恋。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9)

每年到坪阳探访石爽人的游客不下二三百人,他们都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带上一些象征性的礼品或红包,以换得石爽人亲口讲述自己的前世经历。

那么,对于当地的再生人现象,专家学者又作何解释呢?

湖南大学的一位民俗专家认为,虽然现代的科学暂时还无法解开再生人的谜团,但侗族人对鬼神的崇拜,也许是出现再生人现象的最重要原因。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一直流传着很多神秘的传统风俗,如湘西的赶尸、苗族的蛊术等等,它们和再生人一样,实质上都是一种民族宗教文化的反映。

在侗族人的信仰观念里,世间万物皆有灵魂,都有前世和今生。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轮回的过程,人的身体只不过是一个寄托灵魂的宿主,这一世离开了,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在下一世出现。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10)

专家认为,这种迷信的思想,其实反映了侗族对生命繁衍的淳朴愿望,希望自己的民族越来越兴旺发达。因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当地多山少田的自然环境,人口的繁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产生了这种轮回说的观念。

不过,坪阳当地的文化站站长杨盛玉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再生人并非侗族特有的现象,世界各地都有关于再生人的新闻报道,且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科学解释,称得上是一个未解之谜。

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个人死亡以后,其存储于大脑里的思维意识,会像电磁波一样散发出去,其中的大多数会消逝在无边无际的时空里,但也有一小部分思维意识接触到脑结构类似的孩子后,产生了共振并在大脑里存储了下来。

表妹前世的真实故事(湖南一农妇自称有前世记忆)(11)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这些以电磁波为载体的意识逐渐转化为记忆,然后被孩子误以为是前世的记忆。包括石爽人在内的再生人,其实只是还原影像的媒介工具,其原理类似于影碟机。

不过,这个说法看似有理有据,但却更像牵强附会的“伪科学”,存在着很多逻辑上的漏洞,无法令人信服。

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虽然现代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人类社会仍然存在很多神秘的超自然现象,我们不能因为现有的科学解释不了,就一概予以否定,科学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求索。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围绕在再生人周围的谜团,总有一天会被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