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我市的雪下得很认真。降雪期间,市水文局公布的降雪相关数据,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威海最新的雪情。很多人不免疑问,统计降雪为什么叫“降水量”而不叫“降雪量”?相关数据是怎么测出来的?为此,记者采访了市水文局相关工作人员,为大家“揭秘”。
测量雨、霜、露、雪,都可称为“降水量”
1月8日8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市水文局时,工作人员正忙着统计1月5日22时至8日8时最新的雪情信息。很快,数据面向社会发布:“1月5日22时至8日8时,全市平均降水10.6(单位:毫米,下同),环翠区14.3,文登区13.8,荣成市12.2,乳山市2,高区14,经区15.2,临港区16.3,南海新区9.6。最大降雪点经区所前泊21.2,最小降雪点乳山市院里0。本月累计降水量10.6,今年以来,全市累计降水10.6,较去年同期偏多137.6%,较多年同期偏多210.3%。”
对市民疑惑的降雪数据为什么不叫“降雪量”而称之为“降水量”?市水文局副局长王仁宝解释说,“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降雪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雪融化成水的量,用雨量杯测量,以毫米为单位。为方便统计,根据国际规定,降水量包括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霜、露、雪等液态或固态的水量,因此“降雪量”统称为“降水量”。
王仁宝表示,“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积雪深度是通过测量气象观测场上未融化的积雪得到的,取的是从积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单位,是一个可以随着积雪的加深不断累积变化的数值。“目前,全市共有125处雨量站,其中,测量降雪数据的雨量站有67处。”王仁宝说,根据国家规定,雨量站只能增加不可减少,因此威海的雨量站从建市之初的23处,增加至目前的125处。
王仁宝介绍,根据地理位置及流域等因素设置,我市的雨量站均匀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中,多放置在水库上游。汛期时,市水文局测量的水库附近的降水量为抗旱防汛服务,通过降水数据,水库将采取相应的措施,“通常情况下,降雪对水利的影响不大。”
雨量站设置的地点在城区范围内有环翠楼公园、小石岛、孙家疃等地,有的设在镇(街)政府院内,甚至村民家中。“我们会对测量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安排上岗。”王仁宝说。
降雪时的降水量多为人工测算得出
降雪时的“降水量”是怎么测出来的?对此,市水文局工作人员现场进行演示。
将SM1型雨(雪)量器安放在户外一监测点。
SM1型雨(雪)量器里有了积雪。
取一定量的温水。
将一定量的温水倒入杯中。
将杯中温水沿壁均匀倒入SM1型雨(雪)量器里,使量器里的积雪融化成水。
将SM1型雨(雪)量器里积雪融化后的水再倒入杯中。
再将杯中雪的融化水倒入测量器具中,减去图(3)中的温水量后就是测量到的降水量。
首先将在户外收集雪花的雨(雪)量器带回测量室,将事先准备好的量杯中一定量的温水倒入雨(雪)量器。“水不用太热,以免出现蒸发等情况。倒水的时候,注意要将雨(雪)量器四壁黏连的雪花也融化。”工作人员表示,所谓的雨(雪)量器外表看上去像一个不锈钢的细长桶,直径20厘米,高70厘米。
雨(雪)量器内的雪花被温水融化成雪水后,将雪水倒入刚才放置温水的量杯内,记录好最终的数值。用雪水的数值减去温水的数值,就是一定时间内该处雨量站测到降雪的降水量。降雪时全市或一定区域内的降水量则是将辖区内各处雨量站的测值相加之后的平均数。根据规定,降水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上下波动。
工作人员介绍,数据出来之后,需提交至市水文局水情中心,经过领导审核之后才对社会发布。
王仁宝表示,目前,我市对于降雨时降水量的测量已经使用了自动测量,数值比较精确。降雪时的数值因为加热需要蒸发等原因,自动测量会存在误差,所以,目前人工测量为主,“‘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不断加大对降雪时相关数据测量的设备投入,不断加大测量自动化规模。”(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