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湘水》(第六辑),原标题为《作为爱国者》,作者张炜,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如何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摘自《湘水》(第六辑),原标题为《作为爱国者》,作者张炜,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屈原是历史上公认的爱国者,就因为这个至重的界定,诗人才在伦理层面稳稳地站住了脚跟,成为一个令人尊崇的人物。这种道德的肯定又直接影响了吟唱的价值,使这些诗句闪烁着一种神圣的光泽。这个过程构成了理性参与审美的复杂因素,因为艺术天生就具备伦理的基因,它贯穿于整个艺术之树的滋生和成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种道德伦理的元素从来不可缺失,有时候似乎可以分离,但分离的时间总是极其短暂的,它将很快会同其他元素,在相互浸染中起到关键的定色作用。人们视野中或者是一片难言的斑驳,一派综合的色系,然而作用于心灵的,却永远是一种主导的颜色。

《湘水》(第六辑),岳麓书社出版

作为爱国者,在此我们必须辨析“国”的内涵。时过境迁,它由什么组成,到底意味着什么。习惯上“国家”往往被看成国君、国土、国民和独有的文化,这一切的综合体。但是它们之间毕竟还有区别。在这诸多选项之中,还需要当事人去权衡和辨析。诗人屈原当然不可能从中超脱出来,他是一个相当清晰的局中人,而且是一个与“国家”诸种概念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上层人物。据相关史料记载,屈原曾经参与了楚国诸多大事的策划,一度能够影响楚国的命运和前途,与楚王,特别是楚怀王有着切近的交往。有的记载中说他是一个负责外交的大臣,为国家起草公文,制定政策,并且出使他国。在实际操作中,屈原必定要忠于自己的集团,维护自己的体制,文化和生命的血脉会不自觉地作用于他,这种力量是非常强韧的。

屈原作为楚国王室的血亲,与其他人自有不同。我们平常说“有亲戚”,就是指有血缘的关系,这是一种传统的向心力,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魔力。我们衡量一个爱国者的价值、分量和最终品质,必然要在诸多方面、诸多元素之间去度量,要看取比例,因为比例才是重要的。如果最高的理性、道义不被置于最上部,如果公理和正义等不能够在爱国者心里占据中心位置,这种爱国也就没有了多少价值。屈原的意义和高度恰在于此,在于他对战国七雄的角逐有一个明晰的判断。对于强秦统一的后果,屈原是不以为然的,甚至是恐惧和憎恨的,他对于暴秦的反抗是出于一种理性。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咄咄逼人,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东进者。两千多年前的西部,粗蛮而强悍,有高原之地的暴虐和残忍,相对于温润和文明的东方南方,那似乎是一种不能考虑的历史选项。比如直到很晚之后,各国都用陶器代替活人殉葬的时候,秦国仍然在搞活人祭。作为一个最残忍、最黑暗的存在,活人祭结束最晚的就是秦国;连带这种残忍延续下去的,还有秦统一之后的那些文明浩劫,即我们所熟知的焚书坑儒等。在这些千古黑暗发生之前的战国时期,实际上屈原对于人类的命运和走向,以其诗人的敏锐而早有预感,而这种预感就是建立在社会与道德的判断之上。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力阻与西部野蛮的秦国联合,力主与东方开放、浪漫的齐国联合。与后者联合将是胜利的基础,也是一种正义的携手。

在文化和价值取向上,楚国与齐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齐国有浪漫的方士和神仙文化,而楚国有深远的神巫文化;楚国有广大的长江淮河流域,有惊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物产,而齐国靠近大海,有鱼盐之利,齐人的冒险和开拓精神与楚人强悍的创造力又何等相似。楚齐都不是物质和文明的阻挠者,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都是对梦想与幻想保留一方天地的国度,具有比较充盈的人性温度。他们都怀念周公之礼,愿意因袭仁义。比起秦人的粗悍与冷酷,楚人当然更喜欢东方的浪漫与开放,喜欢齐人舒缓自由的性格。一个清醒的爱国者形象,就此在我们眼前树立起来。

诗人拥有整个人类利益最大化的完整而缜密的思维,又与忠君、忠于血脉的那种牵挂密不可分。就此来说,屈原是一个比较彻底的爱国主义者,而较少机会主义和私利主义,这与诗人血脉里的那种浪漫主义高度契合。他愿意社稷具有浓重的东方色彩,与东方那种神奇浪漫的精神取向、价值取向相一致。这种爱是精神之爱,也是一种道德伦理层面的固执追求。所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们看到了一位爱国者最为洞明的方面,而他的全部诗篇所闪烁出的崇高气概、那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源于深刻理性的内部。

就此而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屈原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在先秦的所有诗篇中,《楚辞》也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种传统,它感召和影响了多少后来者,既影响了审美品格,又影响了政治品格和社会品格。在这里,忠君变得开阔了,由具体走向了阔大,囊括了许多,涵盖了许多。屈子的社稷之爱凝结了永恒,在任何时候都有独立的价值,都有钻石一样坚不可摧的质地。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楚辞》,岳麓书社出版

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来审视这一切:假使有一个昏聩的爱国者,与浅陋短识的投机者沆瀣一气,并且也沉迷于自己的吟唱,也有同样高超的艺术,那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尽管这种假设有点荒谬,但似乎也可以拎出来赏析和判断。最后只能说这二者的歌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由昏聩而丧失艺术魅力,由理性之路的堵塞而致使审美上的迷离,终变为浑浊和嘈杂。

一种超拔而透明的绝美,只有屈子这样的爱国者才可以成就。它们有着内质与形式的一致性,它们是纯粹的、统一的。

《湘水》(第六辑)

《湘水》杂志创刊于2013年,以“发掘湖南人文历史、阐扬湖南人文精神”为宗旨,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鉴赏性。

《湘水》(第六辑)聚焦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重点介绍屈原、《楚辞》以及汨罗江流域的文脉,邀请张炜、欧丽娟、梁振华、刘悦笛、朱汉民等知名学者和作家撰文,展现汨罗江作为文化之江的古今风貌。

刘向辑录的《楚辞》是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成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极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书增加章节导读,全文精心翻译,注释详尽,生僻字注音、释义,无需古文基础,全书阅读无障碍。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排版,注释紧跟其后,无需频繁翻页即可一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