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阵法每一次出现在人们耳朵里时中,都带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息。

说起古代阵法,首先人们想起的就是奇门遁甲四个字。以致于到了传说中无所不能的地步,甚至连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都大谈特谈阵法。其中最厉害的自然是东邪黄药师,《神雕侠侣》中,在蒙古大军围困襄阳、郭襄被金轮法王所抓时,黄药师摆下奇门术数二十八宿大阵与蒙古大军周旋。

古代有没有奇门遁甲排兵布阵(古代的奇门遁甲)(1)

实际上,凡是名字玄之又玄的阵法,基本都是小说评话,当不得真。很简单的道理,古代通信联络水平太差,需要协同的分队太多,就会造成混乱,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信记号去进行指挥。

古代有没有奇门遁甲排兵布阵(古代的奇门遁甲)(2)

要实现军阵中奇正的变化必须具备以下几点:协同、指挥、步伐、距离。

1、距离,是指基础方阵内部各队之间的间距及各基础方阵之间的间距。此为奇正变化的基础,亦是整个军阵的基础。以前就讲过象马其顿方阵这样的密集冲击型方阵是无法实现阵型变化的,无他,纯粹以人的加成冲击力取胜是没有变化的余地的。

古代有没有奇门遁甲排兵布阵(古代的奇门遁甲)(3)

古人的训练法是“画地法”,就是先在地上画一“九宫格”,比如每边三百步的话,每格就是一百步乘以一百步的面积,横向每五步一人,纵向每四步一人,这样一个格容兵五百人,以“五阵”排列,就是两千五百人。容纳多少人不重要,再多点人这么大面积也放得下。主要看左右间隔为什么是五步,前后距离为什么是四步?《司马法.定爵第三》上说:“凡战,行惟疏,战惟密。”很清楚的解答了这个问题,布阵时疏散是为了便于变化,到了作战时紧凑是为了集结力量。那么训练时当然首先要从疏散队形开始,而怎么变化靠的就是步伐。先说明下,这里的一步是“六尺为一步”的步,大约合1.2米。

古代有没有奇门遁甲排兵布阵(古代的奇门遁甲)(4)

2、步伐,弄出空间来就是为了走步子的。《六韬.龙韬.奇兵》中说:“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所谓分移,往小里说就是集合离散,往大里说就是部队的机动能力。前面的五步、四步就是为了分移而设置的。当然这只是一种间距,再大点也可以,全看布阵训练的具体要求,涉及阵法、兵力配置、兵器配置等等。

古代有没有奇门遁甲排兵布阵(古代的奇门遁甲)(5)

在军阵里实现分移的基础就是前面讲过的队列,当每一个横列和纵列都能做到整齐划一后就可以开始第一步训练,集合离散:就是五百人从左右间隔五步、前后距离四步的疏散队形,变成左右间隔一步、前后距离一步紧密队形。在这个基础上自然能变成间距为其他步数的队形,就不一一赘述了。然后再进行第一列和第二列交换位置,第一纵和第二纵交换位置等等训练。所有这些基础的队形变化练纯熟后,就可以进行阵型变化了。

古代有没有奇门遁甲排兵布阵(古代的奇门遁甲)(6)

3、指挥,步伐的移动靠的是指挥,指挥的方式在古时基本是旗鼓及以号角、金锣等,每一军或基础方阵的指挥官根据中央方阵旗帜的变化及鼓点的变化发出口令指挥他的士兵。而旗鼓的指挥含义都是事先规定明确的,比如李靖说:“凡三队合,则旗相倚而不交;五队合,则两旗交;十队合,则五旗交。”就是指各队之间从离散到集合的指挥旗帜规定。

古代有没有奇门遁甲排兵布阵(古代的奇门遁甲)(7)

4、协同,整个阵型能否运转良好就要靠各个单位互相之间的协同配合了。协同不好,别说几万人,就是几千几百人的部队走着走着也会走乱掉,反而导致自己的阵型混乱。怎么进行协同除了曹操在他的《教战令》里简单提及外,其他兵书里很难看到。根据古时作战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当时的协同方法一般都是按协调线协同,也就是设置调整点、调整线进行协同。所谓设置调整点、线就是用明显的标志来规定部队行进的方向、速度、行止等。在训练的时候是在地上画线以及基础方阵中的标帜来进行调整,作战时在地上画线就不现实了,主要靠标帜来调整,完全依靠平时的纯熟的训练以标帜为参照物进行。

古代有没有奇门遁甲排兵布阵(古代的奇门遁甲)(8)

平时训练时按照各调整线的规定,各个基础方阵以及基础方阵的各队甚至各伍就知道自己走到哪条线该转向,该变速、该停止等待其他人行动、该使用什么兵器等等,这一切都是围绕标帜进行。基础方阵内这么协同,几个基础方阵之间亦是如此。这样才能保证各个部队运动时不会出现拥挤、堵塞和混乱。

作者:王正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