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小学生必背的古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乌衣巷古诗跟读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乌衣巷古诗跟读版(乌衣巷小学生必背的古诗)

乌衣巷古诗跟读版

《乌衣巷》||小学生必背的古诗

今天教孩子背诵的古诗是《乌衣巷》。

诗词大意:

朱雀桥边很是荒凉,长满了野草野花。夕阳西下时分,乌衣巷口显得格外冷落。当年名家王导、谢安屋檐下的燕子,如今飞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中。

背景故事: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据说他的母亲怀孕时,做了一个梦,梦到上古时期治理水患的部落首领大禹送给自己一个孩子,后来孩子出生,就起名为刘禹锡,字梦得。

这首诗所描写的乌衣巷位于南京秦淮河边,是中国古老而著名的街巷。

一千七百年前的三国东吴时期,那时南京还叫做建业,那时的秦淮河也要比今天的宽很多,传奇的夫子庙、明城墙还不存在。然而,如果我们可以回到那个时候,就会看见在秦淮河边的这条小巷里,已经有一队队士兵在居住、操练,一袭乌衣。因为这里是东吴禁卫军中的乌衣营所在地,人们便把这条小巷称为“乌衣巷”。

后来三国归晋,乌衣巷改换门庭,这里又成为王、谢家两大家族的聚居地。这两个大家族实在太牛了,古人称他们为“六朝巨室”,巨室本意是大房子,这里指的是世家大族。意思就是族人里不只是出了一两个牛人,而是好多都是天下闻名的人。王导可不是一般人,他以其远见卓识,雄才大略,帮助东晋皇帝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了政权,与自己的堂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王导作古几十年后,又一个豪门望族风流名士谢安出现在乌衣巷口,这也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隐居东山,以诸葛自喻,直到四十多岁才赴任丞相,从而创造了“东山再起”这一成语。

作为一代名相,王、谢足以令后人追怀,更令人惊奇的是:王、谢家族人才辈出,他们居住的这条古巷,还有“王家书法谢家诗”的风采。书圣王羲之,书法成就登峰造极,名满天下,作品《兰亭序帖》向来被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他的儿子王献之,亦是书法名家,与其父合称二王。谢家方面,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有名的才女。曾经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来形容雪,传为名句。后来人们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谢灵运,山水诗流派的鼻祖。他的诗被誉为犹如芙蓉出水,不知倾倒过多少文人墨客。另外一个被称为“小谢”的谢眺,山水诗的发展者。连梁武帝萧衍都说:“三日不读谢眺诗,便觉口臭。”而且他还是诗仙李白的偶像,有人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意思是说狂妄自大的李白,一辈子只服过谢眺。

可以想象,当时的乌衣巷高门大宅,宝马香车,白天画檐若云,晚上灯花如雨,好一副热闹繁华景象!然而,斗转星移,到了唐代,乌衣巷已沦为一片废墟,眼看就要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诗人刘禹锡途经这里,他看到乌衣巷已然物事两非,那原本富丽堂皇的朱雀桥边,早就杂草丛生,颓败不堪;那原本庄严气派的乌衣巷口,只剩下如血的残阳夕照。当年的王谢世族几多风流人物,如今却无处可寻。这里只有一片废墟,摇摇欲坠的矮房里住着最寻常的百姓。只有那飞来飞去的燕子,好像还似曾相识,是为了见证这沧海桑田而留下的吧。于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怀古诗《乌衣巷》。

题外话:

最近在教上幼儿园中班的大女儿学古诗,准备在孩子上小学前的这两年里,先把小学生必背的155首古诗背完。

不定时在今日头条里面写文章记录。把古诗内容整理,记录学习古诗的过程,以作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