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科学有段子

作者 清凉醴

点个关注,交个朋友呗[666]

三叠纪恐龙介绍(三叠纪的恐龙有哪些)(1)

三叠纪是2.51亿至2.01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

三叠纪的开始(注1)和结束(注2)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

荒凉的沙漠,凶猛的沙暴,难挨的干旱—晚三叠世的世界可不是一个气候适宜的地方。

这一时期的原始恐龙依靠速度、机智和温血新陈代谢机制等因素的紧密结合而得以生存。

腔骨龙

学名:Coelophysis。

含义: “中空的结构” ,即指它的骨骼具有中空结构。

腔骨龙又名虚形龙,是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双足恐龙,也是已知最早的恐龙之一。

这家伙乍看之下温驯,但它的外表是具有欺骗性的。腔骨龙的重量远小于一个成年男子,但是,假如你遇见小型群体捕猎的腔骨龙,你生还的可能性比遇见饥饿的狼群要低得多。

腔骨龙是最原始的兽脚类恐龙。不同于它的远亲们,腔骨龙虽然没有霸王龙匕首状的牙齿或恐爪龙致命的利爪。但是,它极速奔跑的能力远远超过大型植食性猎物。

三叠纪恐龙介绍(三叠纪的恐龙有哪些)(2)

理理恩龙

学名:Liliensternus。

含义:以德国科学家,雨果·吕勒·冯·理理恩斯坦的名字命名。

理理恩龙又译流连龙,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是腔骨龙的近亲。

理理恩龙身长约5.15米,重量约127公斤,它比腔骨龙更大而且强壮许多,能对付更大的猎物。

三叠纪恐龙介绍(三叠纪的恐龙有哪些)(3)

板龙

学名:Plateosaurus。

含义:平板状的蜥蜴。

板龙是蜥臀目蜥脚形亚目植食性恐龙的一属。目前有两个已承认种:恩氏板龙(P. engelhardti)与纤细板龙(P. gracilis)。

板龙是体积庞大的二足、草食性恐龙,拥有小头部、长颈部、用来压碎植物的锐利牙齿,前肢明显较小但有大型拇趾尖爪,这些尖爪可能用来防卫与帮助进食。

这种筒状身躯的植食性原蜥脚类恐龙常常数以千计成群结队地活动。数量如此庞大的群体活动,对抵御理理恩龙这种凶残的猎食者来说,是一种必要的保护。

三叠纪恐龙介绍(三叠纪的恐龙有哪些)(4)

埃弗拉士龙

学名:Efraasia。

含义:以德国科学家埃伯哈德·弗拉士的名字命名。

埃弗拉士龙是板龙的近亲,也是蜥脚形亚目植食性恐龙的一属。

成年的埃弗拉士龙身长应可达6米,但它的体形要比板龙稍小,种群数量要少很多。

和板龙一样,埃弗拉士龙终其一生都处于被于理理恩龙攻击的危险之中。

三叠纪恐龙介绍(三叠纪的恐龙有哪些)(5)

槽齿龙

学名:Thecodontosaurus。

含义:牙齿长在牙槽里的蜥蜴。

槽齿龙是蜥脚亚目中体型最小且最原始的成员。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

由于槽齿龙的体重还不及一个5岁儿童,这种小型植食性恐龙常将小型洞穴当作自己的窝,以躲避捕食者。

三叠纪恐龙介绍(三叠纪的恐龙有哪些)(6)

里奥哈龙

学名:Riojasaurus。

含义:以阿根廷拉里奥哈省的名称命名。

里奥哈龙是晚三叠世最大的陆地动物之一,它体形笨重,仿佛一台专门进食植物的机器,栖息于阿根廷干旱的森林中。

它也是一种原蜥脚类恐龙,但不同于槽齿龙,它无须躲避捕食者。相反,它能以庞大的躯体进行防护,与敌人进行对峙。

三叠纪恐龙介绍(三叠纪的恐龙有哪些)(7)

鼠龙

学名:Mussaurus。

含义:像老鼠的蜥蜴。

鼠龙得名于幼体和青少年体骨骼的微小体型,这些曾被认为是本属唯一已知的标本,然而现在已经得知鼠龙的成年标本了,这个属名成为某种程度上的误会。鼠龙的成体身长可达5、6米,体重超过1吨,这种大小的体形已经能够抵御捕食者。另一方面,刚孵化的幼仔仅约20厘米长,还有及一只豚鼠的大小。鼠龙幼仔在脆弱的成长初期,必须由成年个体细心保护。

属龙是一属植食性蜥脚形亚目恐龙,它的标本被发现与蛋巢关联在一起,并相信每个巢穴有多颗蛋。

三叠纪恐龙介绍(三叠纪的恐龙有哪些)(8)

由于世界上的陆地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单独的超大陆,故体形苗条的捕食者,如腔骨龙,可以在这块大陆上自由穿行游荡。

酷热让这块广阔的陆地内部渐渐开始失去生机,暴发的洪水则不断冲击着海岸。在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如何提防潜伏着的大型捕食者(如鳄类的早期近亲,劳氏鳄)显得尤为重要。

极少有恐龙在体能上胜过这些凶猛的“猎人”,但它们可以依靠机智取胜或者迅速逃脱。

其他早期的恐龙,如体形庞大、长脖子的蜥脚类原始祖先(如鼠龙)和两足行走的植食性鸟臀目恐龙(如畸齿龙),则凭借它们敏锐的感觉来避免落入捕食者手中。

注1: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英语: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简称:P-Tr)是一个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发生于古生代二叠纪与中生代三叠纪之间,距今大约2亿5140万年。若以消失的物种来计算,当时地球上70%的陆生脊椎动物,以及高达96%的海中生物消失;这次灭绝事件也造成昆虫的唯一一次大量灭绝。计有57%的科与83%的属消失。在灭绝事件之后,陆地与海洋的生态圈花了数百万年才完全恢复,比其他大型灭绝事件的恢复时间更长久。此次灭绝事件是地质年代的五次大型灭绝事件中,规模最庞大的一次,因此又被正式称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或是大规模灭绝之母(Mother of all mass extinctions)。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过程与成因仍在争议中。根据不同的研究,这次灭绝事件可分为一到三个阶段。第一个小型高峰可能因为环境的逐渐改变,原因可能是海平面改变、海洋缺氧、盘古大陆形成引起的干旱气候;而后来的高峰则是迅速、剧烈的,原因可能是撞击事件、超级火山爆发、或是海平面骤变,引起甲烷水合物的大量释放。持续时间大约6万年。

注2: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是显生宙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发生于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大约是1亿9960万年前(另一说法是2亿140万年前)。这次灭绝事件的影响程度遍及陆地与海洋。在海洋生物中,有20%的科消失,包含著名的牙形石;许多大型伪鳄类、大部分兽孔目、以及许多大型两栖动物也灭亡。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使当时至少50%的物种消失。这次灭绝事件造成许多空缺的生态位,使恐龙能成为侏罗纪的优势陆地动物。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于盘古大陆分裂前,经历时间短于一万年。这次灭绝事件,也造成三叠纪恐龙、侏罗纪恐龙的明显差异。在德国图宾根发现一个化石地点,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三叠纪-侏罗纪界线。

统计显示,这个时期的物种多样性衰退,跟物种形成的减少较有关联,而非物种灭亡的增加。

目前已有数个关于这次灭绝事件原因的理论:

在三叠纪晚期,曾发生缓慢的气候改变,或是海平面变动。但这无法解释海生生物的迅速灭亡。

撞击事件,但目前还没发现年代位于三叠纪/侏罗纪交界的陨石坑。年代最近的加拿大曼尼古根陨石坑,形成时间早了1200万年。位于法国的罗什舒阿尔陨石坑,地质年代大约是2亿100万年前(误差值200万年),但这个侵蚀过的陨石坑,直径约25公里,原始直径可能约50公里,以规模来说太小。

大规模火山爆发,最有可能的是中大西洋岩浆省(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 中大西洋大型火成岩区域)爆发形成的洪流玄武岩。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会造成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或气候寒冷(二氧化硫)。

早期理论认为,根据三叠纪晚期与侏罗纪早期的土壤、化石中的同位素,显示当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没有明显变化。但近年有科学家提出新的证据,当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曾有增加过。这可能因为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气化。天然气水合物的气化也被认为是地质年代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主因之一。

参考文献:

^ 1.0 1.1 1.2 1.3 1.4 1.5 1.6 (英文) Jin YG, Wang Y, Wang W, Shang QH, Cao CQ, Erwin DH. Pattern of Marine Mass Extinction Near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South China. Science. 2000, 289 (5478): 432–436. PMID 10903200. doi:10.1126/science.289.5478.432.

^ 2.0 2.1 (英文)Bowring SA, Erwin DH, Jin YG, Martin MW, Davidek K, Wang W.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and Tempo of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Science. 1998, 280 (1039): 1039–1045. doi:10.1126/science.280.5366.1039.

^ 3.0 3.1 3.2 (英文)Benton M J. When Life Nearly Died: The Greatest Mass Extinction of All Time. Thames & Hudson. 2005. ISBN 978-0500285732.

^ 4.0 4.1 4.2 (英文)Labandeira CC, Sepkoski JJ. Insect diversity in the fossil record. Science. 1993, 261 (5119): 310–5. PMID 11536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