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1)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九月》 海子

诗人海子在诗作《九月》中,用马头琴呜咽的琴声,衬托草原的空旷渺远,映照草原上慷慨悲壮的历史。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2)

如此的环境才能诞生出马头琴那般苍茫的声音。

马头琴,正是抒发草原旷野之息的蒙古族代表乐器。当大家听到《万马奔腾》《赛马》这样的马头琴名曲,便会引发翻涌的情绪,联想到辽阔的草原,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游牧文明和他们独特的文化。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3)

在草原上演奏马头琴。

在荒凉的毛乌素沙漠,有这么一群守望者,他们用几百年的时间世世代代守望着一片圣地,也守护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马头琴。他们便是成吉思汗宫帐的守护者鄂尔多斯部,这个名字延续至今便成为了地名。

一、草原与荒漠构成的鄂尔多斯

黄河几字湾南岸的鄂尔多斯高原,三面被黄河环绕,然而这里绝非一片水乡景致。鄂尔多斯高原是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与黄河共同塑造的产物,地形、地貌非常复杂。这里有黄河塑造的小片河漫滩平原,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也有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4)

跨越内蒙古鄂尔多斯与陕西榆林的无定河。

多元的地貌,造就了这里多样的自然风光。一方面,这里点缀着诸如鄂尔多斯草原这样的草原景观;另一方面,毛乌素沙漠与库布奇沙漠就占据了鄂尔多斯40%土地

草原固然美丽,厚重的黄土、流动的沙丘、稀疏点缀着灌木的干燥戈壁同样拥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沙漠和草原无不为鄂尔多斯增添了几分苍茫之感,让鄂尔多斯积淀出苍凉与雄壮的气质。试想亲眼见到黄河边沙漠,落日时的滚滚热浪;听到戈壁中雅丹地貌里风沙刮过石柱的声响,会带来怎样难以忘怀的体验?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5)

库布齐沙漠具备另一种雄壮的美。

其实在千百年前鄂尔多斯高原并不像如今这般荒芜,而是覆盖着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原。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将这里视作经济重镇,而中央王朝则在这里屯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争锋,让这里怀璧其罪,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一向内敛的中原文人谈到这里,也会变得慷慨悲壮起来,留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千古绝唱。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在这里自然会迸发出更多创作灵感。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6)

别样的生活塑造了别样的音乐。

曾经的草原经历数百年生态退化,依旧遗留下如今像红碱淖、红海子、查干淖尔这样散布在鄂尔多斯各处的湿地,作为那段历史的回响。如今这些湿地虽然面积不大且互不联通,却依旧是每年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是荒漠中的生命绿洲。草原与绿洲每年吸引着大量游人前来体验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二、鄂尔多斯的马头琴,如何成为民族文化守护者?

正是在水草丰茂牛羊蕃息猎物充足的草原环境中,蒙古族培育皮实耐劳的蒙古马、制造轻便的勒勒车、搭建实用的蒙古包。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收服草原各部,终于走出蒙古高原,纵横欧亚大陆,改变了世界历史。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7)

风风火火的夏季草原,奔腾的马群。

崛起后的蒙古族并没有忘记传统的技艺,依旧善于使用毛、毡、皮、石、木、骨等草原上容易获取的材料制造器物,满足生活需要。作为能歌善舞属性点满的民族,蒙古族自然不会放过用简单材料制作乐器,自娱自乐的机会。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8)

草原上的马头琴。

用木头做音箱,用马皮、羊皮做面,用树枝、藤条做琴弓,用马尾做琴弦与弓毛。就这样,来自草原的材料奏响了代表草原的声音——马尾胡琴横空出世。《元史》中便留下了这样的记录“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

开始时马尾胡琴并没有非常固定的形制,两根马尾毛做的弦是它最大的特征,作为装饰的马头也千奇百怪。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乐器,却能将整片草原的生活图景囊括其中,奏出的是奔腾的群马、宴饮的欢乐、记忆中的母亲和心底最深沉的悲伤。日后,马尾胡琴逐渐演化成为了今天的马头琴。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9)

两根马尾毛做的弦是马头琴最大的特征。

15世纪时,本在漠北守护成吉思汗生前宫帐的鄂尔多斯(意为很多宫帐)部南下,从宫帐的守护者,变成了成吉思汗陵的守护者,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马头琴便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于是在今天,鄂尔多斯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的乌审旗被称为“马头琴文化之都”,是马头琴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10)

手工雕刻的马头。

水草丰美的草原可能会变成荒漠,流传百年的传统技艺同样有可能消散于历史的长河中。随着老一代马头琴艺人老去,而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并不敢轻易以马头琴为业。马头琴一度出现了传承危机。

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们行动了起来。

三、纵横20国的马头琴交响乐团,用直播传播传统文化。

2009年鄂尔多斯乌审旗决心培养民间马头琴演奏者,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政府号召全旗都学习马头琴演奏,并举办了培训班,赠送马头琴,还奖励补助。最终全旗十多万人参与学习有近万人学会了马头琴演奏。在多数地方,马头琴被认为是小众乐器,但在乌审旗,几乎家家都有人会拉马头琴。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11)

只有两根弦的马头琴实则并不容易演奏。

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2013年时,乌审旗开创性地把马头琴作为主弦乐,融合西洋管弦乐,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头琴交响乐团——乌审旗马头琴交响乐团。这个绝无仅有的混搭组合不但逐渐获得了当地听众的认同,还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14年,乐团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奏,用《鸿雁》《拉德斯基进行曲》《卡门序曲》《查尔达什舞曲》等一系列中外曲目,震撼了全场观众。随后,乐团巡演的足迹遍布多个国家,从蒙古国到韩国再到欧洲,成为传播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力量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12)

乌审旗马头琴交响乐团在雅丹地貌中演奏。 供图/乌审旗马头琴交响乐团

随着疫情爆发,乌审旗马头琴乐团的巡演之路告一段落。他们却并未气馁,而是把抖音当成传统文化驰骋的大草原。乐团每周在“悦享547”的抖音直播间组织两场直播,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收获了定期观看的忠诚粉丝。不但内蒙古人喜欢听,还吸引到了远在长沙、广州的马头琴爱好者成为乐团的粉丝和朋友。有了这样的正向反馈,乐团愿意把免费的直播一直演下去。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13)

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直播演奏中。 供图/乌审旗马头琴交响乐团

辽阔苍茫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马头琴震撼人心的声音,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奏响马头琴,会产生怎样的视听效果?悦享547的抖音短视频便是这样的风格。

身着蒙古袍的乐手们,在荒漠的雅丹地貌间奏响经典马头琴曲目《黑幕日》,似乎能听到金戈铁马从远方奔来,而在乌审旗马兰花海中奏响《守望相助》,又让粉丝们获得“已经在草原吃草了”的沉浸式体验。乌审旗多样的地形地貌,蒙古族独特的生活方式都在琴声里了。

马头琴大草原的风(为什么从马头琴声中你能听到整片草原)(14)

#马头琴#话题视频播放量超过4.2亿。 供图/乌审旗马头琴交响乐团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抖音平台#马头琴#话题视频播放量超过4.2亿#马头琴教学#话题播放量超过2700万。有了这样的关注度,马头琴的传承怎么会成为问题?科技绝不是传统文化的破坏者,它会让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看见,从而获得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在科技的加持下,马头琴冲出戈壁与草原,未来它又将与新的环境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 | 毕拙林

图片编辑 | 鲸鱼 TAO

未标注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封图左 | 乌审旗马头琴交响乐团

封图中、右| 视觉中国

头图供图 | 乌审旗马头琴交响乐团

参考资料

旺楚格.成吉思汗陵变迁概要[J].鄂尔多斯文化,2014:32-33.

奇·斯钦.鄂尔多斯部的由来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50-54.

包腾和,侯燕.同源分流:现代马头琴与潮尔琴关系再探讨[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9:111-118.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