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青瓷釉色的化学特征

1.现在看到的早期青瓷的釉色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1)

晚唐片黄棕绿釉色越窑青瓷标本

东汉青瓷和春秋至西汉原始瓷相比有了重大进步。吸水率只有0.3%,烧成温度约为 1260 -1310℃。东汉青瓷的产地主要在浙江宁绍平原、金华丘陵和永嘉沿海地区。而北方则是从北魏时起,黄堡镇瓷器就已具规模。这些早期青瓷瓷土含铁量比较高,采用石灰釉,釉料中含氧化钙达15%以上,釉层较薄。我们现在看到的早期青瓷无论是南方越窑还是北方的耀州窑的釉色均偏棕绿和棕黄。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2)

晚唐耀州窑棕釉色青瓷碗

晚唐诗人陆龟蒙曾经描述当时的越窑瓷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何为“千峰翠色”?因为诗人是南方人,字面意义应该是越窑釉色就像覆盖山岚的郁郁葱葱的翠色(深绿)。可是为什么我们在现在的越窑藏品上又看不到这样的“翠色”,或者说与那样美丽的“翠色”不相符呢?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3)

晚唐耀州窑棕绿釉色瓷罐

2.早期青瓷出窑时的颜色是“翠色”

颜色可以分为“化学色”、“物理色”两种。“化学色”是物质的本色。不同的物质对白光照射后有不同的反射:白光包含七色可见光,物质颜色是反射出来的那部分色光,其他部分色光被吸收。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4)

黄堡镇出土的耀州窑青瓷

因为深埋少风化、干燥、无水、无氧,二次氧化甚微,依稀可见当年出窑时的“翠色”。

“物理色”则不同,它不是反射色光,而是物质微粒对白光的散射形成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天空的蓝色不是空气的反射“化学色”而是空气微粒对日光的“瑞利散射”的“物理色”。早期青瓷是化学色还是物理色?因为早期青瓷釉层很薄、温度也较高,没有证据证明釉层中存在明显的分相结构层(例如胶体结构层),显示不出瑞利散射的乳浊的“蓝色”。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5)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越窑青瓷

地下少风化、无水、缺氧、二次氧化缓慢,依稀可见当年出窑的“翠色”。

相反,还原气氛形成的铁和氧化亚铁的青色则显得非常清晰,也就是主要地表现为“化学色”。这里描述的釉色就是化学的“千峰翠色”颜色。这样的翠色形成是釉色里青色的铁元素和氧化铁元素颜色(均为微粒状态),略微混有棕黄色的三氧化二铁调和的结果。

3.现在看到的早期青瓷釉色是二次氧化的结果

早期的青瓷在出窑后,有一个漫长的二次氧化过程:在出窑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如果器物保存的环境不够好,那么年复一年的热胀冷缩的风化,釉层开裂、胎釉松动,器物遇水或遇潮,铁与氧化亚铁暴露在氧气和水汽之中,青色的铁和氧化亚铁必然要缓慢地氧化成棕黄色的三氧化二铁,釉色从翠色逐渐地变成了棕绿色、浅棕绿色、浅棕色。

对于高古青瓷来说,缓慢的二次氧化是不可避免的,釉色的变化也就不可避免。也就是,对于化学色的青瓷釉色,此时我们看到的颜色不是彼时的颜色,不是出窑时的颜色。颜色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因保存环境的优劣而显著不同。了解这一点对鉴定高古青瓷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从汝窑开始的青瓷釉色特征

1.汝窑釉色

古代人们最为赏识汝窑瓷之处,莫过于汝窑的釉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历代青瓷都以汝窑为冠,不无道理。那么汝窑瓷颜色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呢?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6)

宋天青色汝窑洗

釉层里存在非常多微小的颗粒分散在玻璃相之中,这些微小颗粒包括未熔釉料颗粒、微细气泡、析晶颗粒等,就是所谓孤立相。孤立相直径如果落在某一分色光(例如蓝光)波长一半以内时,散射就会发生。不管这些颗粒是什么颜色,产生的颜色只与颗粒大小有关。例如蓝光波长是476 -495nm,那么微粒直径小于238nm时,釉色就是天青色。这样的“物理色”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叫做乳浊能力),把析晶层的颜色、化学色的颜色,基本上都覆盖了。

当这些微粒被消除,例如加热至残晶和釉料完全融化、气泡溢出,散射失去了孤立相颗粒载体,物理色就自然消失殆尽。如果迅速冷却下来,杜绝了析晶,成为混有氧化铁或其他杂质颜色的透明釉就理所当然了。

2.“双色”青瓷与二次氧化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7)

汝窑青瓷盘 二次氧化浅棕绿色

研究证明,钧窑、官窑、哥窑,它们的釉色主要的都属于“物理色”。但是,因为坏胎摆放在窑中的位置不同,其中一些青瓷承烧的温度会高于1280℃。其结果是釉料颗粒甚微,“物理色”的倾向被削弱。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8)

张公巷出土的北宋官窑器 二次氧化棕绿色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9)

老虎洞窑出土的南宋官窑器 棕绿色

加之釉层里氧化铁含量比较高,还是有“双色”青瓷存在的。尤其是,“物理色”青瓷釉层里的铁与氧化亚铁,也是要进行二次氧化的;三氧化二铁还是要通过开片纹、脱釉、腐蚀斑等,把釉色染上棕黄色,青瓷釉色也会变成灰色、棕色、浅棕色、棕绿色的。

3.二次氧化的观察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10)

宋官窑弦纹玉质感粉青釉色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11)

官窑琮式瓶玉质感浅蓝色

尽管二次氧化不可避免,但是“物理色”倾向强烈的后期青瓷,还是能够依靠其乳浊能力(不透明)掩盖住大部分二次氧化的化学色,给人以“永不退色”的玉质感的粉青色。有人称之为浅灰色,其实是乳浊化的浅蓝色。因此,与化学成分相关性较弱的“粉青”釉色,可以分辨出后期青瓷的年代。

因为釉料里含碱金属氧化物比较高,胎釉热膨胀系数不一致,所以官窑、哥窑瓷器以开片为特征著称于世。二次氧化的三氧化二铁棕色可以从它们的开片纹里看出来,尤其是在放大或显微镜下观察二次开片。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12)

汝窑标本的二次开片 二次开片中,纹片宽度相差5倍,一次开片纹颜色为棕色。

二次开片是指开片纹宽度相差很大的不同时期产生的开片。开片纹的宽度是伴随着漫长的年复一年的春夏秋冬而越拉越宽的,是自然风化的结果。人为制造开片,不可能产生宽纹片,例如大于0.1毫米宽度的纹片;更不可能产生二次开片,因为宽度显著不同的二次开片是在一次开片经历漫长的反复的热胀冷缩拉宽纹片后,又发生的第二次开片。由此可知,在显微镜下分辨二次或多次开片纹的宽度是鉴定古陶瓷真伪的办法之一。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13)

官窑标本的二次开片

在两次开片的一次片纹里明显可见氧化铁棕色,而二次乃至三次片纹里则基本上没有氧化铁棕色。因为二次氧化形成的漫长历史特征,所以二次开片可以成为鉴定古陶瓷青瓷真伪的方法之一。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14)

一次开片宏观片看纹宽度感觉不同,围观其实相同

一次开片宏观看片纹似宽度不同,那是因为黑色与棕色在我们肉眼里造成的视觉误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实宽度相等。


以下是作伪的青瓷片纹,宏观上看起来片纹宽度不等,那是光线反射强度差别在人们肉眼里造成的视觉误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实宽度相等。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15)

作伪片纹宏观看宽度感觉不相等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16)

作伪片围观看宽度其实相等

作伪者利用人们的视觉误差,把一次开片当做二次开片,令人迷惑。我们只需要在显微镜下分辨片纹宽度是否相等,是完全可以辅助鉴定的。

三、结论

1. 早期青瓷釉色是化学色特征;

2. 汝窑开始,钧、官、哥窑等青瓷釉色是物理色或散射色特征;

3. 存在不同倾向的“双色”青瓷;

4. 无论是哪一种釉色,青瓷胎釉里的铁和氧化亚铁的二次氧化不可避免;

5. 我们现在看到的早期青瓷釉色,不是出窑时的“翠色”,而是二次氧化后改变了的釉色;

6. 二次氧化为我们提供了古陶瓷鉴定的 一种有用的方法;

7. 二次开片也为我们提供了古陶瓷鉴定的另一种有用的方法;

8. 二次开片的片纹宽度显著不同。在显微镜下,伪造的二次开片可以清晰分辨;

9. 伪造的二次开片宽度,宏观似不同,微观则是相等;

10. 与化学成分相关性较弱的“粉青”釉色,可以分辨出后期青瓷的年代。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藏】头条号!

康熙瓷器鉴定收藏,你要熟记这些品种

漫谈:古玉做旧技法

欲知晓更多精彩内容请前往App Store或应用宝下载《收藏家》杂志App!

青瓷为什么不是青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青釉发黄)(17)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