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伦理道德的差异)(1)

道德是一-定社会规范的总和, 反应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于深层次的文化范畴。西方基督文化主张二元的宇宙观,认为人和外部世界是割裂开的,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每个人是独立于自然、社会、他人之外的。而中国儒家文化主张一元的宇宙观,认为人和外部世界是统一、和谐的,即“天人合一”。中西方的伦理道德也因此产生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伦理道德的差异)(2)

从伦理道德的目的与追求来看,西方重契约和功利,中国重人伦和道义。基督文明中的道德以个人为本位,体现出平等契约的实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体现了一种契约关系,甚至人和神的关系也建立在平等交换的基础.上,“以上帝的名义”是为了来世的天堂,救赎论就突出地反应这一点。

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伦理道德的差异)(3)

与此相反,中国的伦理道德以群体为本位,追求人伦,注重天、国、家、人一体的秩序与礼仪。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子”的“五教”到以“忠”、“孝”为核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宗法伦理体系,再到处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友关系的“三纲五常”,无不体现了这一点。中国儒家把追求伦理作为最高的价值原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存天理,灭人欲”等都体现了儒家重义轻利的道德追求。

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伦理道德的差异)(4)

从伦理道德的出发点与实现途径来看,西方持“性恶论",主张道德教育,强调理智的思辨与论证;中国持性善论”,主张道德修养,强调情感的体验与领悟。在基督教的“原罪说”影响下,西方伦理道德强调道德教育,认为人人生来有罪,因而要听取神的训示。道德教育的方式是从现实的角度进行论证。中国儒家思想从“性善论”出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主张通过内省的方式来加强道德修养,君子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道德修养的方式是一-种自身的体验和领悟,在道德判断时把别人当作自己来对待,将心比心,即孔子提出的“推己及人”。

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伦理道德的差异)(5)

改革开放之后,世界多元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契约与人伦、功利与道义、竞争与中庸的碰撞必然带来心理冲突。西方心理咨询体系建立在其伦理道德基础之_上,因而在解决由伦理道德冲突引起的心理问题时,完全照搬西方心理咨询模式,忽视中国几千年伦理道德体系的影响,无疑不利于心理咨询发挥成效。因此,中国化的心理咨询应该立足于中国伦理道德的现实,充分运用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转换中西伦理道德冲突带来的心理矛盾,让来访者变得更加有适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