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星沉

日出东海

和你走过

理想的大河

从容的

沸腾着

你看那盛放的花儿

来自期盼的种子

你看那丰硕果实

来自耕耘的浪漫

宽广的大河

来自八方汇聚的小溪

奔腾向前的大江

来自高山的哺育

这首来自热播电视剧《大江大河》的主题曲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不仅因为它旋律动人,剧情与歌词深深的震撼着我,更重要的是它会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父亲,想起父亲那段峥嵘的岁月,回忆起他那段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前半生。

和光同行,跌跌撞撞的摸索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沂蒙山区的一个四面环山的贫困小山村里,祖祖辈辈以务农维持生计。家里兄弟姐妹7人,日子过得非常的清苦,但是爷爷奶奶还是牙缝里挤出钱来供着父亲上学。但是临近高考,一场突发的心肌炎断送了父亲的求学之路。由于当时当地的医疗水平有限,加上家境窘迫,父亲自然而然的就辍学了,这也成了父亲一辈子的憾事。父亲经常唠家常时提起他的这段求学经历,自始至终让他难以忘怀的是30里的坎坷求学山路和记忆犹新的装满煎饼咸菜的背囊。虽然父亲现在谈起这些都是带着些自我调侃、玩笑的意味,但是我能从父亲的眼神和话语中感受到无尽的遗憾和无奈。等到我开始上学时,自然而然的,父亲的遗憾幻化成对我的期盼和嘱托,而我也在这种时时的熏陶和鼓励之下,更加珍惜父亲为我创造的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时光。

因病辍学后,作为家里的男丁,为了贴补家用,父亲便在村长的介绍和照顾之下来到村里唯一的村办企业——砖厂。那个时候村里有文化的人凤毛麟角,考上高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父亲被列入“高层次人才”行列,村委安排他担任了砖厂村记一职。这项工作包罗万象,繁琐无比。它包含了会计、接待、跑腿等等一系列琐碎的工作,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是父亲谈起这段经历时,总是感恩这段宝贵的经历。因为正是这份繁琐的工作,磨砺并铸就了父亲坚韧包容的品质,更让父亲初次体验到了荆棘丛生的职场。

时光清浅岁月流长(青未了悠悠岁月)(1)

父亲和母亲结婚后,父亲养家糊口的经济重担随之而来。由于村砖厂经济效益不佳,父亲的收入微薄,而且没过几年它就倒闭了,父亲不得不另谋出路。父亲开始和母亲琢磨要自己做一些小买卖来维持生计。因为结婚盖新房,家里一点积蓄都没有,还欠了外面一屁股债。但是俩人一合计就去亲戚朋友家又借了一点钱,这下小两口的压力就更大了。但父亲说唯有破釜沉舟,别无选择,于是父亲便开始了跌跌撞撞的摸索。父亲一开始琢磨着村里人吃不起花生油,于是他便想着推着小推车卖猪油。这个营生需要张开嘴在大街小巷吆喝叫卖,母亲一开始还担心父亲抹不开面子,便要求一起同去,但是都被父亲拒绝了。因为父亲深知起早摸黑的这个活可不轻松,心疼母亲是一方面,同时他知道母亲也是很爱面子的人,父亲也不想让母亲抛头露面。慢慢的父亲觉得这个买卖赚钱太少了,也不是长久之计,加上我和妹妹的到来,他觉得是时候干点大买卖了。此时父亲又萌生了开一个小型食品加工厂的想法。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和光同舞,奋不顾身的坎坷

加工什么,买啥设备,资金哪来,怎么加工,工人多少,如何销售?这一个个难题摆在了父亲的面前。父亲还没犯愁,母亲已经开始愁上眉梢。面对母亲的担忧,父亲对母亲说了那句他常常说的话:“咱们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走一步看一步,不试试永远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成功”。父亲的这句话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的学习和生活。他让我明白:生活不易,时时刻刻都存在着难题,但是只要敢于正视困难,内心就会更加淡定从容的面对生活。

时光清浅岁月流长(青未了悠悠岁月)(2)

正如父亲所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他多方取经,跑市场调研,骑了不知多远的山路,脚底不知磨破了多少次。那段时间,父亲一出去就是一天,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回到家也是忙着写写算算,就是为了做好前期的准备。那段时间父亲一下子消瘦了不少,我和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时光清浅岁月流长(青未了悠悠岁月)(3)

终于等到开工的日子,父亲生产的“沂水丰糕”终于面市了。这是家乡特有的传统糕类名吃。“丰糕、丰糕,以表丰收之兆。”它实际是满族传统食品沙琪玛的改良品种。丰糕寓意年年丰收,步步登高。沂水人每到中秋来临,制成丰糕以庆丰年。由于丰糕销售时间短暂,仅仅是中秋节前后,所以短期内回收成本慢,于是父亲又扩大了规模,上了新机器用来压制面条、炸上了江米条和蜜三刀。每年夏天,每当我放学一到家门巷口,那种大米发酵出来的酸酸的味道就钻进我的鼻孔,

时光清浅岁月流长(青未了悠悠岁月)(4)

刺激着我的味蕾。那是伴随我童年成长的气味,也是见证父亲创业时期的蓬勃气息。为了打开更多的销售渠道,此时的父亲把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让自家的商品出现在了更多小镇的沿街商铺里,跑到了更多农村人的饭桌上。父亲的这段经历给我的启示良多,但最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当人生遇到难题时,往往也是抓住人生机遇时。转变心态,正视问题,灵活创新,这才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和光同尘,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

父亲的食品加工厂稍有起色后,业务也就慢慢多了起来,和银行的联系也就慢慢熟络了起来。当时镇上就一家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银行一次偶然的招聘让父亲动了心。在银行行长的鼓励帮助下,父亲参加并顺利通过了银行的面试。我知道这对父亲来说是一件大事,远比他开厂子赚钱要满足得多。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体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或许能多多少少弥补父亲辍学时的遗憾。虽然一开始每个月只有30块钱的工资,但是父亲确实感受到了无比的满足和成就感。后来在银行举行的各种技能大赛中,父亲都获得了骄人的战绩。和其他年轻人相比,父亲成绩的背后与学历无关,而是与父亲刻苦的训练和平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密不可分。父亲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在我幼小的内心也慢慢的生根发芽,也渐渐的影响着我的生活态度和方向。

父亲在银行工作了13年零9个月,由于银行的合并,村镇银行要撤离,父亲无奈被迫下岗了。父亲说这是段人生的高频积累沉淀的岁月。父亲不仅收获了熟练的银行业务,更重要的是认识了越来越多的良师益友。而这段经历也让村里的老百姓越来越信任父亲的为人,加上父亲创业灵活的头脑,他在村老百姓心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在06年村换届选举中,父亲全票通过当选为村支书,在替他老人家开心的同时,我也替他捏了把汗。因为老百姓对他的期望越大,他身上的担子也就更重了。但是父亲没有让我和村里的老百姓失望,在他任职期间,他带领着老百姓们打了机井,修了山路,建上果园,开设了农家宴,还建上了供老百姓们休闲健身的小广场。谁家有难事了会第一时间想到父亲,父亲也会义不容辞的为老百姓们排忧解难。因为父亲常对我说,不能辜负乡亲们心中的那份信任和期待。由于父亲的工作得到老百姓的高度认可,父亲连续三届全票当选村支书,连续多年被镇政府评为“优秀村支书”和“优秀共产党”等的称号。退休后的父亲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而是继续着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的后半生继续为家庭、为社会发光发热。在父亲的熏陶和感染之下,研究生毕业后的我就在村里实习学习,努力为新农村的发展献策尽力。参加教师工作后,秉持着育人服务的初心,我积极努力的工作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坚信我会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孩子们发光发热。

这就是父亲那段平凡而又奋斗不息的前半生经历!这段岁月见证了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父亲正是因为紧紧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才有了之后的命运波澜。父亲给予我的人生经验太多太多,但是岁月漫漫,和光同尘,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这就是父亲教给我的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也是我现在和以后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准则。

作者简介:谭纹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 先后荣获全国“和谐杯”说课大赛一等奖、科大讯飞全国首届“课堂风采大赛”二等奖、山东省“学习强国答题超人”二等奖、青岛市学习强国优秀学员,青岛市青年基本功比赛市二等奖,区一等奖、青岛市优秀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西海岸新区优秀班主任。撰写的文章刊登在学习强国山东省平台,新教育时代等刊物。

壹点号公主的母后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