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街历史建筑丨李春昌丨胡同长春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

欢迎浏览并关注胡同长春

建设街位于长春市朝阳区,北起白菊路,南至工农大路,全长3000米,始建于1933年。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2)

1938年“新京特别市”街路地图 图源《长春历史地图集》

查看1938年“新京特别市”街路地图,天庆路(今普庆路)北、兴亚街(今建设街)西有“日莲宗用地”,天庆路南、兴亚街东有“外务局”,在德惠路东头“外务局”以南有“总理大臣官邸”,在“外务局”与“总理大臣官邸”对面有“协和会舍宅”,在元寿路(今南昌路)南、兴亚街西有“樱木小学校”,在西顺治路(今西中华路)南、兴亚街西有“西本愿寺预定地”,在兴仁大路(今解放大路)西头、兴亚街与治平街(今建设街)交汇处有“南新京驿”,在治平街东、明善路南有“锦丘高等女学校”。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3)

伪满外交部(外务局)建筑正面旧影 资料图片

外务局,即伪满洲国外交部, 1933年动工建设。由法国经济发展协会提供的“有偿贷款”,法国普拉士莫班公司设计和施工。建筑平面形式自由,立面造型丰富,具有西方建筑风格。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入口处为半月形的拱门。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伪满洲国外交部1936年2月8日迁入此楼。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4)

伪满外交部(外务局)建筑后面旧影 资料图片

外交部是初始的七大部之一,下设四个司,即宣化司、政务司、通商司和总务司。由于“满洲国”政府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外交基本由日本外务省代理。1934年7月21日,伪满洲国外交部扩充,开设了领事馆、办事处,派驻商务人员,外交人员随之增加。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准战体制”,从7月1日起,将原有的九个部减为六个部,撤消了外交部,通用事务移交经济部管辖,并在“国务院”内设置了外务局,由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直辖。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5)

伪满外交部旧址建筑鸟瞰 老赵收藏图片

1941年,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太平洋战争,日本的政治和经济进一步转向战时体制。先后与德国和意大利结成德、意、日法西斯联盟,与西班牙、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朝鲜、缅甸、泰国等建立了外交关系。德、意、泰在长春建立了“公使馆”。1942年4月20日,外务局撤消,重新设立了外交部。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6)

2018年11月拍摄伪满外交部建筑一角

解放以后,这栋建筑先后由吉林省委党校、东北文史研究所、吉林省军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太阳会酒店、总部厨房、铭医整形等单位使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7)

伪满总理大臣官邸旧址主建筑2018拍摄

总理大臣官邸,是专为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建造的官邸,是继日本关东军司令官邸之后的第二大官邸。官邸院落总占地10公顷,包括主楼和东花园、秘书官住宅、侍卫官宿舍,岗楼等。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8)

伪满总理大臣官邸旧址建筑

1936年7月始建,1937年建成,主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一层有会议厅、前厅、接待室、餐饮等服务用房,二层是办公及家属生活区。解放后,先后由前苏联专家招待所、吉林军区高干招待所、吉林省军区八一招待所使用。1994年被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9)

伪满总理大臣官邸旧址建筑南面局部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0)

樱木小学校旧影 东三马路供图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1)

樱木小学校旧影 东三马路供图

樱木小学校,1935年设立,是与新京三笠小学校(今长春市第一中学)、新京八岛小学校(今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同一图纸异地建设的三所校舍之一。后期曾改称“新京樱木在满国民学校”。1949年更名为“长春市第二中学”至今,原校舍老建筑现已拆除。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2)

长春二中旧影 老赵供图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3)

2017年9月的长春二中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4)

1937年南“新京”驿旧影 资料图片

南“新京”驿,即“新京”南站,定位于长春交通中心,原址位于兴仁大路最西端,当时的西八里铺铁路线东侧,今长春市朝阳区西解放立交桥位置,是作为“中央停车场”而设计的,并预留了作为国际性车站的发展空间。虽然有所规划和建设,但最终并没能实现。 1945年8月长春光复时,“新京”南站站舍还是简易建筑,因直达快车到这里都不停车。1946年夏季,遣送日本人回国的列车,却是在这里发车的。建国后,车站保留一段时间后就停用了,后逐渐废弃直至拆除。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5)

“新京”南站给水塔 资料图片

“新京”南站给水塔。“新京”南站给水塔位于解放大路与建设街交会处东南角,今吉林省人才市场大楼位置。建于1935年南岭净水厂投产后,为附近地区使用自来水而设。塔高51米,直径16米,可储水约400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为多棱柱体,底层外贴蘑菇云,中段设有多个细长条窗户,上层檐口下镂空处饰有棕黄色瓷砖的腰线。新中国成立后,该水塔由长春市朝阳区自来水管理所管理,1999年被爆破拆除。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6)

洪流999拍摄的图片远景可见“新京”南站给水塔顶部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7)

锦丘高等女学校旧影 老赵供图

锦丘高等女学校, 1936年1月11日设立,学制四年。1938年时有班级8个,学生383名,专职教师17名,兼职教师1名。建国后,原校舍曾为国防科工委招待所,上世纪90年代拆除。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8)

锦丘高等女学校旧影 老赵供图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19)

2014年9月拍摄鸽子楼

鸽子楼,即地质学院教学楼。1952年,在长春成立全国重点高校,东北地质学院,隶属于地质矿产部,并开始在伪满西本愿寺别院预定地建设教学设施,1957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改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学院教学楼,为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学生刘鸿典先生设计,1952年建成使用。该楼在设计上根据该楼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以实用和经济为原则,选择了“非对称、积木堆砌”流派设计,尽管不对称,却又感觉很均衡。在施工中,为追求主楼外墙色调的变化,采用了“摔浆法”工艺,以尽可能地使水泥墙面颜色变深,同时,为不使墙面颜色过于深暗和死板,在墙面隔断距离抹光一下,便出现了“之字型花纹,形似鸽子,故称“鸽子楼”。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20)

2017年9月建设街东侧西中华胡同口拍摄鸽子楼


吉林艺术学院原吉林省戏曲学校建筑,位于建设广场西南角。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21)

2016年12月拍摄吉林戏校建筑


建设街与解放大路交汇处西侧,废弃的“新京”南站,将长春横轴解放大路,变成了一条“断头路”。很长一段时间,解放大路西头没有发挥“交通中心”应有的作用。在1980年代末,决定打通这样一个“断头路”之前的40年间,这里交通闭塞,行人稀少。解放大路西头两侧除了绿化树木外,并无更多建设。

1989年,决定在伪满规划的交通中心位置建设西解放立交桥,打通铁路两侧城市道路,让这里成为真正的交通中心。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22)

西解放立交桥

西解放立交桥位于长春市解放大路、工农大路与开运街、安达街交汇处,是一座五路交叉并跨越铁路的3层全互通式立交桥。桥身共分上中下3层,10条匝道桥把6条直线连接起来,全桥道路总长11.2公里,铺装面积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3公顷;机动车通行能力每小时达7800辆,非机动车达2万辆。1990年7月建成通车,总投资近5000万元。

西解放立交桥工程由天津市政工程勘测设计院和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联合设计,长春市市政工程公司、铁道部第十三工程局、沈阳铁路局第六工程段及其他10个施工单位施工建设。共挖填运土方30万立方米,砌筑挡土墙4718米,建成机动车道16条,非机动车道11条,人行步道面积15449平方米。安装路灯114套,吸顶灯48套。植树400株,植草坪2.4万平方米,栽花4000平方米。立交桥建成有效地改善了长春市西部交通拥挤状况。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23)

搜狗三维地图 西解放立交桥附近

参考资料:《长春市朝阳区地名志》《长春街路图志》《长春历史地图集》《房友良新浪博客》《老糊涂神新浪博客》《渡桥新浪博客》

作者:李春昌

初稿于2020年7月

长春胜利大街的老建筑(建设街历史建筑胡同长春)(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