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日斯
柳蒿芽,达斡尔语称“昆米乐”,是达斡尔人从小酷爱食用的野菜。一提起柳蒿芽。使人很自然地会想到达斡尔族,人们说它是达斡尔人的象征。
柳蒿芽遍布大兴安岭南北、呼伦贝尔草原、嫩江平原的河边、江沿的红柳丛中,为生活在农村、山区、牧区、城镇达斡尔人的饮食增色,成为这个民族主要的饮食习俗。达斡尔人分布特点是小聚居、大分散,主要集中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郊、鄂伦春自治旗、齐齐哈尔市郊、嫩江流域(以上地理环境为山区和农村);鄂温克族自治旗(牧区)、新疆塔城地区(农牧区);以及散居于祖国北方的城镇。尽管达斡尔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但是他们的嗜好,对柳蒿芽的特殊钟爱之情是共同的。这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强烈地体现在达斡尔族的生活和文化之中。
达斡尔族的民俗和民间文学中浓郁的柳蒿芽味是“柳蒿芽”文化产生的重要因素。达斡尔人喜食柳蒿芽习俗的形成,首先是由生活环境决定的。他们居住的地方遍地生长柳蒿芽,为达斡尔人民世世代代的采集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场地,二是因为整个民族喜好柳蒿芽微苦浓香的特殊味道,三是达斡尔族对它有別具一格的制作方法:内放芸豆——体现出这个民族很早就从事的农耕特点;放猪肉、鱼片、肥肠——从事家畜饲养、渔业生产的特点;或者放进牛肉、羊肉、狍子肉等,体现出牧业、狩猎业的特点。总之,从这特殊菜肴中可见达斡尔族多种经营的生产习俗。达斡尔人世世代代喜食柳蒿芽的习惯流传至今,表现出这种民俗事象顽强的传承性。清朝西清的《黑龙江外记》中记载达斡尔人吃柳蒿芽的风俗时写道:“野菜有名柳蒿芽,春日家家采食,味初不甚鲜美。”可见柳蒿芽为达斡尔人食用的文字记载至少有三百多年了。
达斡尔人常说:“没有江河的地方,达斡尔人不安家;没有流水的地方,不长柳蒿芽。”达斡尔人逐水草放牧、种田、打猎,吃惯了生长在河边、江沿的柳蒿芽。由这种饮食风俗形成的民俗特点就更是丰富多样了。每年春天它先其他蔬菜而长,远看很像艾蒿,但柳蒿芽表皮光滑明净,翠绿水灵。它过了端午节长高,枝干开始梗硬,就过了采期。达斡尔人掌握它的生长规律,每年春末夏初,由老妇人事先同村里人约定统一时间,带领姑娘、媳妇装上麻袋、大小柳条筐、三五结伙赶着大轱辘到野外摘采。妇女们在家里憋闷了一冬,这时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共叙家常,互诉衷肠,心中的话儿,嘴上的歌儿随着鸟语花香飘荡在原野上。在这种场合,谁不心旷神怡、开怀说笑啊。达斡尔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是较强的。不同莫昆(部族)的人碰到一块采集要互相谦让。如果不遵守规矩,会受众人责怪。因此人们共同遵守本族规矩,以团结为重,尊重和爱护这个集体。达斡尔族这种传统习惯是这个民族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这种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良俗,正在继承和发扬。采集柳蒿芽如今已经带有新色彩——春游。这就不仅是妇女们的活动了,而是扩大了阵容,全家老少都去,他们边采集边娱乐,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增强对家乡的感情,松弛一下工作和劳动的紧张情绪。
生活在乡村的达斡尔人采柳蒿芽随手可得,而城镇的达斡尔人就不易采到了。但是他们心甘情愿地坐上汽车、火车到郊外采集。而采不到的就写信向家乡人索要,甚至不远千里回家乡品尝。还有在节假日互相邀请亲朋好友吃柳蒿芽的习俗。这样不仅为节日增添了乐趣,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团结。这些都是教育后代不忘记达斡尔人良好风尚的方式。柳蒿芽不只是做成汤菜,而且能做凉拌菜、菜馅等美味佳肴。柳蒿芽还有健脾开胃、解毒消暑等功能。过去远离家乡出征的士兵,母亲常把晒干的柳蒿芽搓碎装进布口袋,让儿子随身携带。他在想念家乡或酷热难当时,冲水喝下,缓解了思乡的感情,心中和身上的燥热也消除了。达斡尔人尊崇柳蒿芽,姑娘们还把它装在自己精心绣制的荷包里送给情人,做定情信物……
达斡尔族儿童们从学会用筷子,就开始吃柳蒿芽。老人给孩子们讲述柳蒿芽的故事,教唱采柳蒿芽的民歌。孩子们从小就跟着大人们去野外采柳蒿芽。柳蒿芽在达斡尔人心中占有不可动摇的位置。人们对它的感情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日益加深,柳蒿芽养育了达斡尔人,在达斡尔人心里扎下了根,达斡尔人离不开柳蒿芽。
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柳蒿芽的故事。在《柳蒿芽救了我们》的传说里,讲到300多年前达斡尔人在黑龙江北岸时,怀着维护祖国尊严、保卫家乡土地的坚强信念,与沙俄入侵者展开了殊死斗争,清朝皇帝下令达斡尔人南迁至大兴安岭和嫩江流域。头几年,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只好采集外兴安岭和大兴安岭都生长的柳蒿芽度饥荒,在柳蒿芽浓香微苦的味道里,饱含着达斡尔人的苦难与欢乐。达斡尔人对它的真挚感情是从苦难的历程中培植起来的,是不可磨灭的。
又在传说《楚罗与希兰》中说,清朝设置的驿站卜奎(达斡尔语力士、角力,齐齐哈尔的前称),曾是达斡尔人举办“敖包会,赛马、射箭、摔跤比赛的圣地。达斡尔猎手楚罗端起未婚妻希兰给做的一大桦皮筒柳蒿芽菜,接过几张苏子馅饼,几大口就吃干净了。情人深情地相望,希兰以含情脉脉的眼波示意小伙子一定要击败对手。小伙子从姑娘的眼神中,从柳蒿芽菜中汲取了光和热,增添了勇气和力量,用闪电般的动作,惊人的速度,一鼓作气,大喊一声“嘿”,一下子摔倒了对方。摔跤场上响起一片喝彩声:“赛克库(好小子),赛克库。”人们高兴地围成圆圈跳起鲁日格勒舞,“哲嘿哲,哲嘿哲!”的吆喝声响彻云霄。
再有,民间故事《木库连的来历》中,一位达斡尔妇女因丈夫暴病去世,悲痛万分就经常到野外采柳蒿芽,以驱散悲苦的心情。并且摘下一根扁扁的野草吹出好听的音响。她受到启发,回家找铁片做成了达斡尔第一个口吹乐器,称作“木库连”。她就这样边采菜边吹木库连表达思念之情。这些感人肺腑的传说故事至今还在达斡尔人中流传。
(来源:中国达斡尔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