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论述主要依据比较成熟的传统业务和操作,未融入对于新技术的采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仓储管理八个流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仓储管理八个流程(仓储业务的主要流程和一般操作)

仓储管理八个流程

本文的论述主要依据比较成熟的传统业务和操作,未融入对于新技术的采用。

1、预约签到

当仓库的库存低于阈值(最低库存),为了保证生产业务的正常运行,需要向供应商采购对应商品。而仓库对于自己人员的工作安排,则需要依据供应商的送货时间。尤其对于大批量采购,入库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基于这种场景,仓库和供应商需要协商一个送货时间,这就是预约。

那么供应商是不是按时送货了呢?要知道,任何计划外的异常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这就提出了对实际送货时间的要求——一定要按预约时间按时送到,否则就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记录这个实际送货时间的动作,就称为签到。跟上班打卡或者参会签到有点类似。

2、验收

验收比较好理解,咱们自己收快递还要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更不要说关系的企业利润的生产活动了。

签到之后,需要仓库的收货人员对这批货物做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就要与供应商协商处理。检查的方式有全检(一般商品极少时采用)、抽检(大部分仓库的通用验收方式)。当然抽检又有很多种方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验收一般会发现如下问题:送货数量不对、送货型号不对、包装破损、商品质量问题。这时仓库可以选择是部分入库还是重新等待完好的商品一起入库。

当然,验收之后需要双方的确认签字。

3、入库

从实际操作理解,入库既是把供应商送来的商品收入仓库。但是一般操作中,这时无权转移的分界点——入库之后,商品的所有权即认为已经归属仓库。此时若发现商品问题,供应商一般不会处理。

入库的商品一般会暂时存放在仓库一个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叫入库区、入库暂存区等等,名字只要好理解好记忆,可以随便叫。

4、上架

商品不可能一直在入库区存放,需要专人把商品存放到对应的货架,这个动作就是上架。

上架会给商品指定其在仓库的位置,以方便查找。

上架由于需要搬运商品,一般会有叉车、地牛等装卸工具参与。操作员采用扫码或者其他方式,记录商品的位置信息。

5、盘点

仓库存放的商品是不是跟WMS记录的数据一致呢?这时就需要盘点,以便核对实际商品、库存与系统数据之间的差异。

一般可以采用明盘或者盲盘的方式。明盘就是先知道系统数据,然后根据系统数据去查找商品库存;盲盘则相反,先查找商品库存,然后录入系统做对比。

不同的分类方式下,盘点还可以分为全盘、抽盘、周盘、月盘、一盘、二盘等等。

6、任务分配

当有出库任务到来时,需要对任务进行分配,尤其对于业务量大的仓库,这一步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对于大型综合性仓库,需要按照商品的位置、出库任务的缓急、商品件重尺等因素拆分不同任务,以便指定给不同人员来完成拣货。

此处不得不提一下,根据商品位置进行拣货路径规划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设计仓库、如何存放商品才能使拣货路径达到最优,一直是业内最关心的问题。

7、拣货下架

按照拣货任务找见对应的商品,并将其从货架上取下来,就是拣货下架。拣货的难度在于要找商品,而下架的难度则纯粹是体力。叉车、地牛等设备也会在这个环节登场。

8、复核

如果多个订单被打散,生成了另外几个拣货任务,那么下架的商品就需要重新根据订单来分开,这就是符合,目的是从一堆商品中找见该订单所需要的商品。

9、打包

打包的关键在于包材的选择。一般仓库都会准备常见的包装材料,例如纸箱、塑料袋等。这是一个熟练工种,多少商品用什么样的包装,以及怎么样密封都依赖于操作员的经验。

10、出库

这是最后一环,商品将会交接给配送人员。一方面需要双方做相应订单、商品的交接确认,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此后的业务都与仓库无关。如果商品破损或者丢失,应该有配送方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