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如实告知的五大坑(买保险怎样如实告知)(1)

网上传一句马云说的话,“今天让你买保险,不是因为你有钱,而是因为你有资格!”马云说没说,猫妹没亲耳听见,但理儿是这个理儿。成名要趁早,买保险要趁早,为啥?因为不早点买恐怕你就没资格买了,比如,针对个人健康情况的“如实告知”你通不过。

01

“如实告知”是个什么鬼?

买过寿险、健康险(重疾险、医疗险)的人,大概都见过这个。

买保险如实告知的五大坑(买保险怎样如实告知)(2)

不管是通过线下代理人买保险,还是在网上投保,保险公司会要求投保人填写这份问卷。这其实是投保寿险以及健康险(重疾险、医疗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实告知”。

“如实告知”的目的是使保险公司能正确了解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由此来判断是否把保险卖给这个人,或者要不要对他实行点“差别待遇”。

不“如实告知”行不行?猫妹也学术一把,“如实告知”是投保人的义务,其法理依据在于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投保人远比保险公司更加了解保险标的(就是被保险人)的情况,所以履行告知义务是投保人的法定义务。

02

告知!告知!到底怎么告知啊?

既然是义务,那就得遵守。但是,怎么告知才算“如实告知”?得告知到什么程度呢?

保险法第十六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翻译一下,最关键的一点:只有那些足以影响保险公司是否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需要进行如实告知。

▌有些告知没必要

不瞒各位,猫妹N年前第一次买保险,把“如实告知”部分看了N遍,回家把病历本、体检报告拿出来仔细研究了半天,最后,我告诉代理人,我在某次体检报告出现过“转氨酶轻度升高”,然后半个月后复查一切正常(后来再检查也没再出现过异常)。等猫妹拿到保单时,发现代理人并没有把这段“黑历史”给填上,猫妹灰常生气,逼着代理人把保单给我退保,把这些信息填进去又重新投保了一遍。现在想来,真是过了,这不是给代理人、给核保人员添乱嘛。

估计当年还没有“贱人就是矫情”这句台词,否则……N年过去,猫妹给大家讲这段历史,就是想跟大家说,如实告知也要有个度。

人不是精密仪器,吃五谷杂粮,基本都有个头疼脑热,成年后公司还会安排定期体检,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异常。如果在投保时,把过去的医疗记录都列出来,比如上个月的结膜炎、几个月前的感冒发烧、几年前的胳膊脱臼、十年前的拉肚子……如果真的费尽心思仔细回忆,相信很多人能列出来很多条的。这些治好了就没有任何后遗症的,也不会再复发的,不足以影响保险公司的承保结论的,可以不告知。

▌有些告知必须做

但是,有些疾病,一旦保险公司在健康问卷中明确提到了,就必须如实回答。

举几个例子,先天性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问题,乳腺结节……甚至还有保险公司会问身高体重估算BMI值。

最简单的如实告知原则,只有两句话:

只要是健康告知问卷询问到的内容,都应该如实回答。

保险公司没有询问,就算我们知道某个指标存在异常,也无需告知。

理由很简单,保险公司用问卷提问,你只需要针对提问回答即可。

保险公司的健康问卷的设计是个性化的,不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产品精算师使用的风险定价模型不同,也决定了保险公司关注的疾病风险不会完全一致。举个简单的栗子,A保险公司只问询是否患有“严重肝脏疾病(乙肝大三阳,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丙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不能投保,但是B保险公司却会问询是否患有“肝炎”。所以要仔细看好。

03

有问题,告知了,会怎样?

一张都是“否”的健康问卷,代表你可以光荣地进入后续投保的环节。但一旦某项告知出现了“是”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如果是网销的重疾险、寿险,一旦出现“是”,就意味着这个产品不能购买了(除非是保险公司能引入智能核保,或者开通了线上人工核保)。因为网销保险的各种费用很低,所以产品费率普遍低于线下渠道的保险,因此,在控制风险上也较为严格。

如果是线下渠道,带病投保要看实际的病症情况。一般会有以下 5 种结果:

正常投保

告知的事项对投保的影响不大,保险公司会给出正常投保的结论。

加费承保

已有病史增加了以后罹患重疾的风险,需要用比普通人高的费率进行承保。之后出险可以正常理赔。

除外责任

某一部位或器官罹患重疾的风险很大,不过其他的脏器还好,这时通常给出除外承保的结果。也就是说除外的器官或部分发生重疾,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其他部位的疾病出险是可以正常获得理赔的。

延期受理

目前健康状况不明,需要一定时间观察,待明确诊断后才能决定是否承保。

拒保

保险公司在核实了提交的资料后发现风险超过了公司的承受范围,这时就会拒保。

► 第一种是最理想的结果。

► 第二种、第三种是一个警钟,现在还能“有条件”承保,但过两年年纪变大就可能变成拒保了。

► 第四种,还有机会,如果危险因素消失,保险公司是可能正常承保的,比如猫妹遇到一个孩子出生后心脏内卵圆孔未闭合,核保建议是等闭合后拿着检查结果就能正常投保了。

► 第五种,最坏的情况,连买保险的机会都没有了。

如果是在网上投保,现在很多产品都可以线上人工核保或者是智能核保了,智能核保非常方便,瞬间就出结果,还不会留下痕迹。

再说一次,猫友们,趁年轻、身体状况还比较好,要珍惜投保资格,尤其是性价比特别高的网销保险产品的投保资格!

最后关于在某些平台上的产品健康告知比其他渠道宽松的问题,还想多说几句。因为有一些猫友,存在一些健康问题,买百万医疗或者是重疾险买不了,但是在那儿却能买。跑来问猫妹,能不能买啊。

劣币驱逐良币的事儿太多了。如果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是按照正常的人群分布模式设计的,这样的人越多,赔付率就可能会超出保险公司预期。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如果你身体很健康,或者通过智能核保、线上人工核保就能买某个产品,猫妹真心觉得没必要去跟这样的产品,尤其是重疾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