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王丽

他,为守好全村人,直接将帐篷搭在了村口,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昼夜轮流值班……

他,是一名团干部、一名最普通的市遴选村党组织书记,同样也是疫情当前,最美的逆行者!

他叫张同,是周村区南郊镇柳行村党支部书记,他的派出单位是共青团淄博市委。

村口帐篷撑起安全伞

实行昼夜轮班巡逻

2月7日晚,夜幕降临,气温也下降到-1℃,置身于村外还是感到了透骨的寒冷。在周村区南郊镇柳行村村口搭建的应急帐篷内,淄博市遴选村党组织书记、周村区南郊镇柳行村党支部书记张同,正和村民志愿者胡剑、王新坚守一夜的值班,守护着1300多名村民的安全。

“说不冷,是假的,这次疫情发生的太突然,买不着军大衣,晚上在帐篷值守,全指望这个‘小太阳’,但为了父老乡亲,这点冷不算啥。”张同,这位团干部出身的80后,质朴的话语饱含深情、透露坚定。“设置劝返点是为了大家不被传染,对村民好,作为一名党员、团干部,就要发挥带头作用、坚守一线。”

河南村支书李德平硬核喊话(80后村支书张同村口帐篷撑起安全伞)(1)

周村区南郊镇柳行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夜间在应急帐篷内工作。

河南村支书李德平硬核喊话(80后村支书张同村口帐篷撑起安全伞)(2)

周村区南郊镇柳行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左)夜间在村口劝返点值守。

“为了您和亲朋好友的健康,请自行返回吧!感谢您支持和配合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当晚,有个小伙子,要进入村庄,经张同等劝说后,小伙子无奈返回。“搭起帐篷,实行昼夜轮班制度,起到了很好的阻断人员流动作用,尤其晚上,村民也消除了侥幸外出心理,真正做到了杜绝人员进出。”张同说。

为了把“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工作落实落细,确保柳行村1300多名村民安全,张同接到上级通知后,在和村两委成员紧急商议后,决定从1月26日(大年初二)起,在柳行村在村口设置劝返点,对进出村民、车辆进行劝返。同时,实行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志愿者轮班巡逻。

成立柳行村青年党员突击队

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力度

河南村支书李德平硬核喊话(80后村支书张同村口帐篷撑起安全伞)(3)

周村区南郊镇柳行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左)和村干部一起张贴疫情防控“明白纸”。

河南村支书李德平硬核喊话(80后村支书张同村口帐篷撑起安全伞)(4)

周村区南郊镇柳行村的村民志愿者和青年党员突击队队员在劝返点坚守。

走访贫困户、进行环境整治大会战、组织淄博市青少年宫师生送温暖、召开优秀返乡人才恳谈会……1月14日,张同通过公开遴选正式担任柳行村党支部书记,并迅速投入工作状态 。就连刚刚过去的这个除夕夜,张同也没有回张店和家人团聚,而是选择坚守在柳行村,他的年夜饭也只是一桶方便面和一袋麻花。也就是从那天起,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张同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回趟家也成了他的一种奢望。

为科学、有效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大限度的降低危害,确保所有村民的健康、安全,张同按照上级要求,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成员召开了疫情紧急防控工作会,制定防控方案,提出了“宣传到位、摸排到位、联防联控到位”的“三到位”工作要求。

为了将人员摸排到位,1月26日起,张同带领村干部走村串户,逐户讲解疫情的严峻性,一一查明全村从湖北、上海、浙江的返乡人员,及时为这些人员建立了一户一档,详细记录他们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回乡乘坐的交通工具、在家接触人员等基本信息,做到信息可追踪、可查溯。在此基础上,他们向相关人员宣传居家隔离观察的要求和办法,并和村干部一起上街张贴发放“明白纸”,悬挂宣传条幅,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稳定大家情绪。

为了减少疫情风险,针对村干部人手不足,柳行村第一时间发布村民志愿者招募令,100多名村民报名;为加强应急值守力量,村党支部号召青年党员行动起来,成立了柳行村青年党员突击队。广大志愿者、青年党员,就像一道道壁垒,在这场战“疫”中守卫着大家的安全。他们在村内巡逻,劝阻在村内聊天的老人,挨家提醒村民戴口罩;他们每天两次对公共区域、垃圾箱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杀;他们在村口劝返点昼夜值守,确保了防控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为加大防控知识宣传,张同充分利用村里广播,及时播放各类疫情动态消息、防护知识,提高村民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柳行村村民微信群,第一时间发布村里的重要通知;创建了柳行村的微信公众号“柳行那些事儿”,发布最新的疫情消息和柳行村的防疫工作日志,让村民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坚定了打赢这场战“役”的信心。

“江敦涛书记要求,要始终坚持‘防’字当头,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作为一名在群团部门宣传战线上工作多年的老兵,我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这场战‘疫’中,我要用好一切宣传手段,在最短时间内向村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措施,切实增强村民对防疫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张同的话坚定而有力量。

搭建网上供求平台

保障村民生活所需

河南村支书李德平硬核喊话(80后村支书张同村口帐篷撑起安全伞)(5)

周村区南郊镇柳行村种植户司维玲(右)给村民家送西红柿。

“多亏了张书记和村‘两委’成员,及时搭建了这个网上蔬菜供求平台,要不,我们家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等就要烂在地里了。”2月9日,柳行村种植户司维玲告诉记者。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柳行村是周村区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村,有23户大棚种植户,近40个蔬菜大棚,种植黄瓜、芹菜、西红柿、油菜等。疫情发生后,不准外出的限行令,让这里的种植户愁坏了。

疫情当前,张同和村两委成员针对本村实际情况,经过紧急商议,1月31日,在柳行村村民微信群里发布了蔬菜供求消息,搭建起网上供求平台,这一举措,既保证村民生活所需的蔬菜得到供应,又缓解了种植户的销售压力,村民们纷纷点赞。

此外,针对防疫物资匮乏、无处购买的现状,张同的派出单位共青团淄博市委也加大对柳行村的支持力度,先后把600个口罩、消毒液等送到了柳行村……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张书记一直带领党员干部靠在第一线,真是好样的!”谈起刚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柳行村村民韩玉好竖起大拇指。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力量和希望。在基层、在一线,像张同这样的青年干部还有很多,他们的工作很细微,在大家闭门不出的时候,他们奔走在前,他们也有父母和家人,他们只不过学着先辈的样子,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用青春为基层群众的生命健康“站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