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透支”的地下水“休养生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北京市水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北京市水务(让透支的地下水)

北京市水务

让“透支”的地下水“休养生息”

——写在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theInvisible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地下水资源为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应对持续干旱、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地下水长期过度开发也引起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水文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为892.5亿立方米,较2012年减小约242亿立方米,地下水治理与保护各项措施效果逐渐显现,长期“透支”的地下水得以“休养生息”。

节水压采,华北地下水位回升

谈及我国地下水超采治理,必然无法绕过华北平原。这个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面对大量用水需求,曾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形成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成为世界最大的“漏斗区”。水利部数据也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导致原地下水亏空1800亿立方米左右,超采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

触目惊心,痛则思变!

2014年,水利部联合原国土资源部印发实施《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为地下水管理工作提供法制保障。2019年以来,水利部统筹“节、控、调、管”综合治理措施,全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深入推动节水压采——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完成治理区6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任务,累计新增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57万亩;推进适水种植和量水生产,京津冀地区共实施季节性休耕、旱作雨养面积250多万亩。加强工业和城镇节水,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企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从严制定洗浴、洗车、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大力实施水源置换,2021年完成城市与工业水源置换项目37项,累计完成农业水源置换面积433.7万亩。

“经评估,至2020年年底,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压减地下水超采量近86亿立方米。京津冀三省市超采区面积较上轮评价减少3357平方公里,超采量减少26亿立方米。”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杜丙照表示。

用水“瘦身”换来水位回升。杜丙照介绍,2021年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回升1.89米,深层承压水水位平均回升4.65米。治理区地下水水位实现由减幅减缓、止跌回升到总体回升的转变,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多年下降的态势得到控制。

生态补水,河湖重现生机活力

3月15日,位于永定河上游的山西大同册田水库开闸,清水从闸口飞泻而下,向下游官厅水库奔涌而去,永定河2022年春季生态补水全面启动。这次补水让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升忆起去年的9月27日:“那天,随着屈家店枢纽开闸,永定河865公里河道自1996年以来首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沿河省市成千上万老百姓在河边看水,掩饰不住高兴。”

发生变化的不只是永定河,河北石家庄滹沱河市区段如今一河丰水、两岸绿廊,最近更是迎来上百只天鹅;白洋淀里碧波荡漾,多年不见踪迹的鲈鱼、鳑鲏鱼、黑鱼重新出现,“华北明珠”重放光彩……这些河湖重现生机,与华北地下水回补关系密切。

2018年以来,水利部统筹利用南水北调引江水、引黄水、引滦水,引当地水库水、再生水及其他水源,向永定河、滹沱河等22条(个)河湖实施生态补水超170亿立方米。

无水变有水——22条(个)河湖共计形成最大有水河长2355公里,最大水面面积750平方公里,较补水前分别增加1448公里和395平方公里。永定河、潮白河、滹沱河、大清河、南运河等多条河流全线贯通。

死水变活水——生态补水进入河道,显著提高了流量,改善了水质。2021年,补水河湖76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59%,较2020年增加10个百分点。

亏空变积蓄——约80亿立方米生态补水通过河床下渗进入地下,增加地下水储量,抬高地下水水位。

无鱼变有鱼——经过补水,底栖动物、鱼类多样性指数显著升高,浮游植物密度降低,岸边植被恢复良好,河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改善。

荒滩变美景——随着滹沱河、永定河等华北大地上的母亲河重现碧波、重现生机,补水河湖沿岸的生活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双控”落地,地下水实现更严管理

过度取用地下水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甘肃民勤县下润村的老人记忆深刻。20世纪70年代,这里打下石羊河流域第一眼锅锥井,人们异常激动,甚至流传着“不与上游争河水,不等老天降雨水,大力开发地下水”的段子。到2006年底,全流域打井2.5万眼,仅民勤县就有1万多眼。然而,由于地下水采补失衡,当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下润村的井要打到300米才能抽出可用的水。地表植被大面积枯死,荒漠边缘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

历经十多年艰苦治理,当地形成了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石羊河模式”,健全水法律法规体系、水资源分配机制、地下水管控体系,实行水量、水位、机井指标“三控制”,严格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

严控,是我国对地下水管理的态度。去年年底,我国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地下水管理条例》实施,规定建立地下水“双控”、地下水取水计量等制度,明确严格地下水取水许可申请条件、禁止开采难以更新地下水等措施;明确规定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推动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规定建立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和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监管。

“‘双控’指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近十年来,国家在地下水‘双控’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把‘双控’上升为地下水管理基本制度,体现了地下水管理更‘严’的要求。具体实施中,就是制定各行政区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据此来合理确定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布局,制定年度取水计划,严格控制取用地下水,防止地下水过度开发。”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表示。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水利部还将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2023—2025),巩固治理成效,统筹实施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及辽西北地区、西辽河流域、黄淮地区、鄂尔多斯台地、汾渭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及吐哈盆地、北部湾地区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2日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