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是香港传奇的粤语流行音乐音乐人、歌手及作曲人,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主音歌手、节奏吉他手、团长及创队成员他擅长创作,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乐队大部分的歌曲是由他创作他的吉他技术精湛,极具音乐才华,是香港乐坛公认的巨星及香港摇滚乐的代表人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黄家驹自由和洒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家驹自由和洒脱(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黄家驹自由和洒脱

黄家驹是香港传奇的粤语流行音乐音乐人、歌手及作曲人,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主音歌手、节奏吉他手、团长及创队成员。他擅长创作,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乐队大部分的歌曲是由他创作。他的吉他技术精湛,极具音乐才华,是香港乐坛公认的巨星及香港摇滚乐的代表人物。

他组建的乐队 Beyond,不止是音乐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他们用音乐生命证实了摇滚就是百折不挠的生活态度,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埋下音乐之梦,Beyond初现

黄家驹,1962年6月10日生于香港一个劳工家庭,一家七口人挤在不到30平米的房子生活。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弟弟黄家强也是Beyond乐队成员之一。

初中毕业后,黄家驹没能继续上学,为了生存下去,他做过公司助理,电视布景员,保险经纪人,但那似乎,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都没有坚持很久。

虽然出生贫寒, 没有学历,也曾让黄家驹迷茫无所适从,但并没有放弃自己,困顿中,音乐给了他力量。

有一次,邻居搬家留下一把吉他,琴音清澈,简洁有力,他的音乐之梦埋下了种子,虽然必经历黑暗、破土的痛苦过程。

后来的家驹加入了业余团队,但有一次,却被主音吉他手骂得满地找牙,说他弹得一无是处。这深深的刺痛了家驹的神经,之后他更加勤奋,日复一日拨弄琴弦,手指一次次磨破,但对音乐的痴迷与狂热,只是让他愈挫愈勇。

刻意的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是家驹成功的启示。他通过一个个基础目标的分解,夜以继日的勤奋练习, 琴艺大增。

80年代初,家驹通过琴行老板介绍,认识了叶世荣。1983年,《吉他杂志》举办了山叶吉他比赛,参赛者需以乐队形式参加,因是临时决定参加,报名时的乐队名使用了“beyond”,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名字。比赛赢得了冠军,让家驹信心大增,他考虑可以出唱片试试水。

因成本及其他考虑,他和其他地下音乐分子一样,进录音棚与别人合出了一张叫《HONG KONG》的唱片,收录了唱片收录了2首歌,一首是Brain attack,另一首是Building,因深受英国摇滚乐的影响,歌曲自然是带上了, “迷幻色彩的Hard rock”烙印。

家驹的开朗与幽默,慢慢聚拢了一批爱乐人,并逐渐成为乐队的核心人物。随着黄家强、阿Paul的加入,乐队力量逐渐壮大。

四人开始筹备演唱会,并确定的演唱会的主题“Beyond-永远等你”,演唱会结果亏了,却也积攒了很多经验,并引起了经纪人陈健添的注意。

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

Beyond乐队的起步非常艰辛。在那个大厦的二楼后座,音乐狂人黄家驹和乐队成员经常弹奏音乐到深夜,吵得邻居常常敲门,劝说不成最后甚至报警。Beyond第一次开演唱会的时候,观众寥若星辰,像是几个靠音乐乞讨的流浪汉。《再见理想》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再见理想,再次见到理想。“心中一股冲劲勇闯,抛开那现实没有顾虑,仿佛身边拥有一切。”

黄家驹曾经说过,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

80年代末,情歌和翻唱歌曲充斥着香港乐坛。

黄家驹有独特的沙哑嗓音,对尾音的颤抖式处理成为他的标志 。他擅长词曲创作以及吉他弹奏,Beyond在1983年到1993年这段时期发表的大部分音乐作品均为黄家驹作曲及主唱。

1988年,Beyond创作出了第一首经典歌曲《大地》。Beyond乐队一举成名,《大地》响彻大街小巷。《大地》具有划时代意义,这首带有强烈东方色彩的歌曲,不仅深深地唱到歌迷的心里,Beyond也开启了流行歌曲的非情歌时代。

黄家驹是音乐天才,谱曲、填词、歌唱样样皆能。黄家驹兄弟姐妹5人,家庭并不富裕,他和弟弟家强沉醉于音乐,父母一开始都在反对,希望他们踏踏实实干点别的。后来,母亲被黄家驹对音乐的执著努力深深地感动,并偷偷存了一笔钱给黄家驹,支持他开演唱会。

1989年,Beyond就要开演唱会,刚好母亲节就快到了。黄家驹几天时间就给母亲创作了一曲歌,就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真的爱你》:“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纵使啰嗦始终关注,不懂珍惜太内疚。”成为永恒的经典。

Beyond的歌主旋律是积极向上的,是和青春、理想、亲情、爱情、和平、友爱有关的。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有一种和命运抗争不达理想不罢休的精神。《不再犹豫》就是Beyond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达到理想不太易”“只想靠两手,向理想挥手”。

关于爱情的歌有《岁月无声》《喜欢你》《灰色轨迹》,“千杯酒已喝下去都不醉,何况秋风秋雨”,大气磅礴,有李青莲气概。《古惑仔》的插曲《刀光剑影》就是改编自Beyond的《岁月无声》。《灰色轨迹》是黄家驹写给刘德华与吴倩莲主演的电影《天若有情》的主题曲。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黄家驹成名后,不局限于写自己亲身经历爱情友情的歌,开始关注世界和平。1990年,在报纸上看了曼德拉反种族歧视被困狱中的故事,黄家驹创作出了《光辉岁月》致敬曼德拉。“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后来曼德拉当了南非总统,听了翻译的《光辉岁月》,潸然泪下。黄家驹站在人类的高度,歌颂民主、自由、和平,这在华语乐坛是第一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音乐境界。

弱势群体也是黄家驹关注的对象。黄家驹后来去了非洲,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非洲儿童没有成年,往往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死亡。有一次黄家驹在非洲医院里给孩子们弹吉他唱歌听,一个孩子正听着歌倒在地上就死了。面对战火疾病饥饿的非洲大地,黄家驹回来就写了一首《Amani》,呼唤世界和平。这首歌把Beyond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抨击,对南非儿童的人性关怀,在音乐里发挥到了极致。

Beyond乐队在香港虽然有很高的荣誉,他们横空出世,别具一格,打破了音乐圈子里的很多规则。特别是创作出了《卑面派对》,揭露了香港乐坛的不图进取,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成为国际化乐队一直是Beyond的梦想,1992年Beyond决定去日本发展。由于日本对于音乐制作上的严格要求,加上语言不通,Beyond颇为消沉了一阵子,但他们仍然十分努力 。随后,日语版《光辉岁月》《真的爱你》《长城》等发行。

1993年5月底,Beyond从日本返回香港,这一年也是Beyond成立十周年之际,于是黄家驹写下了记录Beyond十年心路历程的歌曲《海阔天空》,歌词承载了黄家驹与乐队赴日本发展的艰辛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歌曲也表达了黄家驹内心深处对香港乐坛的失望。

《海阔天空》这首他亲自填词作曲的歌曲,成了他的遗作,他依然坚持最初的信念和梦想,用它刚健清新的歌声,去驱散那些黑夜和彷徨。“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如果没有家驹,浮躁的香港乐坛该死多么寂寞、单调。

1993年6月24日Beyond参加日本一个综艺节目,黄家驹不慎从三米高的台子上摔了下来,头着地,一度昏迷。6月30日黄家驹在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医院不治身亡,时年31岁。

1993年7月2日,黄家驹的家人带着他的遗体搭乘国泰航空公司的CX505航班回港,大批的歌迷在机场等候,张国荣去接机。

参加黄家驹葬礼的明星有日本歌星吉田荣作、小田正和,香港四大天王,张国荣、王杰、崔健、谭咏麟、黄百鸣、叶茜文、吕方、张卫健、ECHO乐队的区海轮、李克勤、小美、草蜢、林姗姗、泰迪·罗宾、徐小凤、俞铮、吴国敬、邓建明、陈欣健、张坚庭,黎明诗、彭羚、袁咏仪、关锦鹏、关宝慧等以及不计其数的Beyond歌迷,无不失声哭泣。据当时的报道,有女歌迷甚至为黄家驹的死自杀。

黄家驹死后,罗大佑说:香港娱乐圈没有音乐人,而唯一的一个音乐人就是黄家驹。

2008年香港《东方新地》杂志一篇《谁是歌神》的文章中称黄家驹为真正的歌神。

文章中的其中一段讲述:“可是世上若没有黄家驹,就没有Beyond,因为他是乐队的创办者及领导人;也没有那许多许多经典,因为极大部分歌词由他所作;当然也没有香港摇滚乐传奇,你可能会说若无Beyond可能也有另一乐队弹出,但根据家驹逝世后的十五年史实证明,没有。 黄家驹在‘词、曲、唱、奏’四方面俱创意澎湃,他的旋律惊世骇俗,他的吉他新锐激情,他的唱腔自成一格,他的歌词别开蹊径……你或许会说有些文法不通、不押韵,但他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不用押韵都可以这么好听,这是以气驭歌的强烈风格。”

从最初的选择,到艰难困苦的挣扎,家驹终于从音乐中找到了价值和寄托,他想要的,上天终于给了他,只是没能给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