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陕西进出口商品北部大通道的建设,通过开展口岸合作、港区合作、项目合作等经贸合作交流活动,推进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扩大陕西特色产品出口,全面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工作,7月21日—24日,西安国际港务区代表团随同陕西省政府组织的经贸代表团在我市开展“扩大向北开放、加快直通放行,进一步加强陕西内蒙古经贸合作交流”活动。

西安国际港务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二连浩特市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签署共建合作协议)(1)

7月23日,“陕西内蒙古经贸合作交流恳谈会”在我市举行。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小宁、陕西省商务厅厅长姚超英、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徐华良、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杨明瑞,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政府、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以及陕蒙两地80余家企业代表,共同出席会议,就加强联合、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向北开放步伐等议题进行探讨。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小宁,商务厅厅长姚超英先后致辞。

资料显示,我市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口岸,是国家向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会上,杨明瑞主任与我市口岸管委会负责同志共同签署了“共建互赢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和沿边口岸的合作发展;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了“关于陕蒙两地进出口货物实施直通放行合作备忘录”,在陕蒙两地区域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货物推行和实施直通放行制度;省口岸办与内蒙古口办岸签署了“口岸合作议定书”。

根据西安国际港务区与我市共建协议,双方将共同努力,进一步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战略,更好的服务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促进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和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和沿边口岸的合作发展。

未来,双方将在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开展宽领域、全方位、深度合作,充分发挥西安和我市的区域交通优势,把我市的口岸优势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腹地资源及货物集散地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支持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和二连浩特口岸互设物流集散中心,推动两地间物流一体化,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西安至二连浩特“长安号”班列的发展,建设高效便捷的物流大通道,构建综合性物流网络体系,统筹协调铁路、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为西安经二连浩特到蒙古国、俄罗斯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行提供良好环境,以实现尽快放行,便利换装。

双方还将加强经济交流合作,二连浩特口岸将积极协助西安国际港务区,共同协调蒙古国、俄罗斯有关部门,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等相关工作。

在人才交流及培养方面,将建立长期的人才交流共享机制,研究促进区域人才交流的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访活动,进一步加强双方人力资源合作。

在我市期间,杨明瑞主任还随同陕西省经贸代表团,共同参观考察了昊罡果蔬物流园区、环宇物流园区及公路货运通道、公路旅检通道、木材加工企业、铁路物流园区、新天顺、义乌商城等基础设施;详细了解了当地口岸有关政策及运营情况,蒙古国及俄罗斯市场和商品需求情况,洽谈对接合作内容。

此次活动有利于打造两地共同开放平台,加快直通放行步伐,营造良好外贸通关环境,促进两省区外向型经济跨越式发展,同时密切陕西与兄弟省区市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国际港务区“三六九战略”深入实施,推动“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持续广泛深入的运营,促进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战略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