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结束了两国20多年的隔绝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当时的国际环境而言,两国关系修好,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3年后,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女婿戴维.艾森豪威尔受邀访华,看到女婿的名字是不是会感觉有些奇怪?没错,他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尼克松能竞选成功也有艾森豪威尔的帮忙,这也算是联姻吧。

对于两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已经辞职)的后人,毛主席还是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和重视,当时主席身体已经很不好,见到他们依然让助理搀扶自己起来,向客人伸手欢迎。

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

进行过初步的交流后,主席邀请两位美国客人落座,朱莉此行其实是代表父亲而来,她一直很开心地跟主席说着话。期间毛主席提及朱莉座下的沙发时,她非常激动,连忙表示要跟戴维换个位置。

这是为何?难道那个座位有什么特殊意义吗?朱莉是带了什么使命来华?她的这次行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这一切,还要从朱莉之父尼克松访华之后发生的事说起。

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2)

一、“破冰之旅”后的故事

1972年尼克松在结束为期一周的访华后,对中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两国还迎来了一段“熊猫外交”。

在中国期间,尼克松夫妇参观了北京动物园,妻子帕特·尼克松一见到熊猫就被迷住了,经园方许可并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她与熊猫进行了亲密接触。

当天的宴会上,帕特·尼克松惊喜地发现每个人的桌上都摆放了一盒熊猫牌香烟,她拿起自己面前的香烟仔细观看,上面栩栩如生的熊猫让她为之感叹:真是太好看了!我太喜欢大熊猫了!

负责招待他们的周总理见状笑着说:夫人,那我们送你吧。帕特·尼克松会错了意,连连摆手表示自己不抽烟。总理仍是笑着:不是香烟,是送你们大熊猫。

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3)

帕特·尼克松听后非常激动,尼克松也有些喜出望外,在他们回到美国两个多月后,中国的一对大熊猫也到达了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定居,这仿佛是象征两国友好的“使节”。

虽然尼克松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开了个好头,但两国并没有在他任上建交,因为1974年尼克松就因为“水门事件”辞职了。

他刚刚辞职没几天,周总理就发去了电报,邀请他再次访华。这让尼克松非常意外,心里也有几分激动,不过还没等他做好决定,就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根本没办法动身来华。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还打了电话过去慰问,通过翻译告诉他,在中国人的心里,尼克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如果他想来中国,随时欢迎。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尼克松还需要处理很多国内的事,因此一直未能成行。

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4)

1975年12月1日美国总统福特访华,两国间的关系愈发亲密。在福特回国后,中央考虑到尼克松很难动身,所以就邀请了尼克松的女儿、女婿来中国。

当这两位总统后人得知毛主席可能会见他们后,都显得特别兴奋,因为主席年事已高,接见外宾的次数已经很少,许多国家元首到中国都不一定能见到主席。二人虽然祖、父辈显赫,但他们本人也只是普通人,获此殊荣,怎能不激动?

12月29日,朱莉和戴维就到达了北京,这是他们第一次来中国,只感觉哪哪都好奇。头两天有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参观,到31日深夜,朱莉正准备休息,一名外交工作人员敲门告知,毛主席要见他们。

随后二人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跟随工作人员直奔中南海,据朱莉回忆,他们赶到毛主席住所时,正好敲响了新年的时钟,1976年的元旦到了。

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5)

二、深入愉快的交谈

在时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的陪同下,朱莉和戴维进入了毛主席的书房。主席本来后仰靠在沙发上,看上去有些疲惫。见到人来了,也示意工作人员将自己扶起,伸出手表示欢迎。

戴维对主席一直很好奇,此番终于见到,目光不由得一直锁定在主席脸上。主席也察觉到了客人的不同,便问:你在看什么?戴维回答:我在看您的脸,您的额头很饱满,很出色。

主席听后笑着说:我生着一副大中华脸孔,我们的鼻子都比较扁,不过这样也好演戏,法国人、美国人、苏联人都能演得。外国人就不行了,他们演不了中国人,鼻子太高了,总不能为了演戏把鼻子锯了吧。

任何时刻幽默都是最好的调节剂,主席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朱莉和戴维原先的紧张也瞬间消散了。

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6)

朱莉随后询问了很多关于父亲来华时的事情,主席一一做了解答。期间朱莉饶有兴致地问父亲当年坐在哪里,主席回答就是你现在坐的那张,朱莉听后很惊讶,马上站了起来对着那张沙发看了半天,然后向主席提出请求:

我想同戴维换换座位,这样,他就可以说也坐过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座位了。主席笑着点了点头,看到两位年轻人飞快地换了座位,满是古灵精怪的样子,他的心情也变得大好。

随后朱莉拿出一封尼克松亲笔写的信交到了毛主席手上,主席接了过来端详半晌,然后用英语念出了上面所写的“1975年12月23日”,这让朱莉和戴维互相交换眼神,满满都是诧异。

主席会说英文并不奇怪,他的警卫员王明富就回忆过,主席一生都很喜欢读书,60多岁时畅游完长江,一上岸就开始背英语单词,虽然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但这好学之心少有人及。

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7)

读完信后,主席开口问道:总统先生的腿怎么样了?朱莉回答:已经好多了。主席点点头:让他好好保养腿,上次他说过还要爬长城呢,帮我转告总统先生。

戴维在一旁提醒了句:他已经不是总统了。主席却没管那么多:我还是习惯这样叫他......朱莉,马上给你爸爸写信,说我想念他,我这句话可以登报。

戴维的提醒是因为主席身份很高,如果依然叫尼克松为总统,怕被误会是想干涉美国的政坛,引起现任总统的不快。但是主席是个直爽的人,他感谢尼克松总统为两国关系作出的贡献,所以不去顾虑其他因素,依然用旧称。

朱莉有些遗憾地说:如今美国反对我父亲的人有很多,还有人强烈要求审判他。

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8)

毛主席听后有些严肃:你在信中再添一笔,我说等待他再次来中国,这句话也可以登报。尼克松曾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过“如果问在我去世之前还有什么心愿要完成的话,那就是去中国。就算我去不成,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主席这是在用行动回应。

双方随后还聊了一个多小时,期间有工作人员念及主席身体情况需要休息,想进来结束会谈,毛主席却把两个年轻人拦了下来。最后乔冠华多次敲手表,毛主席才点了头。

在旁人的搀扶下,毛主席艰难地站起送了几步,随后又叮嘱:你父亲再次来华时,我会等着他。朱莉郑重地表示自己一定会传达的。

临别时,主席说:你们还年轻,十年后再来中国访问!到那时,一切都会焕然一新。朱莉对中国人的热情感动了,回去后就将见闻告诉了父亲。

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9)

三、尼克松再次访华

1976年2月6日,中央发布了一则公告,邀请尼克松夫妇在首次访华的十周年之际再度来访,尼克松通过女儿的见闻,知道中国是出自真心实意,于是此次爽快地答应了。

2月21日,尼克松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虽然他已不是美国总统,但他身份依然很特殊,引起了全球的瞩目。两天后,主席接见了尼克松夫妇。

当时主席的身体情况已经很差,说话会伴随着咳嗽,所以很多时候他只能写在本子上,由翻译来传达。期间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和平是你们的目标吗?尼克松愣了半晌,没想明白主席为何会这样问,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比较标准的官方回答:我们应该寻求正义的和平。

这次会谈持续了一个小时40分钟,也是主席最后一次与外国客人长时间对话。

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975年尼克松女儿朱莉访华)(10)

主席是希望中美能尽快建交,这样国家能多一些贸易往来,国民也有更多的路可走。可惜,主席没能见到那一天。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尼克松像一位老友般发表了公开缅怀声明。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布了《联合公报》,半个月后两国正式建交。这一切,其实也是毛主席他们这一代老人在步步推动的。

私者一时,公者千古,无论是对手还是敌人,其实对主席都有很高的评价,他是一心为人民之伟人,所以也能得到人民的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