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腊月,村庄上一天天地热闹起来了,要办的喜事也一桩接着一桩。当然,满村子里办的最多的喜事就是“贺寿”。在大通河两岸,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直以来的一种流行。 一个人本命年将至时,亲戚邻居凡是相熟的人家会给予他隆重的祝贺。二十五岁的女子会收到来自娘家人的礼物,一双袜子或是几尺布。如果娘家的哥哥或是弟弟三十七、四十九岁,那她也会亲手缝制袜子或是纳上一双鞋垫、鞋子,一针一线来表达对娘家人的心意。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那就是大寿了,必须非常隆重的举行,在腊月进行“抢寿”,或在正月过寿。亲戚朋友、儿孙乡里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地来贺寿。当然,如果父母健在,是不能贺寿的。
亲戚乡邻会给寿星精心蒸上一付寿桃馍,这是送出的最大的尊重和祝福。在粮食极为缺少的年代,那可是最奢侈的礼物。 过寿也是有仪式的,叫“上寿”。上寿时,先把寿星请上上座,还会请一位同房家的老人陪同,给两位老人披红挂彩,以表庆贺。家人会提前请先生为其写祝寿词在当天宣读,内容主要是他为这个家如何操劳,为儿孙如何付出。农人不善在平日里用言语表达对老人的感恩之情,在这天一切请先生代劳。接着寿星将依次接受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侄儿侄女、孙子重孙的跪拜,叩拜之后,就开始“喂饭”。寿星的儿子,会手端长寿面,喂给寿星,以表达一片孝心。
再后来,过寿的节目也多了起来。儿孙分别致祝寿词、切寿糕、发红包,还要大家伙一起扭秧歌,场面是越来越喜庆。记得二十年前,奶奶八十五岁大寿时,一大早乡里乡亲的都来了,他们七手八脚将一个太师椅,很快改造成为“八抬大轿”,把精心装扮的奶奶请到轿子上,大家一哄而抬串巷走户,着实风光了一下。而后乡亲再将寿星“藏”在某个邻居家里,等待父亲们拿钱物来“赎”。乡亲们再用喜钱买来香烟饮料大家共同分享喜悦。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今天的欢声笑语中都是过往烟云。笑得合不拢嘴的奶奶,满脸的幸福和开心,享受着女王一样的时刻。好一番热闹后才再把奶奶抬回宴席上,正式的仪式就开始了。
当然,寿星的家人也会款待前来贺寿的人,从那时储藏的萝卜咸菜、土豆酸菜,到今天的蛋糕美酒、大餐佳肴,推杯换盏之间,祝福与人情都被记录,也被感怀。
从上古的先民时,当人们在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繁衍生息,每一个日升日落都是一份欢喜,都是值得庆贺的。个体无法与山水共存,但人类可以。彭祖八百岁,那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令人欣喜,而踏踏实实地度过每一段岁月,宛如经历了一次轮回,无论多么辛劳,都会对上苍心怀一份感激。 日子红红火火地过起来,一年到头不仅有付出,还会有许多温暖。那个佝偻着身子的人,任劳任怨无悔无憾,将所有的苦难默默收拢,只把一片灿烂绽放在今天。
大大的寿字贴起来,香喷喷的寿桃摆出来,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起来。家有一老,如获至宝,何其有幸!
,